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同学们说初中物理总是拿不了高分,也不知道是自己哪出问题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成绩不见好转呢?这里归纳了几个原因,对照一下,你有吗?
一、思维定势
有些同学在学习物理时,往往将自己的经验或见解原封不动地用在对物理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从而形成对学习物理知识的干扰和影响,甚至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或理解。
例1、学习了静摩擦力后有这样一道题:一个桌子在地面静止不动,一个人用水平力推它,这个桌子不动。那么这个桌子受的静摩擦力和推力此时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当这个人推桌子的力增大时,桌子仍静止不动,那么这个桌子受的静摩擦力和此时推力仍是一对平衡力。这样,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误的思维定势,认为静摩擦力是随着推力增大而增大。
试看这样一道题,一个人用力握一个酒瓶,酒瓶静止不动,当握力增大时,问静摩擦力怎么变?学生受消极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错误地演绎出静摩擦力也在增大。
二、囫囵吞枣
同学们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学习物理,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但一用就错。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学习过程中只满足于记住物理概念、规律和公式,没有抓住知识的要点,不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思路。
例2、一重79N的正方体铁块放在0.5m2的水平桌面中央,求铁块对桌面的压强。(取g=10N/g)
分析对于本题,许多同学往往不假思索,很快进进行计算:P=F/S=79N/0.5m2=158Pa。上述计算过程中有两个错误:一是混淆了重力与压力的区别,二是没有正确领会压强公式中S的含义,或没有认真分析受力面积的大小。这两个错误均是由于对概念或公式没有正确理解而造成的。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多思,要重视物理概念、规律、公式的形成过程。
三、以偏概全
物理学中的有些知识,涉及到多个因素,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有些同学对这些知识没有全面、正确地理解,而是只考虑其中的某个因素,以偏概全,因而造成一些错误。
例3、两个人同时开始登山,甲先到山顶,乙后到山顶。则在此过程中()。
A.甲的功率大
B.乙的功率大
C.甲、乙的功率一样大
D.无法判断
分析许多同学都认为正确选项是A,即认为甲先到山顶,自然是甲的功率大。其实,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根据功率的公式P=W/t可知,功率是由功和时间这两个因素决定的。要判定哪个人的功率大,则要比较两人登山所做的功与所用的时间的多少。
人登山所做的功W=Gh,其中G是人的体重,h是山的高度。所以,登山的功率P=W/t=Gh/t。由于两人登山的高度是相同的,因此,只要知道两人的体重与两人登山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比较哪个人的功率大。但本题只给出了甲先到山顶,说明甲比乙用的时间少,而没有给出甲、乙两人的体重,因而无法比较两人登山所做的功。所以,仅根据他们登山时间不同是不能判定谁的功率大的。因此正确选项为D。
可见,对于多个因素决定的物理量,要全面考虑,不能只考虑单一因素。
四、用而不活
许多同学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往往不能灵活地运用物理知识,而是靠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其表现在凡是老师讲过的都能照猫画虎地解决问题,可一旦遇到稍有变化的题目,就无从下手,缺乏应变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例4、对农民来讲,农作物的种子中混有一些杂草的种子是很头痛的事情。但这两种种子在外表上是不同的:农作物的种子比较光滑,不易吸附小颗粒物;而杂草种子表面有许多绒毛,能吸附靠近它的小颗粒物。现有一些混有杂草种子的农作物种子,给你一块磁铁和一些铁屑,请你帮农民将杂草种子从农作物种子中分离出来,说出你的办法和道理。
分析本题没有现成的实例可借鉴,需要经过创造性思维,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利用磁铁具有吸引铁的性质,将铁屑撒在种子中,并搅拌均匀,使铁屑吸附在杂草种子上(铁屑具有和动物皮毛一样的不光滑性),然后利用磁铁将铁屑和杂草种子一起从混合种子中吸出来。
由上述的归纳可见,学习物理一定要学得透,用得活,要创造性地学习。当然,创造性的学习是建立在基础知识扎实、灵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的。
关于加强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德育问题
激励学生的“雕虫小技”
谈“反馈意识”与学习效率
浅谈物理教学中前概念问题的成因及研究注意点
初中学生物理学习分化探因与对策
物理教材中“知识元教学”的意义与操作
其实,科学就在身边
怎样培养初中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情感
用问题唤起学生的思维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化模式的构建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探讨
改革物理学习成绩评定的实践和认识
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一些尝试
初中物理边学边实验
中学物理教育中美育
物理解题中的心理操作
论物理想像能力的培养
多彩的物理课堂教学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作业观
对初中物理教材(人教版)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浅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方法
论逻辑与科学规律的教学
试论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原则
注重思维调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谈谈物理学方法论的教学问题
物理演示实验的“四要”
发展性评价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结合物理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探讨
简介义务教育初中物理学生读物
“关于电流强度”的教学设计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