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 |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 ||||||||||||||||||||||
仪器材料 | 铁架台(2个)、500ml的烧杯2个,同规格的加热器2个,搅拌器2个,秒表,量筒,温度计2只,水,煤油等。 | ||||||||||||||||||||||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热量及其单位。 ②知道比热容的概念,会用比热容的知识分析、判断有关问题。 ③会查物质的比热容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不同的实验探究,体会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②通过查比热容表知道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学习利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探究物质比热容的过程,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探究在物理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②通过比热容知识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设计 | 学生活动设计 | |||||||||||||||||||||
激趣设疑,创设学习情境 | 教师设问:夏天在海边的沙滩上行走时脚底会感觉很烫,可若踩在海水里就会比较凉,你知道其中的物理道理吗? | 思考、讨论 | |||||||||||||||||||||
1、热量 | 复习提问: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把一杯热水放到冷水中冷却,会使热水变冷,冷水变热,在这,物体内能如何改变?它们与吸热、放热有何关系? 引导分析:可以用热量来量度物体内能的变化,引入热量。 教师设问:怎么区别“内能”与“热量”? 分析:(打比方)把热量喻成礼品,内能比成枇杷。 例如:小明家去年从树上只摘得一箱枇杷,他把枇杷送给邻居了,那这箱枇杷就成了礼品。今年他家的枇杷大丰收了,说成他家里的礼品也大大增加了,行不? 内能既然是一种能量,说明热量的国际单位也是能量的国际单位──焦耳,简称焦(J)。 | 思考回答:两种 分别是做功和热传递。 在热传递中,物体吸热,内能增加,吸收多少热量,内能就增加了多少, 物体放热,内能减少,放出了多少热量,内能就减少了多少。 思考回答:热量是指内能的变化量。 只有送出去的枇杷才称为礼品。所以内能变化了多少才是热量。 | |||||||||||||||||||||
2、实验探究 ①提出问题 ②大胆猜想 | 教师设疑:物体在温度变化时,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引导学生猜想并组织讨论。 | 思考并提出问题:不同种类的物质,吸热的本领一样吗? 猜想: ①可能与物体的温度变化有关 ②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③可能与物态有关 ④可能与质量有关 | |||||||||||||||||||||
③设计实验 | 在设计实验时,引导学生学会控制变量法,教师给予指导。 教师要对实验步骤进行必要的演示,并指导学生设计好记录数据的表格。
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使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煤油上升的温度较高;要使它们上升相同的温度,对水加热的时间更长一些,水吸收的热量更多一些。 水的吸热本领比煤油的大。不同种类的物质,吸热的本领是不一样的。 | 设计实验,学会控制变量法。 学生分小组设计并讨论后交流。 实验器材:铁架台(2个)、500ml的烧杯2个,同规格的加热器2个,搅拌器2个,秒表,量筒,温度计2只。 实验步骤:取两个相同的烧杯,甲杯里装400克水,乙杯里装200克水,使它们都处于室温,给它们加热到沸腾,观察加热的时间是否相同; 接着拿同样多的水400克,甲杯加热到100℃,乙杯加热到80℃,观察加热的时间是否相同; 取400克的水和煤油分别加到烧杯中,给它们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它们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 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实验,并随时记录好数据。 在对实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得出结论。 | |||||||||||||||||||||
3、比热容 ①引入目的 ②定义 ③单位 ④比热容表 | 引入目的:为了表示不同种类的物质在质量和温度变化量相同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的性质而引入的。 启发类比:(先研究一个社会问题:人的饭量) 某班有30位女生30天吃了粮食720斤,20位男生20天吃粮食400斤,问谁的饭量大? 应该取相同的条件进行比较,质量取单位质量(1kg),温度变化量取1K(1℃),比较起来较方便,由此得出比热容的定义。 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K(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通过类比饭量的单位给予说明,比热容的单位是复合而成的;然后提出其国际单位是J/(kg·K), 常用单位J/(kg·℃),分别读做焦耳每千克开,焦耳每千克摄氏度,并且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是相等的。 1 J/(kg·℃)=1 J/(kg·K) 教师提出问题: ①一杯水和一桶水的比热容谁大? ②把一块铁皮分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哪块的比热容大些?每块和整块比,其比热容有无变化? 学生阅读比热容表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表中找出比热容最大的是哪一种物质?它的比热容是多少?物理意义是什么? ②冰的比热容是多少?水的比热容是冰的多少倍? ③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吗?(比较冰和煤油)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变吗?