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广大教师也逐渐接受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从主观上也愿意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们越来越感觉到:新课标的理念固然好,新教材也非常“新”,可谓与时俱进,但是可以教的东西越来越少,能够贴近学校实际教学条件的内容越来越少。对照实施新教材的要求,不仅薄弱学校的教师们感到实验室设施非常薄弱,就是一些省示范、市示范学校的教师们也感到自己学校实验室设施不够“示范”。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新教材的编纂者,主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领先的区域的教师为主,以起到引领的作用,其他课改滞后的地区只能跟进;二是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各种层次的课改培训班强化了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弱化了对新教材实施的细节。
要解决以上的矛盾,唯有广大教师加强对新教材的再开发。所谓的教材再开发,就是指一线教师从课堂教学实际需要的角度重新审视教材,赋予教材以自己学校特色的教育意义和特定的实施细节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达到让教材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真正成为课程的核心部分,而不仅仅是高高在上的蓝本,仅供瞻仰,不为我用。笔者在此提出一个算式:
课堂教学中的教材=教材+教学设计
教材再开发的过程,就是构建上述算式、并不断在实际教学中检验、又不断修改教学设计的过程。本文拟从初中物理教材再开发的理论基础、自己在初中物理教学实际中的教材(人教版)再开发实例、初中物理教材再开发的制度保障这三个方面,阐述自己对于此问题的思考,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同行们的思考,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一、初中物理教材再开发的理论基础
1.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是课程基本理念之一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物理课程应该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师进行教材再开发,其本身就是以教学设计为研究对象的一种探究活动,有助于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当中时刻谨记课标规定的这一基本理念,并加以贯彻。《物理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中关于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是这样说明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和当地环境,从大量的教学资源中精选适当的教学内容,不要受某一种教科书的局限,要吸取不同教科书的长处。教师还可以自己编写某些教学补充材料。”从这段旗帜鲜明的阐述中,我们感觉到课标赋予了教师处理教材的极大自主权利。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教师仅仅使用一种教科书,不大可能“吸取不同教科书的长处”,更不大可能“自己编写某些教学补充材料”。现实一点的做法是:对于当前使用的教材进行再开发,灵活变通地采纳课标中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建议。
2.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
承认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课程不再被视为一种独立于教师之外的、预设的知识体系。这是一种“教师介入”课程改革的思路,关于教师在课程中作用和角色,是20世纪70年代后逐渐凸显出来的一个话题。对“结构主义课程改革”未能取得预期成果的痛苦反思,使人们认识到新课程并非因为不科学才遭到失败,而是因为在课程实践中没有被真正推行下去;并非因为新课程不符合教育规律,而是因为忽视教师在课程中的创造性。今天,有关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作用与发展的研究已经根深叶茂,教师开始从课程改革的“边缘”走向“中心”,教师正以一种课程改革的参与者、课程的研制者,而不只是实施者的新形象展现在历史的舞台上。通过赋予教师以课程主体的权利,使教师得以合法地参与课程的开发、决策、实践、评价等活动。教师对学校现行的教材进行再开发,便是这种课程改革主体性的最具实践意义的表现。
3.课程改革使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
课程改革已成为现代教育之主旋律,教师也正是在跌宕起伏的改革中或接受新教育观念的震撼,或提升教育教学的技能,或激活专业发展的愿望。每一次改革或多或少都让让教师受一次“洗礼”。
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变化。这一点已经深深为广大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所认同。在新课程中,教师必须放弃对学生学习内容的绝对权威和垄断,从知识权威转向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传递者转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即所谓的“平等中的首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对此有很好的描述: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鼓舞。教师对现行教材进行再开发,就是一种“有创造性的活动”。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教师通过自己对教材再开发这一“有创造性的活动”,必定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思考”。
二、 初中物理教材再开发实例剖析
笔者在将近三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中,通过学习和研究,积累了一些初中物理教材再开发实例。这些实例,有的是关于教材内容实施的个人建议,有的是关于教材中演示或学生实验独创性地改进。一部分是自己的思考和实践,一部分是其他同行的实践经验。在此按教材章节顺序一一列举出来,便于更多的同行们学习、研究和改进。
实例1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声的利用》。采用物理课与信息技术课相结合的形式,通过与信息技术教师协商,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课在因特网上搜索声与信息、声与能量的应用实例,然后在物理课上向全班交流,分享信息,体验成功,整理信息,形成知识,培养能力。
实例2八年级上册第88页“想想做做 纸锅烧水”。教师演示完纸锅烧水,然后问学生,能用纸锅将酒精烧开吗?在学生看来,酒精易燃,纸也容易燃烧,用纸锅烧酒精应该很快就能燃烧。所以学生很容易做出自己的猜想。当教师演示纸锅烧酒精实验时,在学生心里必然会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加深对蒸发吸热的认识,增强学习兴趣。
实例3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电流的强弱》。在新授本节内容时,可以由前节即第108页“科学世界──生物电”的内容导入“电流的强弱”这个课题。具体作法是:在学生阅读完这则材料之后,直接提问“能不能以人体作为电源,对小灯泡供电?请哪位勇敢的同学上来试一试?”。在尝试热身之后,再问“为什么不能让小灯泡发光?”,从而引出电流有强弱这个属性。
实例4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电和热》。教材安排实验,来说明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的功率越大。据笔者所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少有教师做这个演示实验,更不用说做学生分组实验了。因为不但器材不好制作,而且实验费时效果又不明显。在2004年4月份在湖北省咸宁市举行的湖北省第三届初中物理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有一位教师将此实验进行了改进:将镍铬丝改为一截铅笔芯,和铜丝串联,用两截干电池作电源,给两块相同的蜡烛块加热。这种改进,实验效果显著,而且器材非常容易准备,很适合学生分组实验。象这样的教材再开发,是越多越好啊!
