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因素
学生对物理中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掌握不够,理解不透,应用不灵活,知识掌握的不全面,记忆不扎实。如物理学科的基本常识或基本常量,考查学生对学科基本内容的掌握,学生必须记忆有关内容。物理学家的事迹及其重大发现,需要大家识记,初中需要记住一些物理常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水的密度、水的比热容、水的熔点沸点、一些常见的电压值等。
注意纠正从生活经验获得的一些片面的、不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譬如,认为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不受浮力作用;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等等。
一些物理概念容易混淆,如:实像和虚像、压力和重力、压力和压强、功和功率、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等,要通过比较和整理建立正确的认识。
不重视课本,放弃课本抓课外,这会得不偿失。近几年中考常出现用课后小实验、课后典型练习改编的问题、课本各类图表和图形渗透来实现物理知识的考查,值得重视。要重视教材内容和教材功能的挖掘,注意教材每幅插图、图表所蕴涵的物理意义。
二、能力因素
基础题部分大多是来源于日常生活的实例,体现了物理就在生活中及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这类题目对学生的分析、观察等能力要求较高,比单纯记忆性的题目灵活。初中生大多生活实践经验缺乏,对一些司空见惯的事实也熟视无睹,显得不理解,很难建立与物理知识的正确联系,更难正确解答。
从近年的中考试卷来看,文字题的分量有所增加。这类题往往是给出一大段文字、一组数据或一个结论,让你叙述理由和现象,这不仅要求同学们熟知各种物理现象和结论,也要求同学们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同学们在这方面也要有所注意。
考生在解答简答或开放性试题的时候,对物理现象的分析一定要注意使用物理术语,例如浮力、合力、压强、动能等,切忌使用一些日常生活用语。虽然你理解了,但是无法得分。
很多同学在平时的练习中习惯使用计算器,中考不让用计算器时就很容易出错。现在的练习就要尽量自己算,不要借助于计算器,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三、学科特点因素
物理学科中实验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近几年的中考实验题显示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其中犹以对记录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得结论学生容易失分,其原因是从一系列数据中找到隐藏的规律,再用简练的语言准确表达。对学生的实验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学生的能力稍有欠缺就难以得分。
要知道物理公式与数学表达式有区别,即物理公式中每个符号都代表着相应的物理量,其大小要受相应的物理量制约,不可以像数学符号那样随意改变。如密度的计算公式为,很多同学认为一种物质的质量越大,其密度越大(或一种物质的体积越大,其密度越小)。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对的。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表示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相同的,所以我们说,某种物质的密度是由这种物质本身决定的,跟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均无关。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定义密度的公式,是测量密度大小的公式,而不是决定密度大小的公式。(相似的公式还有: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燃料的热值公式──,物质的比热容公式──)。
四、积累经验,提高应试技巧
除了注意知识的积累,考试经验的总结也相当重要,不少同学平常考试成绩还不错,越到重要考试越发挥不出来,甚至很遭。这与不认真对待平时的作业和测验有关。因此要认真对待每一次的作业和测验,养成习惯,自然水到渠成了。
平时就要认真审题,规范答卷,限定时间完成一份试卷。正确理解关键词语,挖掘隐含条件,排除干扰因素,尽力借助物理示意图。还要注意卷面上的不经意丢分,如填空题中注意指导语,注意不能多字、漏字,语言要规范、通顺,不写错别字,填数字答案还应注意带单位;选择题要找准其对应的物理规律,再利用物理规律对选项的内容逐一进行分析,最后做出选择;作图中要注意审题,掌握做题分寸,无关的不能多画,相关内容不能漏画,虚线实线不能混淆,该垂直的不能倾斜;解答计算题时,书写一定要规范,例如运用物理公式解题,如果每个公式都带了单位,那全部就要带单位。如果前面的数字没有带单位,在最后的结果也一定要带上单位,每年都会有学生因为这个疏忽而失分;图像题要注意识别或认定图像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情景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及其有关的因素和控制条件,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或规律,弄清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根据图像的变化情况确定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给以正确描述或做出正确判断。
建议大家做一个错题档案,把每张试卷的所有错题都总结下来,然后把老师对这个题的讲解详细地记在旁边,并写下你错误的原因。是知识没有掌握到,是粗心,还是考虑不周全。对错题一定要反复思考、练习,才能达到改正的目的。
科学史在基础科学教育中的角色
物理教材中“想想议议”的教学
中学物理美学的内涵
多因素问题的科学探究
初中物理的学习技巧
奇异光的穿透本领实验课题研究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
高中物理课改的利与弊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在新课标物理课堂上怎样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铁丝穿冰课外实验
物理教学存在的两个问题及其对策
前沿物理知识教学的问题与反思
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
中学物理美育的初探
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国外评价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两种不同视角
理想课堂的五部曲
课程改革中探究式教学的功能
如何使用科学教材的一些思考
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必须与课程改革同步
谈科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演示实验
自动上坡的杠杆
中师物理如何渗透电化教学
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师“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观念的几点思考
物理教学中的“探索 发现”法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