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可以引导人们对生活中最基本的现象进行分析,理解,判断,小编准备了人教版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计划,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课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 |||||||
科目 | 物理 | 教学对象 | 高一学生 | 课时 | 1 | ||
提供者 | 高润杏 | 单位 | 晋城二种 | ||||
一、教学目标 | |||||||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υt对应着 图象中的矩形面积.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公式 ,及其简单应用.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关系的公式 ,及其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初步了解探究学习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函数图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已知结论正确类比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分析问题的品质. (2)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 |||||||
二、教学内容及模块整体分析 | |||||||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公式 及其应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关系的公式 及其应用. 教学策略:通过思考讨论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应用 图象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 教学策略:引导同学用极限思想循序渐进得出v-t图线下面梯形的面积代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 |||||||
三、学情分析 | |||||||
学习本课时学生刚上高一刚到两个月,还在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当时以新课程的理念进行高中物理教学,许多学生还处在不适应的学习状态里。 在预习时了解,学生会读文字,但是不会思考;学生机械阅读,不会质疑;学生对一篇文章的阅读很难抓住阅读要领。 从平时学习观察,鉴赏物理作品处在零度学习状态,对美文的领悟能力还是空白,看到自然类物理作品只会说要热爱大自然,根本不能以文本来探究,没有“依文面答”的习惯。 这实际上是给鉴赏物理作品提出了很大的学习难题,
| |||||||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 |||||||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vt对应着v-t图像所包围的矩形面积→ 启发学生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其v-t图像有什么关系→ 先通过“思考与讨论”栏目帮助学生建立极限思想→ 运用极限思想通过v-t图像推导出位移公式→ 用例题1巩固位移公式→通过例题2推导位移与速度关系式→ 用例题3巩固位移公式、位移与速度关系式
| |||||||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 |||||||
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 重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公式 及其应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关系的公式 及其应用. 教学策略:通过思考讨论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2.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 难点:应用 图象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 教学策略:引导同学用极限思想循序渐进得出v-t图线下面梯形的面积代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 |||||||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引入新课 上节课,同学们研究了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下面请大家拿出笔和纸画出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υ-t图象。 设问:能否用匀速直线运动的υ-t图象求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 引导学生简要回答能求位移的依据。 从初始时刻到t时刻的时间间隔为t。取初始时刻质点所在的位置为坐标原点,则有t时刻离原点的位置坐标x与质点在0~t一段时间间隔内的位移相同。
| 学生画出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υ-t图象
学生回答:能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υt中υ和t与υ-t图象中的纵、横坐标有对应关系。 学生回答不准确,教师补充、修正。 | 学生对于两个υ-t图象一般来讲会画出来,但对于位移公式x=υt中υ和t与υ-t图象中的纵、横坐标有对应关系描述不准确。 | |||||
下面我们就用υ-t图象来研究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授新课 第一课时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提问: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与它的υ-t图象有什么关系? 提出问题的同时,用投影片出示匀速直线运动的υ-t图象,并用淡红色标出矩形的形状,引导学生把位移与矩形的面积联系起来。 设问: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它的位移与它的υ-t图象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对应关系呢? 我们在研究此问题之前,先请同学们阅读"思考与讨论"栏目,思考下列问题: 1.你对学生A的估算方法做一评价。 2.若时间间隔△t=0.04s,位置0~5的位移x=?与△t=0.1s求出的x相比较,误差会怎样?若△t取得更小呢? 3.要提高估算的精确度,时间间隔小些好还是大些好?为什么? 教师针对学生回答的多种可能性加以评价和进一步指导。 教师从学生讨论的结果中归纳得出:△t越小,对位移的估算就越精确。 提问:这种估算位移的思想怎样较为直观地描述出来呢?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运用上述思想,我们通过υ-t图象,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发生的位移x. 以初速度为υ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为例:利用学生画出的初速度为υ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υ-t图象求时间t内的位移x. 提问1:将时间t分成5小段(如书中图2.3-2乙所示)运用υ-t图象,求x.
