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1.两种形变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形变。直尺、橡皮筋等物体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能够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橡皮泥、纸等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范性,当物体发生形变后,撤去外力,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范性形变。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如橡皮筋、弹簧等,当外力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也会发生范性形变,即撤去外力后,不能恢复原状。所以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有些物体的形变是非常微小的、人眼不能观察到,例如用手挤压玻璃瓶时,玻璃瓶的形变;人压桌子时,桌子发生的形变等。用放大的思想可以把微小的形变显示出来。如显示玻璃瓶的形变可以按如图1所示,在椭圆形的大墨水瓶瓶塞中插一根内径约1~1.5mm毛细管,瓶内装满水,为了醒目,可加入几滴红墨水,管后衬白色纸屏。实验时,在瓶的截面短轴方向(图1(a)所示方向)施加压力,水柱上升,说明瓶体微小形变使容积减小;撤去压力,水柱下降到原位。在瓶的长轴方向(图1(b)所示方向)施加压力,水柱下降,说明瓶的容积变大;撤去压力,水柱升到原处。
显示桌面受力发生形变的方法:如图2所示,用激光灯照在桌面平面镜上,经两次反射后照在墙上。
演示时,用力压桌面,墙上的光点会发生明显偏移,说明桌面受外力而产生形变。若无激光灯可用手电筒代替。
2.弹力
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人也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绳的拉力、重物的压力、支持物的支持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
弹力的产生条件: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相互挤压。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压力、拉力、支持力等都是弹力,弹力的方向:跟受力物体的形变方向一致。例如,压力方向:跟受力面垂直且指向受力物体内部;拉力方向:沿着绳子的伸长方向;支持力方向:跟受力物体表面垂直,且向上。
3.力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体验1N的大小: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等等。
4.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
用途: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工具。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
注意事项:A.所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测力计中弹簧的伸长方向一致;B.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灵活;C.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作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浅论物理学之思想和方法
高中物理教学浅探
试论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过程设计”
谈初中物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的教学方法
浅议中考物理总复习中习题的处理策略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使用情况反馈
浅析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物理实验探究能力
关于搭上实验翅膀飞入习题深处
分析农村中学生学习物理存在的几个问题
分析高中物理思维与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于新课程理念为引领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法的运用
浅议物理教学的艺术
如何上好规律课
以实验为基础创新初中物理教学
浅谈情感教育与高中物理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于结构钢的低温冷脆及断裂机理概述
浅析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再现
如何巧设物理情境构建高效课堂
物理实验在创设问题情境中的价值探讨
浅议怎样学好初中物理
新课程改革视野下的物理课堂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八年级物理教学经验总结
分析基本特性与建构方法的关联
例谈“物质的密度”的教学
关于探究性教学中物理的应用技巧分析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