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由此可见,探索是学生一种重要的学习活动,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发现过程、接受过程和创造过程。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探究中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归纳、实验、操作和合作交流等形式,进行自主探索,在探索中学习。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愿意探索,乐于创造,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去发现和获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那么,怎样引导和带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呢?笔者现结合所从事的物理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求知欲
心理学认为,在合适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和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释放出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那么,怎样创设探究的情境呢?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规律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演示实验、多媒体、挂图以及教师的神态、手势、抑扬顿挫的语言等,抓住教学中的导入、环节之间的过渡与衔接以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等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实施探究教学营造一种有利的心理基础和环境氛围。
二、在动手操作和实验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探究性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通过动手操作或实验的方式,自己主动的去发现或得出有关的结论。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实施探究教学的良好载体。教师要利用好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去解决问题或得出科学规律尤为重要。以前实验教学普遍存在着只重视简单的操作练习。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从器材、方法到表格设计都是按照规定好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很少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有些学生在实验中只是依葫芦画瓢,根本不能领会实验的原理和思想。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必须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
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参的安排,进行一些创新设计,如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物理教育将科学探究引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把学生置于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使其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提出了要研究的问题,用何种方法去探究,去揭示,正是训练学生科学创新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善于让学生相信自己,敢想、善于想。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和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使学生主动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法,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通过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中的标新立异的方法给予肯定、支持和帮助,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和独立地思考,并通过实验否定错误的假设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信心、毅力、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学就要用,把所学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以致用的真正价值,从而反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环境,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身边所见到的事物。在教学中,可以加强实验手段,不断变化教学形式,如将课堂实验改为课外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指导学生作课后的小实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小组讨论,进行科技辅导,搞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积极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三、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建立平等、民主、和谐、亲密的师生伙伴关系,教师应放下架子,以学生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现,做“平等中的首席”,要与学生共同去讨论和探究,解决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己发现和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探索学习中来,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要正确面对学生的质疑和挑战,对学生不同的或错误的观点不能视为“异端”,而“一棒子打死”,否则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思维,造成一种令人窒息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培养学生好学、敢问、质疑,具有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索的良好品质,要责无旁贷的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探索与交流的氛围。在课下,教师应与学生多接触,多辅导,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为课堂上实施探究教学奠定良好的友情氛围。
四、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探究
学生的探究活动有独立探究和在合作学习中进行探究两种形式。笔者认为,较繁重、较难或需要协作完成的以及由于条件的限制而器材不足的探究任务宜合作完成。合作探究,是将学生按一定的男女比例、优差搭配等原则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互助合作,讨论交流,共同完成探究任务。小组合作探究与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教师要利用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和分组讨论进行有效的探究教学。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制订实验方案,使每一个学生明确实验或讨论的目的,引导学生完成有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科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及时鼓励和表扬,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欲望和需要。当学生经过探究解决了一个问题时,他能从中体验到一种成功感,这是一种强有力和令人愉快的情绪体验。学生一旦有了这种体验,他就会产生再次体验这种情感的愿望。因此,哪怕是学生在探究中获得了微小的成功,教师也应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当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时,教师除了应予以必要的指导外,鼓励对任何一个学生来说都不是多余的。因为此时的鼓励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动力,能起到助推器的作用,能增加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六、要营造积极有效的活动
新课程理念认为,探究活动的过程必须是在轻松、自由、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的,不宜追求固定的模式,学生的探究活动应穿插到整个探究活动中。学生应通过积极有效的活动去掌握基础知识,提高探究能力。在设计探究活动时应注意:
1.活动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以及认知特点,设计出学生志愿接受,乐于参与的活动。
2.活动的难度。活动的难度不宜过大,活动所需的材料和有关的媒体必须容易得到的,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3.要注意活动的目的性。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教师随时使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不能为活动而活动。
4.要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渗透,加强学生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2017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二章第3节《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ppt课件2
2017春北师大版物理八下7.3《重力》ppt课件
2017春北师大版物理八下8.3《连通器》学案 教案 课件 课时训练 素材(12份)
2017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第十章第一节《机械能》课件(2份)
2017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一章第3节《电荷》参考课件(2份)
2017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二章第4节《欧姆定律的应用》ppt课件
2017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第十章第5节《火箭》ppt课件
2017春北师大版物理八下7.2《弹力 力的测量》学案 教案 课件 课时训练 素材(10份)
2017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第十章第2节《内能》课件(2份)
2017春北师大版物理八下8.2《液体内部的压强》ppt课件1
2017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一章第3节《电荷》(第2课时)ppt课件
2017春北师大版物理八下7.7《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
2017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二章第1节《学生实验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ppt课件2
2017春北师大版物理八下7.2《弹力 力的测量》ppt课件1
2017春北师大版物理八下7.4《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ppt课件
2017春北师大版物理八下7.4《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学案 教案 课件 课时训练(8份)
2017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一章第5节《电压》ppt课件
2017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二章第3节《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ppt课件1
2017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一章第4节《电流》(第1课时)ppt课件
2017春北师大版物理八下8.3《连通器》ppt课件
2017春北师大版物理八下8.1《压强》学案 教案 课件 课时训练 素材(14份)
2017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第十章第3节《探究-物质的比热容》课件(2份)
2017春北师大版物理八下8.4《大气压强》ppt课件
2017春北师大版物理八下7.7《牛顿第一定律》学案 教案 课件 课时训练 素材(13份)
2017春北师大版物理八下7.5《二力平衡》ppt课件
2017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第十章第3节《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ppt课件
2017春北师大版物理八下7.3《重力》学案 教案 课件 课时训练 素材(14份)
2017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第11章《简单电路》ppt课件包(9份打包)
2017春北师大版物理八下8.4《大气压强》学案 教案 课件 课时训练(8份)
2017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一章第3节《电荷》(第1课时)ppt课件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