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课题确立的背景
有人提出了希望提高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环保意识。这个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很多学生的共鸣。于是我们在此基础上再讨论,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想到学生都有复读机,还有一些随身听、CD机等,电池是学生身边的必备用品,使用量较大,平常对废电池没特别在意,当作普通垃圾一扔了之,所以研究这一课题有一定教育意义。废电池的危害和处理是个社会性问题,也是学生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切入口,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我们把这个想法和同学们交流了一下,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反响。于是我们就决定从信息产业废弃物污染最重的废旧电池入手,共同完成我们的小课题。
二、研究过程
●发现问题
①废旧电池危害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池是靠化学作用,通俗一点讲就是靠腐蚀作用产生电能的,而其腐蚀物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当其被随意丢弃,混在一般生活垃圾中,堆放在自然界时,这些有毒物质便会慢慢从电池中溢出来,经过雨水的冲刷渗透到土壤或地下水源中,再通过农作物进入人的食物链。这些有毒物质在人体内会长期积累难以排除,损害人的肌体,甚至致癌。有这样一组数据:一粒纽扣电池可以污染60万公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一个一号电池可以让一平方米土壤的庄稼绝收!若把废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中一起填埋,久而久之,渗出的重金属可能污染地下水和土壤。
长期以来,我国在生产干电池时,要加入一种有毒的物质──汞或汞的化合物。汞和汞的化合物都是有毒的,科学家发现,汞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此外对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也有不良影响。20世纪5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震惊世界的公害病──“水俣病”,就是由于汞污染造成的。
②我国目前废旧电池处理现状。在国际上,废旧电池是按照危险废物来对待、处理的,而目前在我国,对于任何种类的废旧电池都没有按照危险废物来管理,而只是当作普通垃圾来对待。这样做不仅扩大了污染范围,让我国人民的生存环境陷入恶劣的境地,而且不能使人们对废旧电池的危害有合理的认识,也不能使社会对废旧电池污染问题产生足够的重视。另外,对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置和处理,国家也没有制定具体的政策和法规要求,也使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缺乏了应有的社会价值导向。
③废旧电池的利用与处理。废电池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随意丢弃电池,不仅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而且浪费资源。因此,对废旧电池进行回收利用,利国利民,势在必行。这就要求人们找出解决废电池污染的途径。
“天生我材必有用”,废旧电池中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又是较为稀缺的工业原料。据环保专家介绍,废旧电池中95%的物质均可以回收,尤其是重金属回收价值很高。在废旧电池中每回收1000克金属,就有82克的汞、88克的镉。可以说,回收处理废旧电池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而且也实现了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因此,对于废电池的最佳处理办法是再生利用,提取其中的有用成分,将废物变为资源。
●进行实验
实验法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在人为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的条件下,通过仪器和其他物质手段,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的方法。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废旧电池的危害性,我们开展了以下实验:
我将用拆除过的废电池倒入花盆中,7个小时后,花的叶子开始变黄,第二天早上,花瓣谢了;到了下午,花的茎弯了下来;又过了一天,根已经开始腐烂。
●分析与论证
①许多人都听说过,1953年在日本九州熊本县,发生过震惊世界的“水俣病”事件,这里的村民一个个神秘在死去,却一时查不出病因,原来罪魁祸首竟是汞化合物,上游的工业污染造成汞在鱼体内积累,当人们食用这种受汞污染的鱼后导致中毒。这是我们最早知道的重金属污染的例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可能接触到种种有害的物质。废电池就是其中的一种。就体积和重量而言,废电池在生活垃圾中似乎是微不足道的,但它的危害却非常大。
②废电池虽小,危害却很大。废电池被弃后,电池的外壳被慢慢地腐蚀,其中的重金属物质会逐渐渗入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重金属污染的最大特点是它在自然界是不能降解,只能迁移。也就是说,一旦水体或土壤被污染,水体或土壤不能进行自身的净化作用将污染消除,而是重金属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从而随时间的推移,积累到一定量之后,产生致畸或致病作用,最终导致生物体死亡。重金属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另一个途径是通过食物链传递。鱼、虾吃了含有重金属的浮游生物后,重金属在鱼、虾体内积累,人再吃了这样的鱼、虾后,重金属就会在人体内积累,达到一定量之后,就会对人的身体产生严重影响。
③我们通过这次活动,不仅知道了废旧电池的危害,并在调查的过程中加强了我们几个人的交涉能力,体会到团结合作对于一个团体工作的重要性,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为环保事业做出了自己的一分微薄之力。相信通过我们组员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大家对废旧电池危害方面的知识多多少少有了点了解,环保意识也会有所提高。如果有更充足的时间相信我们一定会做的更好。
●结论──为环保献计献策
据有关部门反映,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目前看来是没有经济效益的,不大可能赢利,所以许多地方回收再利用也就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态。但按照中央提出的“构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我们应加快废旧电池回收与资源化处理步伐,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此我们也有几点小小建议:
①我们应该做到不乱扔废旧电池,如果在大街上见到被扔掉的废旧电池主动捡起,并放入电池回收箱,如果见到别人乱扔废旧电池,应该告诉他这样做的害处,劝他把废旧电池放入电池回收箱。
