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2)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之间的实验,能够进行合作与交流。
(2)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
(3)体会透过众多的物理现象分析和归纳出本质的认识论的观点。
(4)体会物理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力的概念
难点: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教具】
演示:两个蹄形磁铁和两个小车、一个蹄形磁铁、大头针、两根弹簧、篮球、小钢球、微小形变演示仪
学生:30把刻度尺
【教材分析】
1.学生在生活中对力有肤浅的认识,但是往往是不确切甚至是不科学的。要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力的概念,最好是从学生熟悉的大量的生活、生产的实例中抽象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讨论,概括出以下三个有关力的实质性的内容: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3.本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力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要求不宜过高、过急,力的概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还会逐步深化。
4.通过多媒体,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直观的感性材料,从而比较容易突破难点。
5.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贯穿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投影“神州五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神州五号”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请学生说出在哪些地方常常提到力?
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一、力是什么
1.展示并罗列现象
用课件上的图展示日常生活中、体育活动中以及工农业生产中与力有关的现象:
(1)日常生活中:手拍打桌子,左手拍右手(学生实验:左手拍右手、手拍打桌子)。人推车……(学生举例)
(2)体育运动中:足球运动员踢球,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排球运动员托球……(学生举例)上面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与人有关,都伴随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如果没有人是不是就没有力的作用呢?
(3)工农业生产中:汽车拉拖车,起重机吊起货物……(学生举例)以上的例子都存在力的作用,并且物体是直接接触的。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呢?
演示实验:磁铁吸引大头针;地球吸引篮球。举例地球吸引月球、太阳吸引地球……
2.分析罗列的现象
可以从语文的主语、谓语、宾语的角度来分析。
3.归纳总结归纳
以上现象存在的共同地方:物体-作用-物体。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推、拉、挤、打击、吸引、举、排斥等等都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4.提出施力物和受力物的概念
一个力必然联系着两个物体,对一个力来说,一定有施力物也一定有受力物。学生举例:并指出施力物和受力物,巩固对“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的理解。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从生活中的经验可知道,用手提一桶水时,会感到水桶也同时向下拉手;用脚踢球时,脚也会感到疼。为什么我们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自己也会有受力的感觉呢?
1.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
(1)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用投影仪演示)把两块蹄形磁铁固定在小车上,让它们的同名磁极相对,将两个小车在水平桌面上靠拢。要求学生注意观察以下三种情况下的现象。
①按住磁铁A,释放磁铁B;
②按住磁铁B,释放磁铁A;
③同时释放两个磁铁。
现象表明了,磁铁A对磁铁B施加排斥力的同时,磁铁B也对磁铁A施加排斥力。
(2)两只弹簧互相拉伸让两个弹簧对拉,有什么现象发生。这表明一个弹簧对另一个弹簧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弹簧的力。
学生实验:
(1)用手拍桌子。
(2)学生两只手互相拍打。问问学生的感受,分析原因。
2.归纳总结
一个物体在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要受到别的物体对它施加的力,因此,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我们把其中的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做反作用力。
学生举例分析:投影“用手拍桌子”的图片,指出施力物和受力物,说明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互为受力物。
三、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实验探究演示实验篮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竖直上抛的篮球向上运动得越来越慢,向下运动得越来越快;用投影仪演示运动的小钢珠在磁铁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方向。让学生说明其原因。
(2)用图片进一步说明用图片展示,学生描绘: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运动员A用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运动员B用头冲顶足球,足球受到这个力而改变运动方向;运动员C伸手抱住足球,足球受到这个力之后由运动变为静止。
(3)归纳总结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被认为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上面的例子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学生举例(各种球类运动)力还有别的作用效果吗?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用手将弹簧拉长;用手压皮球。学生实验:学生用手使刻度尺变弯曲。
(2)投影图片,举例说明
①跳水运动员站在跳板上。
②射箭。
(3)归纳总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学生举例
(4)进一步理解
通过学生实验说明,用较大的力和用较小的力使刻度尺发生弯曲,弯曲的程度相同吗?
明确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形变就越大。
进一步明确,用很小很小的力,物体也会发生形变,只不过形变很小,用眼睛看不出来。
【小结】
【思考与练习】
1.“注意力”、“战斗力”、“凝聚力”是不是物理学中的力?为什么?
2.“神州5号”载人飞船和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
3.分析一个例子──“顽皮的大象向下压跷跷板,跷跷板向上弹起小孩”。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8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课件 教案 学案(打包5份)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word教案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21章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word教案2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word学案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word教案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22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word教案打包下载(4份)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word教案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22章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word教案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20章第5节《磁生电》word教案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22章第3节《太阳能》word教案2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9章第1节《压强》课件 教案 学案(打包10份)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1章第3节《动能和势能》课件 教案 学案(打包5份)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1节《力》课件 教案 学案(打包11份)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word教案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word学案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22章第2节《核能》word教案1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复习导学案 试题(5份)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word学案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3节《重力》课件 教案 学案(打包9份)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1章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课件 教案 学案(打包4份)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21章《信息的传递》word教案打包下载(4份)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word学案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复习导学案 试题(7份)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3《摩擦力》备课资源包(6份)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9章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课件 教案 学案(打包4份)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22章第1节《能源》word教案2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9章第3节《大气压强》课件 教案 学案(打包6份)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word教案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1《压强》word学案2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21章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word教案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