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是什么
1.“科学”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随处可以听到“科学”这个词语,但究竟“科学”是什么?可能并非人人都很清楚.辞海中的“科学”解释为:“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它是适应人们生产斗争和阶段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是实践经验的结晶.
2“科学”的分类
科学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3.“科学”是结果,更是过程
科学是结果,更是一种过程.作为一种社会精神生活现象和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态,科学不仅仅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等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的具体规律性知识的理论体系,更应该是人类获得知识在社会认识活动.是一种人类努力探究的事业,科学探究在科学研究和科学教育中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学习“科学”,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能从中获取直接感受和丰富体验”的“认识活动”──实践与探究.
二、“科学”与生活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等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的具体规律性知识的理论体系,也是人类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科学的内涵决定了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决定了科学教学把教学策略建立在学生主体上,但“科学”在哪儿?
“科学”在实验室,更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在实际的生活、生产等社会实践活动中,注重让学生“从做中学”,以探究实验为中心,要学生自己思考并从中得出结论,同时还注重科学与生活的联系、认知与情感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综合,较多地了解科学的历史发展和科学的广阔社会背景、学习内容广泛且富有趣味性,学习任务富有挑战性(经过努力学习可以完成)正是这一开阔的背景和紧密联系生活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孕育热爱“科学”的情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科学价值观,因而也容易使学生感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探究无处不在.
三、“科学”怎么学
“科学”概念的内涵决定了科学的学习方式,而人类具有探究的天性,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有效途径.
在科学教育中,探究是一种复杂的学习活动,需要观察,需要提问题,需要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以便了解已有的知识;需要设计调查和研究方案;需要根据实验证据来核查已有的结论;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来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需要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需要把结果告之于人、公之于世.探究需要明确假设,需要运用判断思维和逻辑思维,需要考虑其他可能的解释.
强调探究过程意味着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也意味着学生需要较高的智力投入.因此,注重科学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有利于学生深刻领会和掌握探究的学习结果,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的技巧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当然,强调探究过程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要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长、生存、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将是一种不可量化和“长效”、“丰厚”的回报.
四、“科学”如何教
1.教学生探究意识
从教学策略的角度看,科学探究更强调把教学策略建立在学生主体上,因为这关系到谁是处理的控制点(主角).传统科学教学主要关注学生“知道什么”,突出教师的“教”,因此大多数课的讲授方法,是把科学知识作为一个结果告知学生.现代科学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学生怎样才能知道,在让学生自己学会并进而会学方面下功夫,因而教学方法提倡采用学生分组的探究系列实践活动,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探究中学习探究、在探究中构建对科学的真正理解.在这种教学中,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把探究中获取的新知识与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更加深入地处理信息;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探究、体验探究,在探究中使用、实践和改善他们的探究学习策略,提高自身学会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2.教学生探究意识策略
“科学”教学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但也不忽视教师教的作用.相反,在探究中,把教学策略建立在学生主体上,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具备正确的学生观(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角、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明确教师的职责(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为学生提供示范、建议、指导和评价,而不是传统中权威的讲授者),新的教学观(促进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意向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之外,还必须采用有效而具体的教学策略,例如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到的探究目标、帮助学生发现知识(探究结果)的个人意义、引出作业并适时提供作业正确性的反馈、强调理解而非死记结论等,以增进教学的效果.
在科学探究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适时给予评价;引导学生在探究中不断地质疑和释疑……在科学探究教学中,结论不直接告诉学生.
五、在主体探究中学习“科学”
1.“科学”学习的特点
以思考(怀疑)作为审视的出发点,以实证(科学探究)作为判别的尺度,以合作(论辩)作为全面把握科学内涵的必要途径,以意义建构(理解)作为科学学习的最终目标.
2.注重从个体的自我思考出发
“科学”学习始于问题,始于学生对适当问题的自我思考.正是学生个体对总是在主动思考,才能使自己有更充分的思想准备,完成对新旧概念进行搜寻、联想的心理定向.
3.强调在观察实验基础上的归纳
“科学”教育更多从现象出发、从观察出发、从实验出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取处理信息、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总结归纳出自然科学的规律,从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4.提高同学之间的讨论与合作
在每一个探究实验中,要注重小组内同学间的合作与讨论──“与你的同伴共同完成”或“与你的同组同学相比较以检验你的计算和结果”.在决定探究方向和开展探究制作时,为预测问题可能产生的原因、挖掘探究结果的意义及获得最佳的探究方案.
5.在探究中提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形式的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会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达到清楚地理解全部情况.”因此,在“科学”教学中使他们在探究中学习、理解;在探究中创建科学的意义、体验科学的奇妙和伟大,并在探究中提高、发展和创新.
15道厨房里的物理中考试题
绳不打结也能提起一块冰
学好物理需要好奇心
哪个瓶子滚得快
初中物理五种学习方法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振幅交换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
初三物理学习方法
“虚管悬液”实验
如何解高考物理应用题
海王星发现与科学的谦虚
高考物理如何得高分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
自学成才的电学大师
怎样才能学好物理
摩擦力知识归纳
密封实验
物理阅读时应该注意几个方面
两球相吸与相斥
“准备功课”要做足
惯性故事—萨尔维阿蒂大船
宇宙会死亡吗
悬空的乒乓球
有趣的蜡烛跷跷板
教你如何学习好物理
“瓶子喝水”实验
高中生怎样学好物理
如何开拓思路学物理
誓死不屈的布鲁诺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