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课外 实践探索活动 组织策略 研究
摘要:课外实践探究活动课的目的、意义;课外实践探究活动课的具体形式、内容、方法和一般过程。
由于农村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条件较差、信息闭塞,加上课业负担繁重,学习时间紧张等因素,以往几乎没有进行过一次物理课堂以外的实践探究活动。从教师到学生对怎样进行课外实践探究活动,从方式到方法几乎没有经验可谈。但为了配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教学研究课题实施;为了通过物理课外的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精神和能力;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将生产、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更好的融入物理学习中。我们课题组教师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尝试,初步形成了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构想和思路,下面就谈谈具体的想法和做法。
一、课外实践探究活动课的目的、意义
1、物理知识的应用
如在学习了光的反射之后,可以让学生制作简易的潜望镜,也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学校或家庭所在区域的光的利用、污染问题,写一份调查报告。通过这样的课外实践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光的反射现象的认识和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课内物理学习内容的延伸
在学习了重力之后,可探究怎样用实验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重心。在学习了质量知识后,可让学生调查成年人大脑的质量、成年人血液的质量、自行车的质量、摩托车的质量、一个鸡蛋的质量等等。
3、与其他学科知识综合的应用
如环保方面的问题、能源方面的问题、保温性能的问题等。要注意的是这类问题所探究的题目不宜过大,针对性要强,使学生易于操作。
在选择课外探究内容时教师应该倡导学生自己从生活和学习中发现问题,教师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定时向学生公布,并结合学生实际能力确定探究的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定探究的课题,自行组建小组,进行探究。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方案的实施进展情况,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二、课外实践探究活动课的具体形式、内容
1、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
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是我们初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外实践活动,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具有重要意义,并能为学生今后的创造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为避免活动的盲目性,必须保证充足的时间,以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出科技制作方案或实验方案。各小组在完成方案后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再次讨论修改方案,拿出可行的活动方案,在形成可行的活动方案后,学生便可以分工准备材料进行实验或制作。另外,教师平时要及时收集和评价学生在课外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的活动成果。
2、网络学习和电脑制作
处在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与物理学习的整合,这已经是探究性学习不可忽略的问题。为了紧跟时代的脚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内容还应该包括网络学习和电脑制作。为此,我们和计算机教师协商组织了计算机课外实践探究活动。如在学习了超声波后,让学生分组在网络上收集或下载了相关超声波知识和应用的大量资料;在计算机课上学习了电子报、网页制作后,让学生以物理学习中某一方面的知识为主线,分组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利用word、PowerPoint、FrontPage等软件制作主题显明的电子报和网页、网站。
3、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社会上的一些关于物理现象、物理资源等一系列问题的走访、调查。污染(废物品、废水、噪声)的产生、危害以及环保措施方面,如校内噪声的来源、污水的处理;水、电两种能源的利用,浪费及节能方面的知识,如设计家庭节水实验方案等。这种调查要求不能太高,只要学生总结出这些现象写出调查报告即可。
另外,还可以借助科普讲座、观看科技片等多种形式来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总之,初中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联系,发挥学生的潜力有重要意义。
三、课外实践探究活动合作小组分组原则
在校内进行课外实践探究活时,教师应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按4人至6人分成各个小组,每组都应包含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使全班各组的平均成绩大致相同。不允许学生自由选择本组成员,防止出现组内同质的现象,这一分组的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优良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在合作中小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如:小组长,负责填写小组活动内容的记录员。而且小组角色还应该经常互相轮换,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尝试不同的任务,都能在自己充当的角色中得到锻炼。这样,既强化了学生的角色意识,又能使个人的努力得以充分的展现。
在校外进行如小制作、社会调查研究等课外实践探究活动时,为了便于组织和有效合作。活动小组的组成可以根据地域、学生的意愿、动手活动的技能等因素,自由灵活地组成活动小组进行课外实践探究活动。
