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 三种不做功的情况:(1)有力没距离、(2)有距离没力、(3)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垂直。
3.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功率
5.功率(P):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P=W/t=FS/t=Fv。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
机械效率
6. 滑轮组里
有用功:W有用=G·h
额外功:W额外=G额·h
总 功:W总=F·S (F:人作用在绳端的力; S=n·h)
7.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η=W有/W总
8.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1) 有用功一定,减小额外功;减轻机械自重,减小摩擦。
(2) 额外功一定,增大有用功;增加所提物重。
机械能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1)探究动能与速度关系,要控制质量不变。通过改变同一
小球A由斜面下落的高度来改变速度,高度越高,速度越大;
(2)探究动能与质量关系,要控制速度不变。让不同质量小球由同一高度下落。
(3)通过观察木块B移动的距离来观察动能的大小。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10.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 重力势能;动能 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物理课堂教学“五忌”
论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
形象思维与物理解题
培养学生学科情感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物理学科应强化科技意识教育
从实验题答卷看学生归纳结论中存在的问题
论物理想像能力的培养
潜科学思想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资源
建构主义教学观与物理教学模式
关于错误的随想
渗透人文精神体验以人为本
物理教学应重视情商的培养
试论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原则
创新:困境下的思考
突出课本特点加强物理实验
浅谈认识领域里的中学物理教学方法
如何结合物理教学进行素质教育
物理启蒙教育的一部好教材
物理教材中“知识元教学”的意义与操作
试谈物理教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施教为学,促进建构
加强初中物理边学边实验教学
物理学习兴趣量表的设计与试测
美国科学教师专业进修的方式与途径
注重思维调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美国物理教材中的插图赏析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目标的分类、测量与评价初探
浅谈物理教学中前概念问题的成因及研究注意点
实施STS教育促进物理教学改革的发展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