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教学法之高中物理教学
我们根据尝试教学的思想和方法,本着"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原则,结合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对尝试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年多的研究,理论和实践证明,尝试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是可行的、必要的。
一、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了尝试学习的基础和条件。
1.中生的心理发展特征:高中生正处于生理发展的青年初期,其抽象思维能力迅速发展,表现在思维的系统性、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上。他们在学习各种材料时,逐步学会逻辑加工的思维方法,有意识的对具体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分类归纳系统化,能概括出原理、原则和规律,喜欢探求事物的根源,对已有结论持批判态度,喜欢怀疑争论,但并不固执已见,愿意接受有事实、有理论、有说服力的分析论断。在认识活动中,强烈需要别人对其自身认识能力的尊重和肯定,喜欢独立思考,并勇于进行尝试探索,敢于发表个人意见。主体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使"先试后导,尝试中学"成为可能和需要。 2.中生都具备与其水平相应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参加过一定的社会实践,生产劳动和科学实验活动。再加上现代传媒和科普知识的普及,使学生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了大量的与物理学习有关的现象、过程和事件,形成了关开某些现象和事实的前概念。这些都是进行物理尝试的潜在基础,且学生经过十年的学习过程和初中两年的物理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分析、探索物理问题的能力。了解了物理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初步具备了物理学科思想和学科能力,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物理认知结构,为尝试过程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尝试学习成为可能。
二、物理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尝试教学法应用于物理教学是可行的、必要的。
物理学学科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1.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它的根基在实验,一切理论都要以实验作为唯一的检验者,物理教学(或学习)往往都从观察实验或实验操作开始,先获得感性认识,再进行分析研究、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个过程本身就与"先试后导"不谋而合。
2.理学是一门严密的理论科学。 它以物理概念为基石,以物理学定律为主干,形成了严密的逻辑体系。中学物理的内容,从逻辑关系来看,知识与知识之间多为下位关系和上位关系,其欠是并列关系。这就决定了学生进行尝试学习时,能够按照一定的思维程序对新问题进行合理的推理、分析和类比,有助于学生依据原有的认知结构,通过尝试探索与思考,实现对新问题的同化或顺应,使尝试成功。
3.理学是一门定量的精密科学。 从物理概念转变为物理量开始,它利用种种数学表述手段为理论与实践(实验)开辟道路,使物理学的结论可随时加以严格检验。象数学一样,物理问题多数都能依据公式或定理按照一定的方法和逻辑关系进行分析解答,这样就能使尝试的问题便于设计和操作,使学习过程中"以练为主"成为可能;另外,解决问题的途径可能有多种,但结果是唯一的,因此尝试是否成功的尺度和标准易于掌握,容易进行信息的反馈和评介。
4.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形式最一般规律和应用十分广泛的基础学科。 它是其它自然科学和各种工程技术、社会生产各部门特别是现代新技术革命的基础。物理学科的重要性、问题的趣味性、实用性和常见性,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举,激发尝试动机,从而实现真正的学习。这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
5.理是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 物理学从它的早期萌芽到近代发展,都以它丰富的方法论和世界观等充满哲理的物理思想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影响着社会思潮和社会生活,因此物理学曾被称为"自然的学"、"科学方法论的典范"、"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科学基础"、"现代科学哲学的支柱"等等。方法总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并经过多次反复形成观点,方法的掌握和观点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尝试教学法能很好的实现物理教学的上述功能。先让学生自己进行尝试,亲口尝一尝梨子的滋味,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客观认知规律,多一点困难,多一些思考,多几次反馈、矫正,且长此以往,才能真正上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尝试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是必要的。
三、教学的实践效果证明:尝试教学法对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能力有奇特的效果。
1.1998年11月份开始,我和刚刚开始任教的吕慧叶老师在高一(4)、(5)、(6)三个班系统的运用尝试法进行教改实验,高一(3)班由另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用传统教学法教学,为便于比较,把(6)班定为实验班,(3)班定为对比班,经过一个半学期的教改实验对比,实验班的情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1)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对比班级。
(2)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空前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很强,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
(3)学生评教情况的教改调查问卷表明:尝试教学法深受学生的欢迎。
教改实验初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1999年暑假以后,校领导根据上述情况要求全校物理教师,都采用尝试教学法教学,原对比班(3)班也改由吕慧叶老师用尝试教学法施教,半学期后的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成绩表明,经过短短的半学期,(3)班的成绩前进了一大步,再次显示了尝试教学法的有效性。
2.用尝试教学法能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的原因何在呢?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和对尝试教学法的理解,着重阐明两点:
(1)尝试教学法与其说是一种教学方法,不如说是一种学习方法,它把传统的知识传授过程,转变为学生合理的认知过程,充分发挥了物理教学的功能。它把传授知识、落实方法、训练思维、培养能力有机的融合在了一起,且落到了实处。
把知识的传授寓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解决问题的过程总要伴随着人脑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要进行联想回忆、类比分析、抽象归纳、发散求异、集中求同、拓展创新,由于教学程序的颠倒,思维总是先从自己开始,不再盲从和顺应别人,每一次尝试的成功与失败,学生都能评价自己思维的优势与不足,并通过自省作用,强化巩固正确的思维方式,吸收弥补自己的思维缺陷,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和水平,同时养成了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解决问题时,总要首先选择方法,形成解题策略,或用演绎推理的方法由一般到特殊,或用归纳推理的方法由特殊到一般,或用整体分析的方法,或用解剖隔离的方法、或用实验的方法、或用想象推理的方法、假设的方法、反证的方法、数学的方法,或进行状态分析,或分析物理过程,方法总是在解题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尝试教学主张"以练为主",恰好把方法的学习落到了实处。由于学生亲自参与了知识获得的过程,对知识的理解必然是深刻的。伴随着思维训练、方法落实、知识获得的过程,能力自然也就培养起来了,如实验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都能在尝试学习的过程中得以培养和锻炼,能力提高了,以考查能力立意的物理考试当然也就难不倒学生了。
