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谓悬念
悬念有两解,一是挂念;二是欣赏戏曲、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切心情。众所周知,优秀的文艺作品,作者会设置许多悬念,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让读者爱不释手,热切关注后事如何;整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与此相反,物理教学长期以来一直不能收到这种效果。教学中处处留下强制的印记,教学后至多是考试完知识便从学生的大脑中迅速消失,学科教学的成果几乎锐减为零。这是为什么呢?教学手段单调,教学过程平铺直叙,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不能形成学生的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没有涟漪的课堂,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产生吸引力。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借鉴文学创作的做法,设置教学悬念是激发课堂活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爱因斯坦把物理学的发展历史看做是一部侦探小说是很有道理的。回顾物理学发展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很多实验事实出乎人们的意料,给人留下悬念,之所以出乎意料是因为这些实验事实违反了人们所知的“常理”,这种冲突促使科学家们去寻找新的理论来进行解释,新理论形成后,意料之外就变成了情理之中,物理学就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二、为何设置悬念
因为初中学生对物理世界是陌生的,所以学习物理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破译物理世界奥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精心设计教学悬念,让悬念使物理课堂引人入胜,让悬念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物理学的发展史是一部悬念迭出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中筛选出适合教学内容的悬念在教学中使用,更主要的是我们要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自行设计悬念。有经验的教师在悬念的设置上是十分出色的,他们能够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片面性以及常犯错误的地方,有意识地使学生在满以为是“理直气壮的正确答案”中暴露问题,然后用事实(或实验或推理)让学生恍然大悟,从中悟出道理,给学生造成深刻的印象,甚至永生难忘。从而使教学生动、有趣、富有成效。
三、如何设置悬念
下面试举数例,以抛砖引玉。
1.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教学
教师:“100W的灯泡亮还是40W的灯泡亮?”学生们异口同声说:“当然是100W的灯泡亮!”教师将“220V 100W”的灯泡和“220V 40W”的灯泡并联接入220V的电源中,果然与学生的答案一致,这时候学生的片面性似乎“胜利”了,然后教师将这两只灯泡串联接入220V电源中,100W的灯泡反而比40W的灯泡暗得多,这出乎意料的事实使学生们为之一怔,这时教师启发学生去理解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物理意义对学生的印象就非常深刻。
2.电阻率教学
教师:“220V 40W灯泡的电阻是多大?”学生都会说是1210Ω,然后教师拿一只“220V 40W”的灯泡用多用电表电阻挡一量就发现不过一百欧姆左右,何故?原来钨丝电阻随温度变化十分明显,1210Ω是指正常发光下电阻,这时温度达到两千多摄氏度,而多用电表是在常温下进行测量的,所以相差十多倍,这是由于测量条件的不同造成的。若用多用电表持续测一段时间会发现电阻值在不断增大,但增大到某一数值后就不再增大了,这又作何解释呢?因为当用多用电表电阻挡测量灯泡电阻时,事实上多用电表内的电池对灯泡灯丝供电,电流通过钨丝就会发热,灯丝温度升高,电阻值必然增大,但由于灯泡与外界有热量交换,当电流通过灯丝所产生的热量与灯丝对外放出的热量相等时,灯丝温度就不再升高,电阻值也就不再增大,这是由于仪器的局限性造成的。
3.压强对沸点的影响教学
可用低气压下水的沸腾演示实验(即用一杯冷水使一瓶刚沸腾过的热水重新沸腾起来)来设置悬念。
4.电池组教学
讲到新旧电池能否搭配使用时悬念可这样设置:先用两节新的干电池(1.5V 0.5Ω)串联起来带小电珠发光,再用三节旧的干电池(1.2V 10Ω)串联起来带同样的小电珠发光,三节旧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动势比两节新电池的电动势高,它们似乎应使小电珠比两节新电池带的更亮,而事实上它们使小电珠的光线很暗,几乎不亮,这是什么原因呢?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其实三节同样的旧电池串联起来,虽然电池组的电动势E=3.6V大于两节新电池的电动势,但是其内阻r=30Ω却比两节新电池的内阻大得多,由于内阻很大,电路中电流极小,并且大部分电能消耗在电池内阻上,使电池发热,因而小电珠几乎不亮。
四、设置悬念应注意什么
教学悬念的设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具有悬念设置可能性的教学内容上设置贴切的悬念,不制造生硬不妥帖的悬念。
2.坚持科学性,避免出现科学性错误,否则会使课堂陷于困境,误导学生,结果会适得其反。
3.悬念的设计要为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服务,不让可有可无的悬念占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4.悬念的设计力求新颖、巧妙,新奇的悬念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活动。
5.所设计的演示、探究类悬念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效果明显,器材或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或探究活动应予以舍弃。
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中学物理课程的很多知识点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蒋以昌,朱敏文。物理教学心理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新课标粤教版3-4选修三4.5《用双缝干涉实验测定光的波》WORD教案1
2013粤教版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ppt全章课件包
新课标粤教版3-5选修三2.2《光子》WORD教案1
新课标粤教版3-3选修三2.8《气体实验定律(Ⅱ)》WORD教案1
新课标粤教版3-3选修三2.3《固体新材料》WORD教案1
新课标粤教版3-5选修三4.1《走进原子核》WORD教案1
新课标粤教版3-5选修三4.4《核力与结合能》WORD教案1
新课标粤教版3-5选修三4.5《裂变和聚变》WORD教案1
新课标粤教版3-4选修三5.1《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WORD教案1
新课标粤教版3-4选修三4.7《激光》WORD教案1
新课标粤教版3-3选修三3.1《内能 功 热量》WORD教案1
新课标粤教版3-3选修三3.4《热力学第二定律》WORD教案1
2013粤教版物理必修1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ppt全章课件包
新课标粤教版3-5选修三2.1《光电效应》WORD教案1
2013粤教版必修1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ppt课件
新课标粤教版3-4选修三4.7《激光》WORD教案2
新课标粤教版3-4选修三1.1《初识简谐运动》PPT课件1
新课标粤教版3-5选修三2.5《德布罗意波》WORD教案2
新课标粤教版3-4选修三4.4《光的干涉》WORD教案1
新课标粤教版3-5选修三1.1《物体的碰撞》WORD教案1
新课标粤教版3-5选修三4.2《核衰变与核反应方程》WORD教案1
新课标粤教版3-3选修三2.7《气体实验定律(Ⅰ)》WORD教案1
新课标粤教版3-5选修三1.3《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中的应》WORD教案1
2013粤教版物理必修1第四章《力与运动》ppt全章课件包
新课标粤教版3-3选修三1.5《物体的内能》WORD教案1
新课标粤教版3-5选修三3.3《氢原子光谱》WORD教案1
新课标粤教版3-4选修三5.2《时空相对性》WORD教案1
新课标粤教版3-5选修三3.2《原子的结构》WORD教案1
2013粤教版物理必修1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ppt全章课件包
新课标粤教版3-3选修三3.5《能源与可持续发展》WORD教案1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