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的应变之策略_教法学法-查字典物理网
查字典物理网> 物理教研> 教法学法> 物理教学中的应变之策略

物理教学中的应变之策略

查字典物理网 2012-12-29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实施,改变了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这样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为学生在课堂上探究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课堂上学生往往会提出意料不到的问题。作为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来自学生的挑战,在不断提高专业素质的同时,更要提高课堂的驾驭能力和应变能力,以便适应新课程的实施。下面就课堂上突发性的问题如何应变谈谈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一、课前要做好应变之准备

辩证法告诉我们,由于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这就要求人们应当根据某种原因预见事物的发展结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对后果的科学预见,才能指导自己的具体行动,促使事物向人们所希望的结果发展。所以教师应在课堂前精心备好课,课堂上才能争取主动和占据主动。为达到上述目的,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熟练地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内容,熟知它的重点与难点,熟悉本知识与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还要对自己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思维状态,意志品质等情况了如指掌。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以前教学经历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设想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思维走向,超前预计学生的各种想法和做法。以便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案和学案,确定教学思维调控的对策,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堵塞思维漏洞。否则上课出现被动的教学局面,导致教学失控。所以,教师的备课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学生所想,思学生所错,查学生所漏。如在“功”的教学中,我设置以下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学看书和讨论自己解决。并且对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思维走向做出了预见并做好相应的对策。

1.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是什么?如图l所示,物重为G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移动的位移为s,则重力G和拉力F做功分别为多少?

预见:此问较简单,大多数学生能顺利解决,但由于学过内容间隔时间太长,少数学生可能已经遗忘。

对策:老师在巡回过程中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为下面推出功的一般表达式做好铺垫。

2.如图2所示,物重为G的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方向移动的位移为s,力F在位移方向和垂直位移方向的分力各是多大?两个分力对物体做功各是多大?力F对物体做的功多大?

预见:此问大多数学生通过看书和讨论能推出力F对物体做的功W=Fscosθ。但也有少数学生可能会想到既然位移s和力F都是矢量,从而把位移s沿力F方向和垂直于力F的方向分解推出力F对物体做功的表达式。

对策:可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老师要引导学生在各种思路方法之间进行沟通、比较。通过对各种思路的比较和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深化和活化对物理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3.由公式W=Fscosθ可知,当取O°、90°、180°时,力F对物体做的功是多少?其中正负号各表示什么物理意义?

预见:由认知规律可知,学生总习惯于用原有的观念同化新概念,由于受到前面学习同一直线上矢量运算的影响,学生可能认为功的正负表示功的方向,从而类推功是一个矢量。

对策:老师若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功是一个标量,是很难澄清其错误认识,特别是前摄制的存在会使这种错误认识往往在后面学习过程中不断出现反复。为此老师可举例设问:物体温度为+2℃和-2℃,其正、负号表示什么物理意义?如物体所带电量为+2C和-2C,其正、负号义表示什么物理意义?通过举例,让学生分析、讨论,使原有观念中的错误成分充分暴露出来,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强烈的思维斗争而澄清错误认识。知道物理学中不同的物理量,其正、负号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不同的。力对物体做负功表示力与位移的夹角大于90°,力对物体运动起阻碍作用,物体克服这个阻力运动,所以力对物体做负功也可以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而做功。

4.几个力共同作用物体发生一段位移时,各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代数和与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在数值上有什么关系?

预见:由于没有具体的物理情景,有的学生可能对此产生疑惑,不知如何下手分析。

对策:为了降低思维难度,老师可先建立一个模型图,采用如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递进式设问,把此问题分成几个子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设问1:在图2所示中,设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f,物体受几个力作用?物体所受合力多大?

设问2:各力对物体做功情况怎样?总功的表达式是怎样的?合力对物体做功的表达式是怎样的?它们有什么关系?

我们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备课扎实,问题设想得越多,考虑得越周密,预见性越强,课堂上才能与学生保持思维同步,游刃有余,从容不迫,灵活自如地驾驭教学过程。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课堂上要有临机应变的机智

课堂上教师面临的是一个学生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学生的思维习惯、角度、方法层次不同,因而思维难免正误混杂,主次并存,这就要求教师审时度势,相机行事,灵活应变。观察情况的发展变化,根据不同的时机,灵活地处理各种问题。如在“功”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在分析讨论功的正负时,有一位同学向我质疑道:“在图1中,拉力F对物体做正功,它的反作用力是不是做绝对值相等的负功呢?”问题提出后,同学们议论纷纷。虽然在备课中我没有涉及讨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的问题,但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却表现出浓厚兴趣,在这良好的氛围下,我抓住有利之机,顺势将这个问题交给同学们充分的讨论。在学生分析讨论中,我密切注意观察学生分析讲解。在分析讨论中,一些同学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认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一定是绝对值相等的正负功。有位同学还以手推着书本在课桌上滑动为例,认为手和书的位移相等,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从而在实例上支持上述结论的正确性。另有一些同学感到上述结论不一定正确,主要是在考虑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只注重两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忽视了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时位移的关系。找准学生思维漏洞后,我向学生点拨道:“两物体相互作用时,它们的位移一定相同吗?”学生听了恍然大悟,察觉到自己思考问题的局限性。然后我顺手牵羊,借助上述同学手推书,书与桌之间相互作用力做功情况。从而不费吹灰之力将这个疑难问题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三、课后要有应变的反思

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定的结果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这就要求人们应当善于从某种行动中产生的后果分析其原因,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有利于发扬成绩,避免重犯同类性质的错误。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精彩难忘的片段,如巧妙地设疑对突如其来的问题的灵活处理,瞬间产生的灵感等,这些都是促使教学成功的因素,课后应抓紧将课堂上的这些点滴花絮记录下来,日后进行归类,整理、总结、并长期坚持下去,教法就会越来越灵活,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课堂的驾驭能力和应变能力就会越来越高。同时还要查找失败的原因,特别是课堂上感到不尽人意的地方要进行总结和反思,查找不足原因,寻求解决办法,通过反思,能使人“吃一堑,长一智”。避免下次教学过程中出现故态重演,重蹈覆辙。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物理视频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1《两种电荷》教学视频实录-张洪丽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2《电流和电路》教学视频实录-李正坤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2《电流和电路》教学视频实录-张延顺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2《电流和电路》教学视频实录-黄娟

60节课学完初三物理+中考物理复习(全)

60节课学完初三物理+中考物理复习(全)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1《两种电荷》教学视频实录-李建泉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1《两种电荷》教学视频实录-谢丽霞)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2《电流和电路》教学视频实录-黄有健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1《两种电荷》教学视频实录-李美玉

与"物理教学中的应变之策略"相关的文章

热门物理教研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物理教案
物理课件
物理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