提问2:将时间t分成15小段(如书中图2.3-2丙所示)运用υ-t图象,求x. 提问3:将时间t分得非常细(如书中图2.3-2丁所示)情况又怎样? 提问4:根据上述的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用υ-t图象的什么面积来表示? 提问5:对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能否用υ-t图象中的梯形面积来表示? 提问6:请同学们根据上述的研究推导出位移x与时间t关系的公式. [板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公式:x=v0t+at2/2 当a=0时, 公式为 当υ0=0时,公式为 可见: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一般表达式,只要知道运动物体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就可以计算出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从而确定任意时刻物体所在的位置。
| 学生回答:(若不行,教师补充) 再由学生得出结论: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x对应着υ-t图象中由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一块矩形的面积。
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 先由学生分组自由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 请学生代表本组发言 学生讨论和计算的结果有许多可能性,教师加以肯定和指导。
学生抢答:用υ-t图象
引导学生A回答:以每一小段起时时刻的瞬时速度乘以近似地当做各小段中的物体位移,各小段位移又用一个又窄又高的小矩形面积代表.5个小矩形的面积之和近似地代表物体在整个过程中的位移. 学生B回答:15个小矩形的面积之和近似地代表物体在整个过程中的位移. 学生C回答:很多很多小矩形的面积之和就能十分准确地代表物体的位移. 学生D回答:用梯形OABC的面积表示.
学生E回答:也能用梯形的面积表示.
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推导此公式,其余同学在下面推导.
推导过程: | 在渗透极限思想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研究问题时要具有循序渐进的科学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运用已知结论正确类比推理和归纳得出的出思维能力 | |||||
[例题1]一辆汽车以1m/s2的加速度加速行驶了12s,驶过了180m如图所示。汽车开始加速时的速度是多少?
分析:汽车从开始加速到驶过180m这个过程中,历时12s,即x=180m,t=12s。这是个速度越来越大的过程,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取正号,所以a=1m/s2。加速度不变,可以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待求的量是这个过程的初速度υ0。 将学生的解答投影: 解:由 可以解出
把已知数值代入 即汽车开始加速时的速度是9m/s.
| 学生看题后,画出示意图,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并写出解答过程。
学生分析,其余同学补充、纠正。
| 生看题后,画出示意图,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并写出解答过程。 生分析,其余同学补充、纠正。 的自学能力。认真阅读和审题,是学习必不可少的;画物理情境示意图,是解决物理问题必不可少的。
如果学生能够回答(基本)正确,教师就没有必要重复。 一般应该先用字母代表物理量进行运算,得出用已知量表达未知量的关系式,然后再把数值代入式中,求出未知量的值。这样做能够清楚地看出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关系,计算也比较简便 | |||||
|
|
| |||||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 |||||||
1.由这节课开始,有较多的公式运算,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要求他们应用代数的方法求解未知量。一开始养成好习惯,对以后的学习很有好处。计算的题目不可过于繁琐,并应着重分析其物理意义,防止将公式变来换去而忽略了物理意义。 2.由于学生刚接触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在讲解、选用习题时过程不要太复杂。要先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练习以熟悉公式,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 | |||||||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 |||||||
第三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1.位移公式:x=υt 2.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对应着 图象中的矩形面积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公式: 当a=0时,公式为 当υ0=0时,公式为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 当υ0=0时,公式为 |
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测试题2014
第二学期物理下册寒假练习推荐
2015年八年级下册物理寒假作业(含答案)
初二寒假作业答案2015物理推荐
八年级下册物理寒假作业答案2015
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试题2014
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试题精选2014
针对八年级下册寒假作业物理精选
寒假作业初二年级物理(人教版)
2015年初二下册物理寒假复习试卷(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下册测试题
寒假作业答案八年级下册物理15年
2015年版八年级下寒假作业练习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寒假作业(有答案人教版)
2015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
(沪科版)初二年级下册物理寒假练习推荐
2015年版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
初二年级物理寒假作业测试题
关于初二年级下册物理寒假作业
初二年级下册物理寒假练习(精编版)
初二物理寒假作业答案2015苏教版
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测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物理寒假家庭作业练习(力)
初二物理下册寒假测试题(从粒子到宇宙)
八年级下册物理寒假作业精选
物理下学期寒假练习初二年级(附答案人教版)
物理八年级下册寒假练习(功和机械能)
初中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测评
2015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寒假作业(含答案)
初二下册物理寒假作业试题精选2014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