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难懂的概念、规律,一直是部分学生学习的严重障碍,影响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进取精神,如何消除这种障碍呢?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四方面抓起。
一、讲究方法,注重实用
良好的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老师讲课要注重方法的实用性,使学生尽快有效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如:类比法是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可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懂的概念、规律和方法。不少学生对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常常理解不正确(如场强、电容、电阻),其原因是只注意了数学形式,忽视了物理意义。怎么办呢?我想绝大部分学生对初中物理中的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比较清楚的,它是用比值定义的,我们就以此为例,进行类比,以加深其理解。
物理学具有较强的规律性、逻辑性。有些公式学生容易混淆,造成记忆错误,如气体的三个实验定律,死记太伤脑筋,可以借助规律记忆法,让学生学会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推出三个实验定律的方法,学会了推导的方法就摆脱了烦锁的记忆。电磁学中不少学生左、右手定则分不清,记不牢,我便想出个“诣字法”,比如用“佑发拉底河”这河流名中的“佑”通右,“发”通“发电”即为右手发电,这样左、右手很有趣地分清了,学生记的还深刻。
二、抓关键,抓本质
不少学生学习往往事倍功半,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重、难点的理解没有抓住关键和本质。电磁学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回路、磁通量发生变化。
“磁通量变化”既是关键,又是本质,记住它并不难,但在运用时如何呢?例如,对“有闭合回路在磁场中运动,回路中有无感应电流产生?”这样的问题,有的认为“有边切割了磁力线”就有电流产生。有的认为有“磁通量”就有电流产生。
然而这两种看法都是错误的,其原因是没有抓住本质。又如,变压器的电流与匝数成反比,这关系大多数学生记的牢、但在做有三组以上线圈的计算时,他们仍套用公式结果得出许多矛盾的结论,这就是对n1:n2=i1:i2公式成立的前提条件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这个关键的问题重视不够造成的。通常对概念要抓关键的“字”,对规律、定理等抓“条件、结论”,这些是攻克重、难点的突破口。
三、认识要全面,分析要细致
对学生来说,由于总结、归纳能力差,对知识点认识不全、分析不细是影响学习的另一重要因素,这就需要老师平时注意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比如关于“电阻”的问题,尽管比较简单,但归纳起来内容也很丰富:1、用电阻定律来计算电阻;2、用“伏安特性曲线”来表示电阻;3、串、并联电路中任一电阻的变化对电路的总电阻、电流、路端电压的影响;4、闭合回路内某一可变电阻值为多大时它消耗的功率最大等等,这些有关电阻的问题都只有通过练习、总结才能熟练掌握。对重、难点的理解,不能局限在书本上,要把书吃透,把书中的话拓开,把抽象的东西用练习具体化,在练习过程中加深理解,又在具体的练习中通过总结、归纳升华,从而做到对重难知识点的全面认识和细致分析。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1.5《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1.6《乐音和噪声》WORD教案2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8.4《光的折射》WORD教案1
2012北京课改版九上《通电螺线管的磁场》word学案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3.1《力》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2.2《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2.3《探究――物质的密度》WORD教案2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8.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3.3《重力》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WORD教案3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3.3《重力》WORD教案2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8.8《眼睛和眼镜》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1.2《比较运动的快慢》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1.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WORD教案2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3.5《二力平衡》WORD教案3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8.2《光的反射》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1.1《机械运动》WORD教案3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7.4《升华和凝华》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2.1《质量及其测量》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2.2《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WORD教案2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7.7《热量 比热容》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1.2《比较运动的快慢》WORD教案2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1.6《乐音和噪声》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3.4《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WORD教案2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7.5《分子动理论的基本事实》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8.9《物体的颜色》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7.6《内能》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1.1《机械运动》WORD教案5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2.1《质量及其测量》WORD教案2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