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课引入:
方式一:(从生活经验引入)
提问:你想调换座位,需要将座位搬开,你该怎么办?你如何让足球飞出去?你如何让运动的足球停在你的脚边?……
(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活动入手,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课堂上来)
学生:(学生对不同问题的答案中都包含一点:必须有力的作用。)
老师:看来大家的想法是一致的,好像我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特征:物体的运动需要有力的作用,若不受力,物体就不会运动或停止运动。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2000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也是这样认识的。看来大家还真伟大,和亚里士多德有共同语言。那么这种认识正确吗?这个问题也同样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注意,如伽利略、数学家笛卡尔等。这节课就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来研究这个问题。
(首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纳总结,找出问题的共同点,然后再把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和学生的观点相提并论,使学生感到与伟人的零距离基础,认识到伟人和学生自己的共同之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物理中的许多问题其实就来自于我们的生活,而伟人也同样是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同时,把亚里士多德和学生相提并论,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再通过介绍伽利略、迪卡尔等科学家的介绍,使学生也明白这个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增强学生的期待心理!)
二、重难点突破
重难点一:理想化的研究方法
突破过程:
老师:请大家观察一下课本中“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上示意图”,看看图示的三次小球运动的高度有什么特点?和小球放手前的位置相比,又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当小球从左侧斜面的一定高度滚下时,无论右侧斜面的坡度如何,它都会沿斜面上升到与下落点几乎同样高的地方。)
老师:(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肯定)对,当小球经过最低点向上运动时,它有一个执着的目标:不达到下降时的高度,绝对誓不罢休!所以,当斜面的坡度越小时,小球为了达到同样的高度需要通过的路程越长。现在请大家猜想一下,如果将右侧的斜面放成水平,那小球将会怎样呢?
(学生会根据课本内容回答:小球将会为了那个永远达不到的高度而一直运动下去。)
老师:这种情况可能吗?为什么不可能?
(学生讨论后老师总结)
老师:在我们的物理已研究中,我们可以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而抽象概括出结论。我们把这种方法成为理想化的研究方法。今天我们的这个实验就要用到这种方法。
(这个地方感觉有点生硬,不太自然,但又感觉“理想化”的研究方法比较重要,不知怎么处理好?)
重难点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探究
突破过程:
1、学生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实验探究中,提出的问题是: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会一直运动下去吗?这里的“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有可能吗?在我们的实验中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这里首先是想解决实验思路的问题。)
(2)在你阅读实验步骤的过程中,你有没有注意到三次实验中,滑块下滑的起点有什么特点?这里包含着什么样的实验思想?(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控制变量”思想的应用。)
2、实验探究过程
3、学生分析实验中的滑块运动距离的远近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4、提问:从实验现象我们可以知道,滑块在运动过程中,平面越光滑,滑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小,滑块前行的距离越长,如果平面足够光滑,滑块运动的距离会有多长呢?
(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比划,让学生体会“一直运动”的含义,最终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同步检测6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同步检测5
现代通信技术及发展前景练习题3
电压同步测试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练习题1
串联和并联同步测试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教案
热机同步测试
两种电荷同步测试
电磁技术的发展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
温度课件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汽化与液化课件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同步检测4
安全用电同步测试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同步检测7
电阻的测量同步测试
变阻器同步测试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2
整体法与隔离法在平衡问题中的应用教案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教案
电流和电路同步测试
重力的三要素教案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练习题2
熔化与凝固课件
直流电动机练习题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同步测试
怎样求合力教案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