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我国课程改革的需要,又对基础教育进行比较后,形成了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元化。”一方面强调物理学习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方面强调科学探究学习,提倡学习方式多元化,鼓励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获得尽可能多的发展。物理习题是物理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理教学中组织学生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但是教材中的习题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做完课本上的习题后,面对范范题海,该如何为学生筛选,使这些习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而又能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问题。为此我们构建了“自学感知──研讨探究──反思拓展”的三模块教学过程。
一、所选习题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本着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和主动学习的心态密切相关,因此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器,而是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上去注意的选择知识来构建当前事物的主体。
所选习题不仅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来提高综合能力。学生如果被动的去完成一些习题,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我们在选择习题时,应注意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选择探究性习题,探究性习题能有效的开拓学生的思路,促使他们积极的思维,让学生从思维开始,到问题的深化,让他们始终处于积极的、主动的状态中。实践证明学生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分组讨论,情绪热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有力不断提高。
例如:八年级物理“声现象”中有这样两道题: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发声的物体叫,声音以形式通过,,传播,真空传声。
2.发声体发出的声音我们是怎样听到的?
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做试验,并说出了在生活中的所见。
a.小华用自行车上的铃,按响以后铃声不断,用手一摸感到铃在振动,耳朵贴到铃上感觉更明显,如用手一按,声音就停止了。
b.王明说:“钓鱼时,不能在岸上大声说话,不然,鱼就吓跑了。
c.把闹钟放在密闭容器里,向外抽气,声音越来越来小。
上述三个实验说明了,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a.实验说明发声体在振动;b.实验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c.实验说明声音在真空中。
这两题的难度并不大,但第一题是死记硬背,第二题却让学生比较感兴趣,同时感到物理就在身边。学生在做题时,思维跟着题目不断深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所选习题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心理学表明:成功的体验对于动物的激发作用大于失败体验。成功体验易于对学生产生成功感和自我满足感,而愉悦的情感正是学生去探究问题的动力,因此在选择习题时,应使学生有获得成功的体验,以便让他们保持较高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新课改要求让全体学生都获得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考虑不同个体的差异,否则就会让水平较好的学生感觉不到挑战性,久之就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下降,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对于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产生畏惧心理。也就是说在实际教学中如果不能体现出教学的层次性就不能适应不同思维能力的学生的发展需求,所以在选择习题时不能“一刀切”,要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以适应不同的学生,让他们都有一个充分发挥自己才干和充分发挥自我的空间。
选择层次性习题有时同一题可使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一汽车重2t,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1.8km,汽车速度为90km/h。
(1)汽车每个轮子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25m2,则汽车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g=10N/kg)
(2)汽车发动机功率为40kw,则汽车行驶所受阻力为多少?
(3)汽车行驶1.8km耗油0.025kg,发动机功率为多少?(q汽油=4.6*107J/kg)
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学完压强、功、功率后,都会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层次不同,解答也有差异,但可保证每个学生都不会无法作答。
三、所选习题应贴近生活,真正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物理学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学生在探索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应充满乐趣。自然现象千奇百怪,物理现象妙趣横生,初中物理是学生在综合科学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物理分科课程,所选习题应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认知物理规律,这不仅能增加学习物理的兴趣,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良好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例小明经常打篮球,球触地反弹的现象引起了他的兴趣。
(1)分析球从高处落下又被反弹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2)探究球从高处落下反弹的高度和什么因素有关?
a.提出两个猜想。b.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并简述实验方法。
例站在有鹅卵石的水中,越往深处走越感觉不到痛,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以上两题都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与生活联系密切,学生会感到物理与生活的息息相关,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所选习题应注意学科间的渗透,关注STS
人们看问题是随着知识的加深逐步深入的。在深入的过程中逐步揭示物质的不同形式和运动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各被分割的板块之间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和共性。在综合的过程中自然界的本质被进一步得到显示,因此为了培养符合时代进步的人才就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让他们从整体上去了解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
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福音,同时也随之而来的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核辐射污染、温室效应、人口膨胀、自然资源枯竭等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注意科学观的教育,在设计习题时也应充分体现当今科学发展状况及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让学生对他们所学的知识提出科学的解决办法,并以此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热岛效应的成因、内陆河沿海地区的冬暖夏凉的原因。让学生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成因的解释。
这两个问题渗透了地理学、生物学、物理学、社会学等知识,不仅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的更牢固,还让学生认识到物理这门学科不是独立的而是和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的。
总之在茫茫题海中,能为学生的习题做出很好的筛选,需要用新的课程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让学生在少而精的系统、习题中获得快乐与学好物理的信心。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一些方法
对中学物理课堂学习释解
如何正确理解“相对运动趋势”
物理教学中如何体现品德教育
中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比较
谈初中物理《引言》课教学构思
开发物理实验的教学价值的模型
中学物理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学实录
分析改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
优化物理实验复习教学及提高实验复习效率
重视力学解题思维能力的训练
对物理课堂提问应注意的策略研究
构建物理教学论新体系
匀速转动与匀速圆周运动
中学物理电磁学部分教法讨论
提高初中物理群体成绩的探讨
物理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物理教师课程知识的调查的统计
提升物理课堂实效对策
高中物理新旧大纲的比较
编写新的高中物理教材的思考与实践
物理教学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
分析物理教学中国外实验教学效果研究和启示
阅读材料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中学物理“教与学综合教改实验”的实践与体会
中学物理力学的教学法讨论
“说课”一例
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尝试
物理教学减轻学生负担尝试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