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是什么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共有六种,虽然每种单独理解起来都不难,可一旦将它们放在一起,综合起来再去认识,它们之间的名称就容易混淆了。近年来,判断是什么物态变化的习题多了起来,所以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我们一定要先明确两个问题。
一、选准研究对象
题目中是研究谁的,是谁的物态发生了变化,这是首先要搞清楚的。如夏天,吃冰棒能解热,这是为什么?该问题的研究对象就是冰棒,它在嘴里熔化时要吸热,所以能解热;但有的研究对象不好选择,容易发生思维的混乱,如向手上"哈气"和"吹气"时,手的感觉为什么会不同?"哈气"时,是呼出的水蒸气在手掌上液化放热而使人手感到暖和的;而"吹气"时,是加快了手上汗液的蒸发速度,蒸发吸热加快而使手感到凉爽的。可见,它们的做法虽然相似,但由于手上感觉的不同,就推出了发生变化的对象不同,致使物态变化的过程也不同。
二、正确把握变化前后的两种状态
物态变化的过程归根到底就是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所以变化前后的两种状态一旦确定了,那变化的名称也就可以确定了。但在确定前后两种状态时,题目中常常有干扰因素的出现,如空气中的水蒸气及人眼看不到的气体常隐含起来而不说出,像水变没了、樟脑球变小了等;有的物质状态还有容易使人混淆的字眼,如"白气"、"白雾"等,明辩它们所处的状态也是一个关键,由于"白气"能被人看到,所以它不是水蒸气,而是由小液滴组成的雾状物,由于小液滴的体积非常小,它能悬浮于空中,好像"气"一样,但它不是气体,而是液体,同理"白雾"也是由小液滴组成的。
下面我们通过两个例题,看如何选定研究对象和把握前后两种状态。
例1 (2005年宜昌)夏天,将冰棒从冰柜拿出来,它的周围会冒"白气",这是( )
A.升华现象 B.凝华现象 C.液化现象 D.汽化现象
分析与解答:由于"白气"是液态,那么是谁变成了液态呢?是冰棒由固态变成的吗?如果固态冰棒变成了液态应该附于冰棒上,而不能在其周围冒"白气",那是周围空气变成的吗?如果是空气变成的,使空气液化的温度应该是很低的,所以应该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研究的对象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它由气态变成了液态,所以进行的是液化现象。应该选C。
例2 严冬的早晨,可发现玻璃窗上有一层美丽的"冰花",这是由于( )
A.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的,冰花在玻璃窗的外壁
B.室内的热气向玻璃窗放热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在玻璃的内壁
C.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窗放热凝华而成的,冰花在玻璃的内壁
D.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窗放热凝华而成的,冰花在玻璃的外壁
分析与解答:由于"冰花"是固体,是水凝固成的固体呢?还是水蒸气凝华变成的呢?是在室内形成的还是在室外形成的,这就是研究对象的选择问题。凝固和凝华都需要放热才能进行,需要遇到温度低的物体才可以,由于室外的温度低,所以一定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与室外只有一面之隔的玻璃放热而形成的;故研究对象是室内的水蒸气,它由气态直接变成了固态,故发生的凝华现象。应该选C。
可见,选准研究对象和把握前后两种状态是相互联系的,有时我们要反复比较、尝试才能将研究对象得出,从而揭示出解题的关键。
2017中考物理复习:掌握不同题型的不同解题思路
物理百科知识之《超流动性》
高二人教版物理静电场知识点归纳
盘点2016-2017高考物理一轮备考牛顿运动定律实验易错点
2017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重点:气体的性质
16-17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九大要点
17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要点:电磁感应
高二物理必修概念分析:平均速度、平均速率与速度、速度
物理百科知识:经典力学
2017中考物理复习指导: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6-17年度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计划
17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必考知识点:牛顿运动定律
如何最大化的提高物理学习效率
中考物理名师指点:如何取得好成绩
20172016中考物理知识点:机械能和内能知识
最新2017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实验分类总结
高二物理必修知识点大集合
高中物理必修知识点实用口诀推荐
20172016中考物理知识点:光的基本知识
总结2016-2017高考物理审题的十个小技巧
2017中考物理名师指点:研究电磁铁
高考物理计算题想轻松拿高分怎么办?
物理百科课外小知识:间接带隙半导体
物理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必备知识点:匀速圆周运动公式
五大2017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答题技巧的要素
2017中考物理专题试题及答案(第一轮)
2017年中考物理如何备考不留漏洞
2017中考物理模拟试题(备考)
高二物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梳理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