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抱自弃”是我用来说明判断“短路”的方法,这种灵感(如果还算灵感的话)确实来自于成语“自暴自弃”,但我绝对不像有的广告、有的低俗的场所,恶意用同音字替换,当然也没有亵渎“自暴自弃”的意思。
“短路”是基本电路的一种状态。九年级学生在学习电路的基本知识时,对电路中的“短路”的判断感到非常困难。因此,“短路”是九年级电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短路”之所以成为九年级电学的一个难点的原因,我感觉有两点:一是学生总是想不通“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将电源两极用导线连通时,导线和电源的电流很大,会烧坏电源和导线。”;二是学生不理解为什么“用导线将用电器两端连接起来时,导线中有电流,用电器几乎无电流通过。”
正是由于刚接触电学的九年级学生的“想不通”和“不理解”,导致学生在判断电路中的“短路”时出现了很多错误,甚至影响到今后学生们的有关电路计算。
为了解决学生的“想不通”,我使用用旧了的12V铅蓄电池和自行车辐条进行了“短路”实验,现象非常明显;为了消除学生的“不理解”,我用示教线路板进行了用电器的“短路”实验(此时应为“用电器‘短接’”。为了叙述的方便,同时,也为符合大多数人的习惯,我使用了“用电器‘短接’”的说法。),效果也很好。但是,对学生解决有关“短路”的问题帮助不是很大。有趣的是,在我使用了“自抱自弃”这个词后,学生解决“短路”问题时感觉轻松多了。
所谓“自抱自弃”,就是把我们自己的身体看成电源或用电器,把我们的手和胳膊看成是与电源或用电器相连的导线。当用导线直接把电源的两极连接起来时,相当于一个人自己把自己和抱起来,这时只让电流通过这根导线,把电路中的其他用电器全都舍弃掉了;当用导线直接把某一个用电器的两个接线柱连接起来时,也跟一个人自己把自己和抱起来的情况类似,这时只让电流通过这根导线,把那个用电器舍弃掉了。
我感觉,这样利用成语改编成相应的词语,便于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借助于词语的形象,理解和掌握判断电路中“短路”的方法。
新课程标准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教学中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浅谈优化物理教学过程
物理单元达标教学的实践
诗词与物理教学
寓“学习迁移”于教学之中
前概念的特征及物理教学对策
中学物理第二课堂加强科技教育的探讨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实践和思考
“惯性”教学中应注意讲清的几个问题
关于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合理性提问的建议
也谈高中物理的“必修”与“选修”
“光的本性”几个易混淆问题释疑
提高中差生物理成绩之我见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几种方法
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多元智能与物理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与中学理科课程教学的整合
教给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培养初中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与情感
物理教学中差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课堂提问的教学实施
小议物理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
物理教学中对比性实验的运用
分析农村中学生学习物理存在的问题
利用“信息”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的活力
用认识论指导物理教学
物理教学中主体主导主线的辩证关系
惯性”教学中应注意讲清的几个问题
怎么培养初中生的物理实验探究能力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