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川秀树(Yukawa Hideki,1907~1981)日本核物理学家。父小川琢治是京都大学地学教授。秀树1907年1月23日生于东京。1932年因入汤川家改姓汤川。1913年入小学,成绩优良,喜欢数学、科学哲学,受中国儒、老、庄典籍不少影响。1926年考人京都大学物理系,这时新量子力学刚刚建立,他和同学们依靠自学来熟悉薛定愕、狄拉克等人的著作,并以此作为毕业论文的主题。1938年,获大版大学科学博士学位。1932年起,先后在京都大学、大阪大学、东京大学担任讲师、教授等。1948年受聘为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客座教授,1949~1951年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53~1970年任京都大学基础物理学研究所首任所长。
1949年由于其核力理论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81年9月8日逝于京都。
1935年,汤川提出了核力的介于场理论。当时,量子电动力学正处于草创阶段,人们已逐渐认识到,电磁相互作用可以看作是在荷电粒子之间交换光子,光子是电磁场的“量子”,它以光速运动因而静质量为零。参照这一理论,汤川把核力设想为带有势函数U(x,y,z,t)的特定场中的相互作用,这种场导致所谓U量子,U量子是核强相互作用时交换的粒子,其静质量约为电子的200倍(后来命名为“介子”),即质子和中子通过交换介子而相互转化(《论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他还预言,在宇宙射线的高能粒子中有可能找到介子。介子可以带正、负电荷或者是中性的,一个介子可以转化为一个电子和不带电的轻子(即中微子)。后来这些预言先后被证实。(参见“μ子和∏介子的发现”)。从1947年起,他进一步研究与“非定域场”有关的普遍性理论。
汤川喜欢沉思,不好交际,但思想上勇于探索,敢于提出创见。他的预言,正如狄拉克正电子预言一样,显示了理论伪巨大威力。汤川理论推动了介子物理学的发展。他的成就促成了日本物理学的发展。例如他1942年“论场论的基础”一文启发了朝永振一郎提出重正化理论。他领导的研究所成了生物物理学和宇宙学等新学科的中心。他还积极参加了反对核武器的世界和平运动。
向初中物理教师进一言
分析物理教学中国外实验教学效果研究和启示
物理教学中引领学生进入“正螺旋”的方法
谈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匀速转动与匀速圆周运动
论“体验式教学”对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物理教学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
把握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
构建物理教学论新体系
物理教师课程知识的调查的统计
谈学生实验能力培养中
谈初中物理《引言》课教学构思
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艺术创造力
“说课”一例
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好教材—新编高中物理试验课本浅议
探究式教学实践与初探
分析物理教学中激励性教育的方法
“三表一架”是实验室管理的好办法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一些方法
物理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开发物理实验的教学价值的模型
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发展前景
启发物理兴趣的个人看法
分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闪光点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学实录
学好新大纲编好新教材
对中学物理课堂学习释解
强化物理化学实验教育效果
高中物理新旧大纲的比较
浅论物理学科的思维特点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