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福建)物理学科试卷说明
物理学科高考命题组
2013年福建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卷,突出物理主干知识,兼顾知识的覆盖面,引导回归教材。在《考试说明》中所列的108个全部考点(不含实验)中,考查了59个,占54.6%,具有较高的知识覆盖面;在所要求的31个Ⅱ级考点中,考查了29个,占93.6%,突出了高中物理主干知识的考查。
情境常规经典,突出能力考查。试题的情景多为学生所熟悉,但不失对能力的考查。如:第13题的行星公转,第14题的三棱镜色散,第15题的交流发电机,第16题的振动和波,第29(1)题的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曲线,第30(1)题的α粒子散射等都源于教材。第17题的物理单位制、第18题的导体线框穿过磁场问题,继承了以往重视对物理思想和物理基本研究方法的考查。第21题通过杆环系统考查基本的受力分析和“质点”模型。第22题的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问题,具有“新颖而不偏怪、巧妙而不繁难”的特点,有效考查学生获取有用信息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命题有利于推行素质教育,引导教学摒弃题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
注重基本技能,回归实验本质。实验题注重对基本实验技能、基本实验仪器使用和实验方法的考查,凸显实验题的考查特点,力求避免将实验题变相为计算题。第19(1)题考查实验的操作过程、误差分析、测量原理以及纸带的数据处理等。第19(2)题将“测定金属电阻率”和“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方法迁移到“探究无光照情况下硅光电池的反向伏安特性”的新情景问题中去,考查了实物电路的连接、电表读数、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等能力。命题旨在引导教学切实加强物理实验,这种注重实践性和过程性的实验题命题思想,体现了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重视个性发展,体现公平公正。整份试卷的易、中、难比例适当,选择题难度有一定下降,三道计算题有明显的难度梯度,使不同层次的考生能发挥自己的潜能,体现了考试的公平公正,也保证了整卷应有的区分度。在选择题的选项设置上,保持了同质性和有效性,考查了考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掌握程度;计算题采用由易到难的分步设问,有效鉴别考生能力高低。在两个选考模块试题的命制上,第29(1)题和第30(1)题素材均源于教材插图,考查考生对基本规律的理解;第29(2)题和第30(2)题均设置为简单的字母运算,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简单应用,有效确保两个选考模块试题的同质性和难度相当,对不同学习需求和不同个性发展的考生公平合理。
今年的物理试卷结构稳定,总体难度较去年有所降低,力求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较好的区分度,符合“顺利平稳”的命题要求。
2013教科版必修一3.1《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
教科版必修一1.6《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 加速度》PPT课件1
2013教科版必修一2.5《力的合成》ppt课件
2013教科版必修一2.3《弹力》ppt课件
教科版必修一1.8《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PPT课件1
教科版必修一4.2《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PPT课件4
教科版必修一1.1《质点 参考系 空间 时间》PPT课件1
教科版必修一4.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PPT课件1
教科版必修一4.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PPT课件3
教科版必修一4.2《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PPT课件1
教科版必修一2.3《弹力》PPT课件2
教科版必修一2.6《力的分解》PPT课件3
2013教科版必修一2.1《力》ppt课件
教科版必修一3.4《牛顿第三定律》PPT课件2
2013教科版必修一3.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ppt课件
教科版必修一2.5《力的合成》PPT课件1
教科版必修一2.6《力的分解》PPT课件2
2013教科版必修一2.4《摩擦力》ppt课件
教科版必修一2.2《重力》PPT课件1
2013教科版必修一2.6《力的分解》ppt课件
2013教科版必修一3.3《牛顿第二定律》ppt课件
教科版必修一1.5《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PPT课件1
教科版必修一3.4《牛顿第三定律》PPT课件4
2013教科版必修一1.8《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ppt课件
教科版必修一3.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PPT课件3
教科版必修一2.5《力的合成》PPT课件2
教科版必修一3.7《超重与失重》PPT课件2
教科版必修一3.3《牛顿第二定律》PPT课件6
2013教科版必修一1.7《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ppt课件
2013教科版必修一2.2《重力》ppt课件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