②废电池的环境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收集、分类、运输、处理、处置等一系列过程,牵扯面广,需要环保部门、环卫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电池生产企业、电池销售商以及公众共同配合才能做好,同时宣传教育手段要与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相结合,多管齐下,才能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
③加强废旧电池回收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全市人民对废旧电池危害的认识。把回收废旧电池的活动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三、小结与反思
研究性课题能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团队精神,感知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要领,让学生直接感受现实对心灵的触动。获取许多生活中的直接经验。而对教师来说,必须转变教育观,积极参与其中;必须转变学生观,全面评价学生。具体来说,要求教师首先要重过程,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的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因为初次开展这项活动和研究,存在了不足和问题,但主要学会研究的方法,应用学过的知识等方面基本上达到了目的,由此我们也产生了一些想法。
①学会选题,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研究性课题的选择,尽可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从他们“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又紧密与科学知识相联系,选择并确立与科学、技术、社会关系密切的选题。如果相当陌生的课题和领域,会因难度太大难于亲手实践失去兴趣,不了了之。另外,理科生要有意选择一些具有人文精神的选题来研究,使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趋向均衡。
②形式不拘一格及成员自主组合,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是课题研究的有利保障。自主选课题,提课题,小组研究与班集体讨论相结合,从“我听教师讲”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地收集资料、亲手实践与调查,使研究成功地开展。另外,活动的时间可分散与集中结合。
四、提出新的问题
教师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帮助学生消除对科学研究的神秘感,是课题研究的发动机。教师的作用是帮助,不是代替,让学生成为研究的主人,教师在这研究性学习中最大的成功就是激发学生对课题研究的兴趣,这需要教育者转变教育观念,将学生的兴趣扶上教育的宝座,学生由浓厚的兴趣为起点,最终完成课题并获得成效。那么,现在看来,知识不仅仅是一章一节连接起来的,而且,在热爱中才有活力,在探索中才有生命。我们敢于挑战目前的传统观念,增强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力所能及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对如何保护地球提出更多的全方位的合理化的建议。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8.3《空气的力量》word导学案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四章《多彩的光》word导学案(打包10套)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WORD教案3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WORD教案4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运动的世界》word导学案(打包6套)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2.3《快与慢》WORD教案3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9.1《认识浮力》word导学案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8.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word教案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8.1《压力的作用效果》word导学案1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单元教案1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十章《机械与人》word导学案(打包6套)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2.1《动与静》WORD教案1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七章《力与运动》word导学案(打包3套)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2.1《动与静》WORD教案6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word导学案(打包3套)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9.2《认识浮力》word学案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五章《质量与密度》word导学案(打包4套)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WORD教案2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WORD教案1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9.3《物体的沉与浮》word学案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9.3《物体的浮与沉》word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2.3《快与慢》WORD教案1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2.1《动与静》WORD教案2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2.1《动与静》WORD教案5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9.1《阿基米德原理》word导学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2.1《动与静》WORD教案3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2.1《动与静》WORD教案7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WORD教案5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8.3《空气的力量》word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2.1《动与静》WORD教案4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