实例5九年级(2001年第1版)第十章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介绍量筒的使用方法时,用图示给出了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一种方法。其实,除了使用液体作辅助器材之外,还可以用细砂作辅助器材。这样,在测量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的形状不规则物体时,也不用采用“悬垂法”,而是采用“掩埋法”。这种改进,其优点不言而喻。
实例6九年级(2001年第1版)第十一章第二节《运动的快慢》。教材在本节安排了一幅速度表的插图,以期让学生了解速度知识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仔细观察该图,我们会发现不仅显示了车子行驶的速度而且还显示了发动机转动速率。在此可以假定该车发动机与车轮动力齿轮的倍速比。然后让学生思考,能否通过该速度表指针显示的数据,粗略估算该车的车轮直径。这样一挖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机动车辆原理的兴趣,从而引起学生思考问题。
实例7九年级(2001年第1版)第十一章第二节《运动的快慢》。本节教材安排了一则“想想议议”介绍了“频闪摄影”的有关常识,并附图展示了两个运动物体的频闪照片,问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由于该栏目中已经说明了闪光的时间间隔和闪光时间,如果忽略闪光时间(只有1/1000s),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借助于手中的刻度尺测量出这两个物体的速度和平均速度。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证明自己的结论,培养重视实践的习惯。
实例8九年级(2001年第1版)第十三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图13.2-2还可以改进:再加一个易拉罐,在同一深度处,在不同的方向上钻大小相同的几个小孔。让水从等深的小孔中射出,观察到射出的距离基本相同,以此说明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实例9九年级(2001年第1版)第十三章第三节《大气压强》。图13.3-1中的铁桶非常不容易找到,可以改用易拉罐。注意孔不要开的太大,当里面的水烧开后用事先准备的橡皮泥将开口堵住,稍等片刻就可以看到易拉罐变瘪了。
三、 初中物理教材再开发的制度保障
为了让初中物理教材再开发具有延续性的实际教学意义,并切实可行,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1.建立教材再开发的校本研究制度
具体来说,就是以物理学科备课组为组织形式,定期交流组内教师们自己对教材再开发的实例,或自己从外校教师身上学到的实例,然后收集,加以整理,便于日后教学使用。如果一个学校的同一科目教师,都是各自为政埋头钻研,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重复,而且不利于教材再开发水平的提高。所以必须采用校本制度的形式,将教材再开发纳入集体努力的目标范围,群策群力,共同努力。经过这样两三年的滚动再开发,基本上就能形成适合本校实际条件的校本教材。
2.建立与再开发教材相对应的实验室
教师在教材再开发的过程中,总会用到各种各样的自己首创和模仿他人而制作的器材,学校必须要有与之相对应的实验室或准备室。否则,教师就会不停地做一些重复的工作,因为他以前的成果没地方保存。当教师已经从心理上疲惫不堪时,就会以实验室条件不够而拒绝按新课程的要求实施教学。所以学校必须从物质上给予保障。
综上所述,通过教材再开发确实能有效减缩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面临的教学内容及实验设施与新课标理念及要求之间的矛盾。然而,教材再开发又确实需要相关制度保障机制,尤其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的热情参与无私奉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新的基础课程改革获得最后的成功。
高三物理复习基础回扣练习题30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题31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题3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题5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题32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题9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5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题26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3
高三物理复习基础回扣练习题27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题4
功率教案8
功率教案9
2016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课时练习题及答案
机械的效率教案5
功率教案5
机械的效率教案6
电磁感应与现代生活课件2
电磁感应与现代生活课件3
高三物理复习基础回扣练习题31
高三物理复习基础回扣练习题28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题8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题33
功率教案7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题35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题25
功率教案6
机械的效率教案4
高三物理复习基础回扣练习题3
高三物理复习基础回扣练习题29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