(比较水和冰) 比热容反映了物质的什么特性? | 思考为什么要引入。 思考如何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不同。 求得:女生0.8斤/(人·天) 男生1斤/(人·天) 理解比热容的意义、单位及其读法。 思考:在比热容的定义中涉及到的是温度变化量。由关系T=t+273K可知,T1—T2=(t1+273K)—(t2+273K)=t1—t2 即它们的温度变化量是相同的。 思考回答: ①一样大 ②一样大,无变化 因为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 通过查比热容表,知道了常见的一些物质的比热容,然后回答问题: ①比热容最大的是水,为4.2×103J/(kg·K),物理意义是1kg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②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K)。水的比热容是它的2倍。 ③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可能相同,而同种物质的比热容可能变化。(比热容跟物质的种类、物态有关)比热容反映的是物质的吸、放热本领。 | |||||||||||||||||||||
4、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的应用 | 教师提出问题: ①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为什么要用水? ②北方地区冬季供暖和热水袋里为什么要用水? ③为什么夏天住在海边不觉得热,冬天不觉得冷? ④为什么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而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却比较大?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质量都为1kg的水和干泥土吸收(或放出)4.2×103J的热量,比较水和干泥土升高(或降低)的温度的大小。 教师再设问:夏天在海边的沙滩上行走时脚底会感觉很烫,可若踩在海水里就会比较凉,请你说说其中的物理道理。 | 学生思考、讨论并解释: ①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升高一定温度可吸收较多的热量。 ②一定质量的水降低一定温度能放出的热量比较多。 ③夏天,太阳照到海面上,海水在升温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不觉得热;冬天,海水由于外界温度太低而要放出大量的热,使气温不至于降得太低,所以不觉得冷。 ④沿海水多,内陆砂石、泥土多,水的比热容比泥土、砂石的大,白天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水温升高较小,砂石、泥土的温度升高较大;而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砂石、泥土又会降得较多。 思考,讨论后学生自行交流。 | |||||||||||||||||||||
小 结 | 引导学生复习总结: 1、热量的概念。 2、实验探究(设计实验,学会控制变量法) 3、比热容:(1)引入的目的;(2)定义;(3)单位;(4)比热容表。 4、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的应用。 | ||||||||||||||||||||||
课后作业 | 课后第1题~第3题 | ||||||||||||||||||||||
教学反思 | 在教学中从提出问题到通过设计实验、实验探究、收集实验数据、分析比较、得出结论:不同种类的物质吸热本领不同。这样突出了新课程理念,注重科学探究式学习,使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加深了对一些概念的理解,通过应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知识解释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进一步理解了这节课的基本内容,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哩念。 | ||||||||||||||||||||||
备注 | 遇到一些较难懂的知识一定要尽量与生活、社会常识联系起来,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
初三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1
2008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电路初探教案
初三物理节能教案2
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案3
初中物理总复习10(热量)
2008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机械能和内能教案
初三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2
中考物理欧姆定律复习提纲
初三物理内能教案2
中考物理内能的利用、热机复习提纲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声现象教案
中考物理电功和电功率复习提纲
初三物理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教案3
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2
初三物理机械效率教案3
初三物理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教案
09年中考物理力和机械复习提纲
初三物理功和功率教案2
初中物理总复习7(从粒子到宇宙)
2008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从粒子到宇宙教案
09年中考物理电与磁复习提纲
初三物理物体的内能教案
初中物理总复习12(欧姆定律1)
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1
中考物理生活用电复习提纲
初三物理太阳能教案1
初三物理太阳能教案2
初三物理机械效率教案2
初三物理内燃机教案
2008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压强和浮力教案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