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今电灯、电话、电冰箱、电视机、电脑已进入人们的家庭,工厂里也广泛使用电动机做动力,这些强电流是从发电机里发出来的。而我们生活中,还需要一些弱电流,特别是直流电,如手电筒、电动剃须刀、半导体收音机等,都还使用着干电池。
提起电池的发明,那是在1871年,意大利科学家伽伐尼有一次做解剖青蛙的实验,他把剥了皮的青蛙,用铜钩钩住挂在铁栏杆上。当碰到铁栏杆时,青蛙的肌肉突然发生抽搐。伽伐尼认为这可能是青蛙身上的一种生物电引起的。
当时,意大利有一个叫伏打的物理学家,他了解到伽伐尼的青蛙实验后,重复了这样的试验。可是他发现在青蛙身上插上铜片和铁片后,肌肉会发生抽搐,而插上两片铜片或两片铁片,则青蛙肌肉不会抽搐。于是他认为,青蛙抽搐的原因不是他本身的生物电引起的,而是不同金属插在青蛙身上,使它变成了一个电池,这电池发出来的电使青蛙抽搐。
为了证明自己的看法,伏打将3O片圆锌片和30片圆铜片相互叠成一堆,在每片之间又夹入一片浸有浓盐水的吸水纸,然后,他从铜片和锌片上各引出一根导线,将两根导线相接,竟有放电的火花。接入电流表,指针动了,说明有了电流。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发电装置,叫做“伏打电堆”。
“伏打电堆”是世界上最早的电池,这个电池是1800年制成的,距今已有将近200年的历史。
你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自己制造一个电池。找来西红柿、桔子或苹果等任一种水果都行,在上面插入一片铜片和一片锌片,用舌头同时舔一舔铜片和锌片,这时舌头会有一点发麻的感觉,这表示有电流产生,一个水果电池就制作出来了。不过电还很弱,若想使一个小灯泡发光,那么你就多做几个水果电池,把它们连接起来。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5.2《怎样描述力》WORD教案2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5.4《来自地球的力》WORD教案2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4.7《神奇的“眼睛”》WORD教案2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5.1《力》WORD教案9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5.3《弹力与弹簧测力计》WORD教案8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4.6《眼睛与视力矫正》WORD教案3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5.1《力》WORD教案8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4.3《光的折射》WORD教案3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5.4《来自地球的力》WORD教案1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5.3《弹力与弹簧测力计》WORD教案1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5.2《怎样描述力》WORD教案1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4.5《凸透镜成像》WORD教案5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4.1《光的传播》WORD教案3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4.3《光的折射》WORD教案6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4.4《光的色散》WORD教案1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4.3《光的折射》WORD教案1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5.2《怎样描述力》WORD教案3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4.2《光的反射》WORD教案1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4.1《光的传播》WORD教案6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4.4《光的色散》WORD教案3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5.3《弹力与弹簧测力计》WORD教案6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4.2《光的反射》WORD教案3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5.3《弹力与弹簧测力计》WORD教案3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4.6《眼睛与视力矫正》WORD教案1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5.3《弹力与弹簧测力计》WORD教案4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5.2《怎样描述力》WORD教案9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4.3《光的折射》WORD教案5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4.7《神奇的“眼睛”》WORD教案1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4.6《眼睛与视力矫正》WORD教案2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5.2《怎样描述力》WORD教案4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