(2)尝试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开放的教学氛围,有趣的物理问题和情境,合理的教学程序,老师有启发性、鼓动性的引导与调空,使每个学生都能愉快的、积极的思考和学习,主动的参与每一个学习过程。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这也是成绩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尝试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知学习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物理尝试教学程序: 准备练习-→ 尝试练习(一)→ 尝试练习(二)-→尝试练习(三)→ 课堂小结
进行新课 巩固练习
准备练习 :(3分钟左右)通过1-2道准备练习,以旧引新,为下面的尝试学习铺路架桥,明确提出所研究的物理问题,初步创设物理环境,引发探究动机。
尝试练习(一) :(15分钟左右)该过程就是围绕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创设物理情境,使学生在尝试问题的引导下,运用一系列手段展开探讨和研究,并逐步感知物理现象或物理问题。若能安排实验,则让学生进行实验的操作与观察,记录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该过程为实验尝试。尝试教学中应多增加一些学生实验,或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探索性实验等。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索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增强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学会科学的思考,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自然观。);若是以概念为主的内容,可先让学生自学课本(要有自学思考题引导,以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其学习),后做尝试练习;若是以应用为主的内容,可先练后学,先尝尝"梨子的滋味",再自学课本检验自己是否尝试正确,并规范解题的思路(习题尝试);若是定理(或定律)的学习,则一般是在问题引导下,使学生进行尝试推导或推理,归纳出定理的内容和适用条件(推理尝试)。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就在这一步,因此教师要充分设计好尝试的问题,调控好课堂的进度,尽可能收集来自学生的多种尝试结果,为下一步的讲解、讨论提供依据。
尝试练习(二) :(10分钟左右)在尝试练习(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抽象、归纳和总结,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实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完成同化和顺应过程,引起认知结构的重新组合(此为抽象性尝试)。这个过程是在尝试问题的引导下,先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归纳,发散与抽象,初步形成对问题理解和认识,然后由老师组织全班同学回答、讨论、老师讲解(针对学生的问题或困惑,讲重点、讲难点、讲疑点;或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引导学生把问题讨论清楚。也可能边讨论边做实验,或用其他教学手段加以展现和启发。)师生互动、互为补充、相互启发,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经过几次反复与调整,去伪存真,有表及里,形成概念、掌握规律。
尝试练习(三) :(15分钟左右)该过程主要是让学生运用重新组合后的认识结构解决物理问题,从而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巩固、深化、活化新知识,突出方法,落实双基,培养能力。并通过学生解题的反馈信息,使老师掌握学生理解新知识达到何种程度,以便某些问题及时进行补救或强化。
课堂小结 :(2分钟左右)总结内容方法,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布置课外作业和下一次尝试的内容。
说明:(1)由于中学物理课程内容复杂(有实验、逻辑、数学等),课程特点不同(如:实验课、概念课、规律课、现象课、应用课等),因此教学程序不可能固定不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先试后导"的基本精神灵活变通。
(2)尝试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教学,从教学的实践中看,产生的一个突出矛盾就是课堂教学时间不够,解决这个问题较好的办法就是坚持印发尝试学习方案,并要求学生根据尝试学习方案提前预习课本,初步解决尝试练习(一)中的问题和习题,并把题目的解答写在胶片上,新课进行到该环节时,可直接用幻灯进行展示,引发学生讨论,另外,提前预习课本可提高课堂上实验、观察的目的性和准确性,加快课堂进度,提高课堂教学、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尝试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
以上五个环节是一个完整的认知学习过程。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尝试教学的模式是素质教育模式和创新教育模式,长期运用尝试教学法施教,对学生的科学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对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它顺应了素质教育对物理教学的要求。
从上述分析来看:尝试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是可行的、必要的,是一种有效的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原载于<邱学华尝试在线> 山东省济河县第一中学 张著军
2015秋粤沪版物理九上12.3《研究物质的比热容》word教案1
2015秋粤沪版物理九上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word教案
粤沪版九上《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word教案(2)
粤沪版九上12.3《欧姆定律的应用》word教案
粤沪版九上《第十二章 探究欧姆定律》word学案
粤沪版九上12.2《欧姆定律的应用》word教案
2012粤沪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
粤沪版九上12.1《怎样认识电阻(二)》word教案
粤沪版九上13.4《认识动能和势能》word教案
粤沪版九上14.3《比热容》word教案
2015秋粤沪版物理九上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word教案1
2015秋粤沪版物理九上11.1《怎样才叫做功》word教案
粤沪版九上《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word教案
2015秋粤沪版物理九上12.4《热机与社会发展》word学案
粤沪版九上12.2《探究欧姆定律》word教案
粤沪版九上14.2《热量与热值》word教案
粤沪版九上《家庭电路》word教案
2015秋粤沪版物理九上13.1《从闪电谈起》word学案
粤沪版九年级下册17.4《怎样使用电器正常工作》WORD教案1
2015秋粤沪版物理九上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word学案
2015秋粤沪版物理九上12.4《热机与社会发展》word教案
粤沪版九上13.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word教案
粤沪版九上12.1《怎样认识电阻》word教案
2012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
粤沪版九年级下册17.2《探究灯泡的电功率》WORD教案3
粤沪版九上《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word教案
粤沪版九年级下册17.3《探究电流热效应跟电阻的关系》WORD教案1
2015秋粤沪版物理九上11.1《怎样才叫做功》word导学案
2015秋粤沪版物理九上12.3《研究物质的比热容》word教案
粤沪版九上《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word教案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