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力臂的概念。力臂是本节的难点。对力臂的理解,注意以下几点:
(1)力臂是指支点到力(动力或阻力)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2)当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的方向改变时,其力臂的大小一般也将发生改变。
(3)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
(4)若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则它的力臂为零。
(5)画力臂三步骤:找支点、画出力的作用线、作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有时需要将力的作用线进行正向或反向延长)。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是本节学习的重点,探究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设计实验方案①选取实验工具②写出实验步骤③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等
(2)调节杠杆水平平衡时,依照“右高右旋,左高左旋”的方法,即杠杆右边高则螺母向右移,杠杆左边高则向左移,直至杠杆水平平衡。注意杠杆水平平衡一旦调好,不得随意再旋转平衡螺母,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3)实验中,每次改变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后都要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这样动力臂和阻力臂都可以直接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单位不一定要用米,只要两个力臂的长度单位统一就可以了。
3.根据已学过的杠杆知识,注意观察生活中各种形状的杠杆,如指甲剪、钓鱼竿、剪刀、筷子、天平、独轮车等。并能按照动力臂与阻力臂长短的关系分析和判断是省力杠杆、费力杠杆还是等臂杠杆。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生活中使用时要注意两点:
(1)要省力就要多移动距离;
(2)要省距离就要费力,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没有的。
例1关于力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叫做动力臂
B.力臂就是杠杆的长度
C.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阻力臂
D.力臂一定在杠杆上
解析: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点到线”的距离,而不是“点”到“点”的距离。力臂不一定是杠杆的长度,也不一定在杠杆上。
答案:C
点评: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如图(a)、(b)所示,虽然力的作用点A相同,但力的方向不同,画出力臂也不同。
例2张华和爸爸在公园玩跷跷板,张华重250N,爸爸重750N。当爸爸离跷跷板的转轴0.5m时,张华应该坐在哪里才能使跷跷板平衡?
解析: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首先要弄清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本题中阻力为爸爸对杠杆的力F2=750N,阻力臂为L2=0.5m,动力为张华对杠杆的力F1=250N,动力臂即为张华离转轴的距离。
解: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
L1=L2=
×0.5m=1.5m
答:张华应该坐在离转轴1.5m处。
跟踪练习
1.(2010德州)如图1所示,要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在A点分别作用的四个力中,最小的是( )
A.F1B.F2C.F3D.F4
2.(2010镇江)在图2中画出物体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和拉力F所对应的力臂L。
2014年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模拟测试卷
2014苏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4年初中二年级物理下册测试卷
2014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试卷答案
2014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初二下学期物理期末测试卷2014
2014初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2014初二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卷答案
2014初中物理第四册期末考试试题分析
2014初二下学期物理期末试题答案
2014年初二下册物理期末试卷
2014年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测试卷
初二物理下册期末考试题2014
2014年初二下册物理期末测试题答案
2014年人教版初二年级物理上册测试卷
苏教版初二年级物理下册测试卷
初二物理下册期末考试卷答案2014年
苏教版初二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分析
新苏教版初中物理第四册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八年级第二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题答案2014
初二物理下册期末试题人教版
2014初中八年级人教版物理模拟试题
2014初二物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答案
14年初二物理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2014初二年级人教版物理试题
2014初中物理第四册期末试卷
2014年新初二年级物理测试卷
新苏教版初二下册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4初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初二物理下册期末试题分析2014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