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所以,本节课既是对光的反射规律的一个延续,又为以下的知识埋下了伏笔,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
(3)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水平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感受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
(2)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以及成虚像的初步概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而八年级的学生物理探究能力比较弱,所以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虚像的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已经具有前提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平面镜成像现象,但不知其物理原理,因此物理探究兴趣比较高。
三、教法学法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在注重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注意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本课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分析论证——交流评估——应用拓展等程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具体的方法:
教师引导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四、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及依据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观看录像:为什么杯中的蜡烛可以在水中燃烧? 将学生带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平
面
镜
成
像
实
验
探
究
1.提出问题 学生利用课桌上的平面镜自我观察,观察后提出与平面镜有关的问题。可能的问题:
平面镜成的像和物有什么关系? 教学理论认为:问题是思维的动因,是探究的起点,人们只有发现和提出问题,才能积极思考和寻求解决方法。同时符合把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作为课程资源的理念。
2.猜想假设 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切身实际大胆进行猜想,说出猜想的依据。可能的猜想:
1. 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2.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1.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1)如何选用器材?
(2)如何确定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3)如何确定像的位置?
(4)如何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探究,强调分工合作,相互交流。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的小组,体现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本节课我着力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相互交流的平台,把课堂交给学生,最大限度的启发、挖掘学生的潜力。所以应引导学生主要用实验探究法和讨论法来完成本节内容,鼓励学生自己感知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并提醒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共同体验成功的愉悦。
4.分析论证 小组展示实验并在课堂上交流探究结果。此环节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做适当引导,然后师生共同整理探究结果:
(1)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让学生自己总结实验结论,一方面学生总结可以不受限制,可能会提出与结论不一致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在互相质疑中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5.交流评估 1.各组之间交流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提供自己的成功经验,找出实验的不足等。
2.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等反射光线时都可以看成平面镜。 小组交流并拓宽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应用。
三.虚像 1.教师用白纸承接多媒体投影的像,问学生能不能用白纸承接平面镜所成的像。
2.利用多媒体从理论上分析平面镜成虚像。
通过让学生感受虚像,然后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理论上分析,突破教学难点,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
四.应用拓展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平面镜的应用,多媒体播放平面镜应用例子,说明平面镜可以成像和改变光路。2、活动:观察潜望镜。 使物理与社会充分联系,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
五.课堂小结
1.教师出示课堂练习题目。
2.引导组织学生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3.组织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4.教师对本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1.学生根据要求完成课堂练习。
2.学生按要求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3.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作好小结。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练习题2014
2014第三章相互作用单元测试题
自由落体运动能力测试题2014
2014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同步测试题
浙江省高一物理联考试卷题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练习题19份2014
2014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练习题4份
高一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章末过关检测卷2014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综合检测题2014
2014年金山中学高一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题
2014高一物理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014
2014高一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章末过关检测
2014力与运动练习题
2014牛顿第三定律测试题
2014年哈六中高中第二册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4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能力测试题
高一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2014
2014牛顿第二定律同步试题
2014必修一第四章力与平衡3份练习题
2014年高中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2014力学单位制同步试题
参考系和坐标系练习题2014
2014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分析
2014年高中高一物理下册期末试卷答案解析
2014年肃南县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2014必修一时间和位移测试题
必修一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2014
必修一第五章力与运动4份练习题2014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014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