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思想】
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本节课,是留在沙滩上的脚印和捏笔时手指的不同感觉将学生带进了压强的学习之中,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这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和积极性。在学生探究出了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按图钉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对生活中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意义有了深刻的感知。这时利用课件展现八组学生倍感亲切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分类,并从中找出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的途径,这些会使学生感到物理不是抽象而枯燥的,而是那么的生机勃勃、趣味盎然。在课后,又引导学生通过采访、调查、网络查询等多种途径,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本学所学知识分析“国道不堪重负”的原因,并结合社会实际,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社会的意识和利用正确的价值观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
2.自由开放,自主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本节课,在设计实验验证猜想的环节中,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照单抓药”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探索发现的空间,表现在:一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器材,甚至从身边找一些代用品来完成实验;二对同一探究问题,探讨出多种实验方案,摆脱了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探究的过程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又是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解放学生的双眼去观察,解放学生的双手去实验,解放学生的大脑去思考,解放学生的嘴巴去交流,使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尽情发挥,充分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领略探究过程的美好与和谐,体验探究问题成功时的喜悦,呈现出一种开放的、自主的学习格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授之以渔,终身受用
古人云:“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本节课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这一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弄清了原来未知的知识──压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这与科学家的创新发明在本质上并没什么两样。在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同时,还对学生渗透求知方法的教育,正是控制变量、比值定义、类比、对比、分类、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丢掉“拐杖”,主动地参与到知识获取过程中去,这些方法将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宝贵财富。
【教材分析】
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它是在学习了力及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在本节教学内容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此因素有关”,是学生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主要载体,“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此外,压力、压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教材从生活场景走进物理学习,又从物理学习走进社会应用,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
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学习的认知基础;控制变量、比值定义、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所涉及,这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方法基础。另外,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和压力总等于重力的误区,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2)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学习运用比值定义法和类比法。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利用日常用品探索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通过生活、物理、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社会活动的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压强大小决定因素及其概念的理解。
2.难点: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及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谈话与讨论相结合。
学法:控制变量法、比值定义法、类比法、对比法、分类法、归纳法。
【教具学具】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圆珠笔、压力小桌、砝码、钩码、木板、木条、面粉、细砂、海绵、橡皮泥、铁钉、杯子、砖头、纸盒、图钉、木块及周边其它物品。
【教学过程】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 播放一段风光片:金色的海滨,松软的沙滩,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 让学生同时捏住圆珠笔的笔尖和笔帽,认真体验手的感觉。 3.鼓励学生从看到的、感觉到的现象中,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 通过观察和体验,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如 问题一:沙滩上为什么会留下脚印? 问题二:脚印的深浅为什么不同? 问题三:捏住笔时,手为什么会感到疼痛? 问题四:为什么捏笔尖的手感觉更疼一些? …… | 之所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一是帮助学生消除压力都是由重力产生的、大小总等于重力的误区;二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受压力的存在与作用效果的不同;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 1.解决初步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知识储备,初步解决上述问题。 2.明确探究课题: 教师引导:既然上述现象都是由于压力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同引起的,那么现在,你最想了解的问题是什么? 3.猜想假设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或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4.设计实验 引导学生回顾“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确定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5.进行实验 巡回指导,鼓励学生从课桌上已备的器材或身边的一些物品中自主选择器材,来验证猜想。 6.分析论证 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7.交流评估 鼓励各小组展示各自的实验方案,并对自己及他人的实验提出评估意见。 8.教师小结 表扬各小组的创新设计,提出改进意见或期望,并板书实验结论。 | 经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沙滩上留下脚印是因为沙滩受到人的压力,手感到疼是因为手受到了笔的压力,而脚印的深浅不同,手的疼痛感觉不同,都是由于压力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同。 提出探究课题: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大胆猜想并交流 经讨论,明确实验方案:让受力面积一定,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让压力一定,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相互切磋,合理分工,共同实验,研究发现。 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各小组边演示边讲解, 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倾听、感悟。 |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这里不需对压力下定义。 层层引导、步步深入,学生从自己的求知愿望出发提出了探究课题,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授之以渔”,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使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
温故、知新 建立 概念 | 1.围绕实验结论,引导学生思考:当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和受力面积均不同,将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引出压强的概念: 3.利用课件将速度的概念与压强概念进行对比,运用类比的方法找出压强的公式和单位。 4.简介帕斯卡在力学方面的突出贡献。 5.例题应用 课件出示课本例题,巡回指导,及时反馈 | 小组讨论,寻找方法: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理解基础上记忆。 思考并回答。 倾听并感悟。 学生独立解答。 | 由浅入深,使学生逐步建立压强的概念。 渗透类比及比值定义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加深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
学以致用指导生活 | 1.引导学生将桌上的图钉按入木块,体验后,提出问题:你希望钉尖对木块的压强大些还是小些?希望钉帽对手的压强大些还是小些? 2.课件展示8组生活图片,引导学生分析: (1)哪些生活场景需增大压强?人们通常用哪些方法增加压强?(2)哪些生活场景需减小压强?人们通常用哪些方法减小压强? 3.小游戏:全体立正,如何迅速增大你对地面的压强? | 认真体验并交流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类和归纳。 有的迅速改为单腿站立,有的脚尖踮地,有的迅速抱起桌上的书、书包等物品…… | 使学生对生活中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意义有了深刻的感知 充分体现了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既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又很好的调节了课堂气氛。 |
畅谈收获系统升华 |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从知识与技能的获取、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三方面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 一起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 强化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促进情感的提升。 |
课后延伸思维拓展 | 课件展示汽车超载、国道破坏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课后通过采访、调查、网络查询等多种途径,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分析道路破坏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以“国道不堪重负”(或其他)为题,写一篇科学小论文。 | 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压强 | |
一、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压力一定,受力面积越小 受力面积一定,压力越大 | 三、增大压强:F大或S小 减小压强:F小或S大 |
二、压强 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
解决力学问题的三种基本功教案
磁生电课堂精练1
电生磁课堂精练1
碰撞教案
热力学第二定律课件
电磁波的海洋课堂精练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2
波粒二象性课件1
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的三个方法教案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1
电磁继电器课堂精练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课件2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案2
简谐运动的描述教案
原子结构课件1
电阻的测量练习题
气体的等温变化课件1
牛顿第一定律课件
湘潭市2016.1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课件1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课件2
电子的发现教案
原子结构课件2
原子结构课件3
简谐振动教案
波粒二象性课件3
原子结构课件4
湘潭市2016.1九年级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摩擦力分析中的六大误区教案
电流的测量练习题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