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与平衡》教师备课准备 由查字典物理网资料整理
1.知识概念的把握
力的合成与分解,属于矢量的运算,加深对矢量的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大小之间的比较,没有必然的谁大谁小。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定量计算只限于直角三角形知识。正交分解属于把力在两个已知方向上的分解问题,不要当作新的知识来教。从等效替代方面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1)要纠正学生习惯于用代数运算求两个量的和,容易形成“合力等于两个力的代数和”、“合力一定大于分力”等错误观点,因此,要做好力的合成实验,制作好模拟平行四边形的教具,通过观察、作图、对比、归纳、总结,让学生信服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正确性;
2)力的分解是力合成的逆运算,应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通过力的作用效果对力进行分解,同时纠正学生将分力当作物体实际受到的力的错误观点;
3)学习了共点力的平衡,要在适当时机渗透正交分解的讲解,这对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益的。
2、物理实验设计
体育锻炼中力的平衡实验双手伸直吊在单杠上,逐渐增大两手的距离,感受两手受力大小的变化。
1)先两手紧靠,竖直吊起;
2)逐渐增大两手间的夹角,并感受、对比前后两次手用力情况;
3)学生总结;
4)通过平行四边形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
斜面上物体重力的分解
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它受到的重力G可分解为平行于斜面的分力即下滑力Gsinα和垂直于斜面的压力Gcosα。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增加对此的感性认识。
器材:一端钉有小钉的窄长薄木片(三层板、五层板或薄纤维板都行),木片可以用钢锯片代替,橡皮筋和木块,蜡烛。
(1)把木片和木块要接触的面用蜡烛打蜡。
(2)将木片一端架高,成一倾角为α的斜面。木块上系橡皮筋,橡皮筋另一头系在木片上的小钉上。将木块放在斜面上,观察橡皮筋长度的变化和木片的弯曲形变[图]。
(3)将(α)中的木片架空成水平,即使倾角α减小至0°。观察橡皮筋的长度和木片弯曲程度的变化[图(b)]。
(4)将(α)中木片上有钉子的一端提起,使倾角α增大到90°,即木片竖直。观察橡皮筋的长度和木片弯曲程度的变化[图(c)]。
由上述实验你可看出:木块压在水平的木片上时,木片产生的形变最大,随着木片倾斜程度的增加,木片受压弯曲的程度变小,而橡皮筋的伸长量增大,至竖直状态时,木片不发生弯曲,但橡皮筋伸长最大。
优化物理实验复习教学及提高实验复习效率
把握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
物理教学减轻学生负担尝试
基础物理教学内容改革的设想
分析改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
如何正确理解“相对运动趋势”
阅读材料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重视力学解题思维能力的训练
中学物理电磁学部分教法讨论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一些方法
验证与探索的选择——对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建议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浅议
试谈非言语信息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中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比较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思考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学实录
启发物理兴趣的个人看法
物理教学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
中学物理“教与学综合教改实验”的实践与体会
迎考建议:物理
中学物理力学的教学法讨论
开发物理实验的教学价值的模型
强化物理化学实验教育效果
构建物理教学论新体系
试论法定计量单位与物理教学
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好教材—新编高中物理试验课本浅议
对物理课堂提问应注意的策略研究
“三表一架”是实验室管理的好办法
对潜能生学习物理的方式综述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