四、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方法和一般过程
学生探究活动是一种创新教育,实质上学生的创造性是无法教育的,要靠熏陶和培养,培养创造性需要信赖和宽松的环境。进行活动探究,就是给学生创设一种空间,给出一定的时间,把教学重点逐渐向情商方面转移,当然方法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
1、实践探究活动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观察法是有计划、有目的地针对某一个或一个方面的物理知识,在课内外或在生活中进行观察研究,找出自然界中的有些现象、生产中的有些工具、实物及生活中的有些过程中存在着什么物理规律或应用了什么物理知识。
调查法:调查法是一种间接的观察法,它通过问卷、谈话、实地查看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了解有关所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或存在的现实情况。
实验法:实验法是观察的一个重要补充,是更精确的有组织的观察。实验法的核心是如何控制所要研究的因素发外的其它各种影响因素和变化因素。
创新性制作:为了方便达到某种应用的目的;为了探究某个物理过程中存在的规律;为了搭建一个共同进行学习交流的平台。这样有目的地进行一些工具制作、实验器材制作、电脑制作,这也是实践探究活动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和方法。
2、提供给学生实践探究活动的基本程序
为了便于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对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实施程序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样才能使教师对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组织和过程控制有据可循,也能使学生对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具体操作过程做到心中有数。下面是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基本程序。
确定活动目标──设计方案──活动过程──成果-──活动报告
教师通过活动前的指导,将活动模式和程序推荐给学生,并提一个示范和参考资料,把研究的全过程展示给学生。
五、注重实践探究活动中的指导和督察
1、活动内容的选择。首先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系列的活动内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活动内容,上报教师。然后,教师根据所选的活动内容分组建档。教师所选的课题,应以社会的热点问题、与生存密切相关的问题、切入口小的问题为主。还应注意两个定位,一是学生定位,所选的课题要与学生的基本状况相吻合;二是方法定位,在校学生所具有的研究条件有很大的局限性,所用的方法要切合实际。
2、方案设计。为避免实验的盲目性,必须保证充足的时间,以便讨论设计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的设计步骤如下:(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2)各小组在完成实验方案后进行交流;(3)取长补短,再次讨论修改实验方案;(4)教师参与各小组,启发、诱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拿出可行的实验方案。
3、方案的实施。在探究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坚持把指导重点放在“指导方法,解答疑难”上,不要干预和指挥学生的探究,只有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生明显偏差和问题时,教师才作适当点拨。一定要教育学生摒弃习惯了的依赖思想,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当然指导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督促学生按时按质完成好阶段性探究任务,督促他们根据事实认真填写探究活动记录表中的有关内容,当学生在实际探究活动中难以实施时,指导教师必须及时参与探究活动,成为他们小组的一员,及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以确保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4、课外实践探究活动总结的撰写。在活动结束前,教师参与各小组,指导学生总结探究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写出有价值的科技小论文或者实验报告。
六、课外实践探究活动课的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学习活动的各个侧面全面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找出不足,找到自信,找到努力的目标,从自身的感受中激发求知、上进的信心和决心,从而使自己不断发展。
课外实践探究活动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重过程,淡化结果,所以,评价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性。如,学生完成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后,教师千万不能忽视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学生为自己制作或发明出的作品而喜悦的同时,更希望其他同学、老师一同分享他的快乐,教师及时的评讲或评比,既给学生一种满足感,又能够自然巧妙地指出作品中的不足,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和自立、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的塑造。
弹簧测力计
太阳能热风发动机
气球自动膨胀
自动喂水器
滚摆
用普通瓶子和注射器演示气体膨胀做功消耗自身内能
注射器实验法演示气体的热膨胀
海伦喷泉
玻璃管演示气体膨胀做功消耗自身内能
简易量热器制作方法三
自动吸水
屏幕和物板
大型演示测力计
制作二力平衡演示器方法三
弹簧滚摆
飞转的小旗
双手加热法演示液体的热膨胀
压缩空气做功
克服摩擦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方法三
直臂杠杆
滑坡轨道
制作力的效果演示器方法二
制作二力平衡演示器方法一
小药瓶实验法演示气体的热膨胀
自制喷雾器
曲臂杠杆
重心板
真空抽水器
病人自动喂水器
活塞式抽水机原理演示器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