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曲”即使用五个步骤,“电表”指的是初中物理实验中使用的电流表和电压表。
初中物理中判断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的五个步骤是:
1.判断电路元件连接情况
判断电路中各元件的连接情况是判断电路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变化的基础。只有正确判断出电路元件的连接情况,才能利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特点,得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的表达式。由于电路中连接着电流表和电压表,因此在不同程度上会干扰学生对电路元件连接情况的判断。这时,我们可提醒学生采用“视而不见”的方法将电流表(可视为一根导线)和电压表(可视为开路)去掉进行判断。
2.弄清楚各电表测量对象
确定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哪一部分电路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的是哪一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是判断电路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变化的关键。这时,我们可以提醒学生利用“手拉手”的方法来判断电流表的测量对象,利用“肩并肩”的方法来判断电压表的测量对象。对不易利用“肩并肩”的方法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的情况,教师可提醒学生要使用“去源法”进行判断。(前面的“胡言乱语”中已有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3.用相应符号表示表示数
用相应的物理符号表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是书写电表示数表达式的前奏。这里的“相应”有两个意思:一是电流表示数要用符号“I”来表示,电压表的示数要用“U”来表示;二是对于不同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特别要注意示数与测量对象的对应关系,一定要用与测量对象的符号(如R、R0等)和相对应的序号(如R1、R2中的1、2等)表示,以示区别。提醒学生最好能把表示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的物理量书写在对应电表的旁边,以免混淆。
4.写出各电表示数表达式
写出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对象相对应物理量的表达式,对判断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至关重要。这是因为,与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对象相对应的物理量有联系的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通过表达式表示出来的。在书写表达式时要注意两点:一是“下标对应”或“上标”对应;二是用图中的相应电路元件对应的物理量来表示,避免利用通式表示(如,电流表的示数要用I=U/(R、R0)表示,不能用=U/R来表示。)。
5.先“分—总—分”法判断
所谓的“分—总—分”,指的是从滑片移动时引起的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电阻的变化或开关引起所在支路的变化出发,确定整个电路电阻的变化情况,进而确定出整个电路电流的变化情况,然后在利用电流表或电压表示数的表达式,判断出电流表或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这里要提醒学生注意,在判断连接在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时,会出现老路子“玩不转”(利用UR=IRR无法判断)的情况,要寻找新思路(利用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灵活运用自己已经学习过的物理知识。
在这里,我要给老师们提个醒,那就是大家一定要明确为什么要让学生求解“判断电路中电表示数变化类”的题目。可能有老师会说, “判断电路中电表示数变化类”的题目是所谓的“动态电路类”题目中的一类题目,是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电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载体。这种看法我同意,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求解这类题目,特别是“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时引起电路中电表示数变化类”题目,是为学生用“伏安法”测电阻和“伏安法”测功功率中使用滑动变阻器做准备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两个实验中,能根据实验的要求正确地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而不是盲目的乱滑乱移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说的好听一点叫尝试)。所以,在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中,教师们不能为了让学生判断电表示数的变化而判断电表示数的变化,寻找或自编一些实际中并不存在的电路变化情况(有的电路竟然有五六只电表)让学生进行判断。这样,不仅使我们的教学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而且减轻了学生不该承担的学业负担,更重要的是减轻了我们教师自己的负担。何乐而不为?
假如世界上没有重力
中考物理难点分析
初中物理课外实验 小孔成像
理综复习方法
怎样打好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总攻的第一枪
物理知识记忆方法
物理实验报告统一模板_实验中心
初三物理知识点要怎么掌握
用一张纸做物理实验
显微镜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设计
也谈“水管敲击”问题
近几年物理学前沿取得的成就及研究成果
尝试教学法之高中物理教学
专题复习,热学
画面能变的图片
卡诺简介
弹簧测力计百科
备战2015高考1-6月复习建议
静电实验研究 实验报告
让瓶子吹泡泡
质量和重量不一样
如何提高中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物理难点分析
七大电学实验复习技巧
初三物理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实验报告(人教版)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报告单
用塑料瓶做实验
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怎样学习高中物理才能提高物理学习成绩
物理学家奥斯特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