(这个问题比这本书中的大多数问题更进了一步,它涉及到动量和动能两者都守恒的问题,同时还用了矢量法。)“Q”球和“8”球同时放在如图所示的球台上,如果一个没有经验的人打球,他成功地用“Q”球把“8”球打入一个角上的袋中,此时“Q”球被反弹进另一个角上的袋里的危险很大吗?(如果“Q”球掉到袋中,那是要扣分的。)
a)在图示位置很可能造成扣分球;
b)在图示位置造成扣分球的危险性极小。
答案a。每个台球手都知道,当“Q”球和“8”球相撞时,两球以大约90度的角度弹开,也就是大致以互成直角的方向分开。图中两个角袋相对于“8”球的位置恰好以90度的角度分开,所以,“Q”球掉入袋中的危险性是很大的。
为什么球会以直角分开呢?两球具有(或者应该具有)相等的质量,所以其动量应正比于速度。因此,在碰撞后“8”球和“Q”球的速度之和应等于碰撞前“Q”球的速度。但从图中可以看到,两个速度之和等于“Q”球起始速度的可能组合有很多。应选哪一种呢?
这个问题中不仅要考虑动量,还要考虑能量。因为碰撞后两球动能的总和接近等于“Q”球碰撞前的动能。一个球的动能正比于它的速度的平方。两球因质量相同,所以碰撞后“Q”球速度的平方加上“8”球速度的平方应该等于碰撞前“Q”球速度的平方。由矢量加法法则,可知碰撞后“8”球和“Q”球的速度矢量构成了平行四边形的两条边。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等于“Q”球原来的速度矢量。再由动能守恒定律可知,平行四边形两边的平方和一定等于对角线的平方。而这意味着这一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邻边构成的角一定是直角!还记得毕达哥拉斯的三角形法则吗?
由此而得出的结论是,两球以成90度的角弹开。为什么我们留有余地,不说正好成90度的角分开,而是说大致以90度的角分开呢?因为碰撞并不是完全弹性的碰撞,原来的动能中有一部分变成了热。此外,在球与球之间,球与台面之间还有摩擦,所以球的动量和能量在碰撞前后不是严格相等的。有些能量还可能在碰撞后变成了球的旋转能量。有经验的台球手正是利用了这些效应,找到用“Q”球把“8”球打入袋中而又不被扣分的方法。
2013人教版选修(3-5)《核力与结合能》word学案1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4.3《楞次定律》WORD教案4
2013人教版选修(3-5)《核力与结合能》word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5.4《变压器》WORD教案5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4.3《楞次定律》WORD教案1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5.4《变压器》WORD教案3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4.5《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WORD教案3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4.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WORD教案6
2013人教版选修(3-5)《概率波》word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4.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WORD教案4
2013人教版选修(3-5)《核聚变》word教案
2013人教版选修(3-5)《核聚变》word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4.3《楞次定律》WORD教案8
2013人教版选修(3-5)《放射性元素的衰变》word学案1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4.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WORD教案3
2013人教版选修(3-5)《氢原子光谱》word学案
2013人教版选修(3-5)《崭新的一页:粒子的波动性》word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5.4《变压器》WORD教案7
2013人教版选修(3-5)《放射性元素的衰变》word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4.3《楞次定律》WORD教案7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5.4《变压器》WORD教案4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4.5《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WORD教案2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4.3《楞次定律》WORD教案3
2013人教版选修(3-5)《探测射线的方法》word教案
2013人教版选修(3-5)《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word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4.5《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WORD教案1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4.1《划时代的发现》WORD教案3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4.5《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WORD教案5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4.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WORD教案1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4.3《楞次定律》WORD教案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