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实验教学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实验手段,高度浓缩地展示人们认识和发现某一知识、原理的过程,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认识和掌握某一知识、原理,并为掌握其它知识打基础.实验教学具有直观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并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形成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掌握规范操作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备受理科教师的青睐.
二、现代实验教学的主要内涵
1.理、化、生、自然等学科的知识及体系本身是通过实验和实践而产生和建立起来的,实验教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方面.人类在认识自然世界的实验和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理论及其体系,这种知识理论体系要发展,首先必须继承.实验往往选取知识的原理或方法而施以教学,这样既减除了人类探索的漫长历程,又弄清了人类探索和认识的途径、方法与结果.学生要取得长远的进步.只有在高效率、高质量地掌握某方面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可能求得深入与发展,这与现代教育追求的教育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是一致的.
2.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习自然科学必须要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整理记录资料等方面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在相应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在实践时,需要精细敏锐的感知和观察力去及时发现一些重要现象,从而培养了观察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等,能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在研究原因、结果、形成概念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分析能力;通过想象、假设,能锻炼和发展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还能培养组织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实验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将来生存所必须的诸多能力.
3.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着力点之一.学生的素质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因素构成:知识因素、智能因素、非智力因素,它包括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浓厚的科学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坚韧不拔的意志等.素质是可以培养的,良好的素质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观念。优秀的思想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都有着无可比拟的巨大作用,使人终生受益.
三、素质教育下的实验教学的主要特征
1.实践性:实验是利用仪器设备等让学生在实际参与中感知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天性,实践活动本身易使人感兴趣.
2.变化性:实验中出现的很多明显或不太明显的、变化的现象易引起人们不同的感知,使人注意观察并探究其中的原因。
3.社会性:实验过程中人与人的交往、心与心的沟通、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对学生的社会化包括道德意识、科学态度、行为观念与习惯的形成等有深刻的影响.
4.三化性:由于实践活动受时空局限,所以实验一般是简化、纯化和强化的自然规律的再现,它有利于扩大加深学生对自然界的了解,即用直接经验的方法获得更多的间接经验.
5.定向性:绝大部分的实验是有走向目标的活动,虽然问题可能有清晰模糊之分,但一般都是带着问题进行定向研究的.
6.整理性:实验都需要把各种实验现象通过思维进行加工、整合才能得出一定的认识,思维整理是实验的核心和重点.
四、当前实验教学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1.明确认识,促进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当前实验教学的神圣使命、宗旨和紧迫的任务.纵然实验教学实践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途径,针对某一点来展开探索和研究,但是无论怎样,它的宗旨应该是为转轨服务的,否则,实验教学实践便无实质意义可言.
2.在实验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角色必须改变,应该从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中挣脱出来,扮演好自己的主导者的角色,从单纯讲清原理为主转变到设计教学为主,从训导者转变到启发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3.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仪器设备资源,面向全体学生,使这一教育资源得到共享.由于旧有教育思想和习惯的束缚,有些学校的实验仪器束之高阁,浪费教育资源.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价值是在教师、学生的使用中体现出来的.同时,实验仪器的使用率也是评价实验教学实践效果的重要标准.
4.在中小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平等和自由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突出主体,为主体创设学习情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与目标.
5.在中小学实验教学管理中,必须克服两种倾向,一种是不重视实验仪器的配备、补充和更换,实验教学得不到落实.另一种倾向是,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不完善,却上其它高层次的现代化装备,使之用于参观和装点门面的用处比用于教学和学生自由操作的作用要大得多.
6.使实验教学促进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必须落实到具体的理科教学之中.实验是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各学科的教学和学生知识的获得应尽可能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帮助其分析、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五、实验教学的功效拓展
1.实验材料多功能化:材料是实验的物质基础,所以对实验材料质量上要求达到实用、有趣、典型、有结构等等,数量上还要求达到充足,以使人人有机会参与实践,保证学生参与的广度.从品种来说,既应包括实验要求所必须的,也应包括教师想让学生做的,更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包含学生希望做的材料.当然还要考虑学生是不是乐用这些材料,用得如何、思维深度怎样,前提取决于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认识、加工程度,所以巧妙地运用材料不失为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好办法.
2.实验教学的思路多样化:如何在实验中启发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人们已有一系列经验,并作为科学的认知方法普遍使用.实验过程的涵义不仅仅是动手做一做,玩一玩,而是隐含着更深的引发思维和探求科学知识的过程.绝大部分教材也正是以这个思路编写的.不过,教材中似乎对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过程等自主因素表现过少,这恰好为我们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开展实验教学提供了机会.
3.实验目的多层次化:实验是人们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之一,其目的除了使人们获取知识,得到科学态度、自然观的训练以外,值得注意的是,实验过程更是一种心理体验过程,一种运用科学方法参与实践认识、解决问题的亲身经历,领悟其中成功与失败、兴奋与懊恼等各种滋味.
人教版物理八下8.2《电功率》WORD教案13
人教版物理八下8.1《电能》WORD版教案4
人教版物理八下8.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WORD教案15
人教版物理八下8.1《电能》WORD版教案11
人教版物理八下8.1《电能》WORD版教案1
人教版物理八下8.1《电能》WORD版教案13
人教版物理八下8.2《电功率》WORD教案11
人教版物理八下7.4《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word教案8
人教版物理八下8.1《电能》WORD版教案2
人教版物理八下8.4《电与热》WORD教案13
人教版物理八下8.1《电能》WORD版教案12
人教版物理八下8.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WORD教案13
人教版物理八下8.4《电与热》WORD教案2
人教版物理八下8.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WORD教案5
人教版物理八下8.1《电能》WORD版教案7
人教版物理八下8.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WORD教案10
人教版物理八下8.4《电与热》WORD教案6
人教版物理八下8.4《电与热》WORD教案5
人教版物理八下8.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WORD教案6
人教版物理八下8.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WORD教案11
人教版物理八下8.1《电能》WORD版教案14
人教版物理八下8.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WORD教案3
人教版物理八下8.1《电能》WORD版教案9
人教版物理八下8.4《电与热》WORD教案7
人教版物理八下8.1《电能》WORD版教案5
人教版物理八下8.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WORD教案8
人教版物理八下8.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WORD教案14
人教版物理八下8.4《电与热》WORD教案3
人教版物理八下8.4《电与热》WORD教案11
人教版物理八下8.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WORD教案4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