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考题中对于杠杆和其他简单机械的考查时有涉及,但难度并不大,主要侧重于对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同学们要掌握杠杆定义及其五要素的意义,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杠杆的分类及各自的应用,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会根据需要选择简单的滑轮组。
考点一:杠杆的五要素及平衡条件
例1如图1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杠杆上每格均匀等距,每个都相同.下列四项操作中,会使杠杆右端下倾的是( )
①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外移动一小格;②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内移动一小格;③在杠杆的两侧同时各减掉一个钩码;④在杠杆的两侧钩码下同时各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若将钩码同时向外移动一小格,则力与力臂的乘积为2×4<3×3,右端会下降,所以①可以;若将钩码同时向内移动一个小格,则力与力臂的乘积为2×2>1×3,杠杆的左端会下降,所以②不可以;若将杠杆的两侧各减一个钩码,则力与力臂的乘积为1×3<2×2,则杠杆的右端会下降,所以③可以;若将两侧同时各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力与力臂的乘积变为3×3>2×4,所以杠杆的左端会下降,所以④不可以。
答案:C
学以致用
1.如图2所示是一种拉杆式旅行箱的示意图,使用时相当于一个(填“省”或“费”)力杠杆;若箱和物品共重100N,动力臂是阻力臂的5倍,则抬起拉杆的力至少为N。
考点二:考查力和力臂的关系问题
例2 如图甲所示,画出使杠杆AB在水平位置静止时所用最小力F的作用点和方向。
点拨:要使动力最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应使动力臂最长,而动力和阻力并不一定都处在杠杆支点的同侧,所以应该找离支点O最远的一点B作为动力的作用点,将此点与支点连接起来,并把连接得到的线段作为动力臂,即动力与这个线段垂直,如图乙所示,此时力臂最长,力最小。
学以致用
2.如图3所示,工人师傅想将一个重800N的油桶滚上一个台阶,他沿最省力的方向推动油桶,在图中画出这个力的力臂。
考点三:考查力臂的变化问题
例3 如图4所示:当杠杆在OB达到水平位置之前的过程中力F的方向始终与OA垂直,则力F的大小将( )
A.逐渐减小 B.逐渐变大 C.不变 D.无法判断
点拨:当OB由此位置到达水平位置的过程中,虽然G大小不变,但它的力臂是逐渐变大的,而力F的力臂大小不变,所以力F是逐渐变大的。
学以致用
3.如图5所示,为某种吊车的工作示意图,利用伸缩撑杆可使吊臂绕O点转动;伸缩撑杆为圆弧形,伸缩时对吊臂的支持力始终与吊臂垂直,下列关于这个吊车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吊臂是一个省力杠杆
B.使用这种吊车,好处是可以少做功
C.匀速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的支持力大小保持不变
D.匀速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的支持力逐渐变小
考点四:考查滑轮组的应用
例4 如图6所示,在水平地面上的滑轮组拉着一个重为600N的物体,匀速前进,(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拉力F为50N,则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 )
A.50N B.200N C.150N D.600N
点拨:做这一类型的题,首先判断绳子段数,再看一看力F的作用是提升物体还是克服摩擦。然后由nF=Ff或nF=G物+G动算出拉力F。
学以致用
4.如图7所示的甲乙两滑轮组,摩擦、绳重不计,分别用F1、F2匀速拉动重物G,已知每个滑轮重为G/2,则力F1与F2之比为( )
A.1:1 B.3:2 C.2:3 D.3:4
人教版的八年级第二学期物理期末考试卷
2014初中物理第四册期末试卷
光的反射导学稿
2014年初二物理下学期期末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电阻练习题
2014初二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题
初二物理下册期末试题人教版
2016年苏教版初二上册物理寒假作业答案
光的反射导学案四
2014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2014年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测试卷
2014年初二下册物理期末测试题答案
初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试题2014
14年初二物理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2014初二物理下册期末测试卷答案
2014初二下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
新苏教版初二下册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上学期寒假作业物理答案参考2016
2014苏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4年初二年级物理模拟测试卷
2014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测试卷答案
2014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试卷答案
2014年新初二年级物理测试卷
初二下学期物理期末测试卷2014
2014初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2014初中物理第四册期末考试试题分析
初二物理下册期末试题分析2014
2015新教科版第八章单元达标试题
初二物理下册期末考试卷答案2014年
八年级初中物理第四册期末试卷答案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