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德威克(Chadwick Sir James)1891年10月生于英国曼彻斯特,191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院,1911年~1913年在卢瑟福指导下在该大学从事放射性研究并获理学硕士学位。1923年被任命为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助理,至1935年。在这段时间里与卢瑟福合作,于1932年发现了中子。1935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9年卢瑟福通过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放出氢核,而发现了质子。1920年他在一次演说中谈到,既然原子中存在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质子,为什么不能存在不带电的“中子”呢?他当时设想的中子是电子与质子的结合物。1930年,德国物理学家博特和贝克尔用刚发明不久的盖革缪勒计数器,发现金属铍在α粒子轰击下,产生一种贯穿性很强的辐射,当时他们认为这是一种高能量的硬γ射线。1932年约里奥·居里夫妇重复了这一实验,他们惊奇地发现,这种硬γ射线的能量大大超过了天然放射性物质发射的γ射线的能量。同时他们还发现,用这种射线去轰击石蜡,竟能从石蜡中打出质子来。约里奥·居里夫妇把这种现象解释为一种康普顿效应。但是打出的质子能量高达5.7MeV,按照康普顿公式,入射的γ射线能量至少应为50MeV,这在理论上是解释不通的。查德威克把这一情况报告了卢瑟福,卢瑟福听了后很兴奋激动,但他不同意约里奥·居里夫妇的解释。查德威克很快重做了上面的实验。他用α粒子轰击铍,再用铍产生的射线轰击氢、氮,结果打出了氢核和氮核。由此,他断定这种射线不可能是γ射线。因为γ射线不具备将从原子中打出质子所需要的动量。他认为,只有假定从铍中放出的射线是一种质量跟质子差不多的中性粒子,才能解释。
他用仪器测量了被打出的氢核和氮核的速度,并由此推算出了这种新粒子的质量。查得威克还用别的物质进行实验,得出的结果都是这种未知粒子的质量与氢核的质量差不多。由于这种粒子不带电,所以叫做中子。后来更精确的实验测出,中子的质量非常接近于质子的质量,只比质子质量约大千分之一。查德威克将他的研究成果写成论文“中子的存在”发表在皇家学会的学报上。查德威克从重复约里奥·居里夫妇的实验,到发现中子,前后不到一个月。这一方面是由于前人的工作为他打下了基础,主要的还是由于他能打破常规,有大胆的创新精神,敢于破除传统思想的束缚。而约里奥·居里夫妇虽然已经遇到了中子,由于没有作出正确的解释,而与中子失之交臂,错过了发现中子的机会。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下16.4《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WORD教案1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下16.4《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WORD教案2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14.1《电阻》WORD教案3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下18.3《太阳能》WORD教案4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下18.2《核能》WORD教案3
苏科版物理九下《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word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下16.1《磁体与磁场》WORD教案3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下16.5《电磁感应 发电机》WORD教案2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下16.5《电磁感应 发电机》WORD教案4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下18.3《太阳能》WORD教案7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下18.2《核能》WORD教案6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下18.3《太阳能》WORD教案3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下18.3《太阳能》WORD教案5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下16.1《磁体与磁场》WORD教案7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下18.2《核能》WORD教案5
苏科版初中物理第十六章《电磁转换》单元教案2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下18.2《核能》WORD教案8
苏科版初中物理第十八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教案4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下16.5《电磁感应 发电机》WORD教案3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14.1《电阻》WORD教案5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下16.5《电磁感应 发电机》WORD教案6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下16.2《电流的磁场》WORD教案2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下16.5《电磁感应 发电机》WORD教案1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14.1《电阻》WORD教案6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下16.3《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电动机》WORD教案1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14.1《电阻》WORD教案1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下16.1《磁体与磁场》WORD教案6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下18.2《核能》WORD教案1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14.1《电阻》WORD教案2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下18.1《能源利用与社会发展》WORD教案8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