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2016年3月19日,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在泸州国际会展中心开幕,通往会展中心的酒谷大道绿化带中的花草呈现五颜六色.开幕式结束后,在飘逸着阵阵酒香的会展中心举行了盛大的文艺表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会展中心闻到的阵阵酒香是因为酒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缘故
B.绿化带中的部分鲜花呈黄色是因为这部分鲜花吸收了白光中的黄色光
C.酒谷大道绿化带中花草上的水珠蒸发时要放出热量
D.文艺表演中听众能根据响度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
2.下列实验均涉及到多次测量,其中多次测量数据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的是( )
A.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要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测量
B.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
C.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时,进行多次测量
D.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多次改变物体的质量
3.作图能简洁明了地帮助我们理解物理规律,下列作图符合规律且正确的是( )
A.
表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倒立等大的虚像
B.
表示在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力F1的力臂为L1
C.
表示在凸透镜成像中,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
表示猴子在竖直向上爬竹竿的过程中,所受重力G和摩擦力f的示意图
4.如图所示,将一小钢球从a点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经过b点到达最高点c时速度为零,图中hab=hbc,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钢球在ac段重力势能的增加量与动能的减小量相等
B.小钢球运动到最高点c时所受的合力为零
C.小钢球在ab段克服重力做功小于在bc段克服重力做功
D.就a、b、c三点而言,小钢球在a点具有的机械能最大
5.龟和兔在路程为S0的一段平直赛道上进行赛跑竞技比赛,它们赛跑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龟和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龟比兔先到达比赛的终点
C.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总是比龟跑得快
D.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比龟的平均速度大
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当开关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b端向a端滑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示数变小,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乘积变小
B.电压表示数变大,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
C.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大
D.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乘积不变
7.泸州沱江二桥复线桥施工时,要向江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构件,如图甲所示,一密度为3×103kg/m3的密闭正方体构件被钢绳缓慢竖直吊入江水中,在匀速沉入江水的过程中,构件下表面到江面的距离h逐渐增大,正方体构件所受浮力F随h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取g=10N/kg,江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 )
A.当h=1m时,构件恰好浸没在江水中
B.当h=2m时,构件所受的浮力大小为2.4×105N
C.当h=3m时,构件底部受到江水的压强大小为2.0×104Pa
D.当h=4m时,构件受到钢绳的拉力大小为1.6×105N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2分)
8.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用大小为F1的拉力将重400N的物体在10s内匀速提升了2m,已知动滑轮重为100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拉力F1做功的功率为 W,如利用该装置使该物体沿竖直方向匀速下降时,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F2,则F1 F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9.把重8N,边长为0.1m的正方体物块投入装有足够多水的大容器中,当物块静止时,处于 状态(选填“沉底”、“悬浮”或“漂浮”),此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为 N,物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大小为 Pa.(已知ρ水=1.0×103kg/m3,取g=10N/kg)
10.如图所示,将一块质地均匀的长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长木板对桌面的压强为p1,用水平力F向右推动长木板,长木板受到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1,当长木板运动到桌面的右边缘时,立即撤去水平推力F,由于长木板具有 将继续向右运动,直到长木板的三分之一离开桌面时刚好停止,此时长木板对桌面的压强为p2,则p1 p2,在撤去推力到长木板停止运动的过程中,长木板受到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2,则f1 f2.(后两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1.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缓慢提升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钩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弹簧测力计的零刻度线A点上升高度hA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钩码的重力大小为 N;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5N时,钩码受到的合力大小是 N.从开始提升到hA=30cm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对钩码做功为 J.
三、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2.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小红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她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①比较图B和C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 有关;
②比较图C和E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 有关;
③比较图C和 可知,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④图E中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为 N
⑤比较图C和E可知,水对杯底部的压强 酒精对杯底部的压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3.如图所示,学习光学知识后,小聪对有关实验进行了思考和创新.
①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使用透明或玻璃板而不是用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
②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小聪拿出一支没有点燃的和A处一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和像 ,说明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小聪用凸透镜替换玻璃板,将其放置在AB中点且垂直AB的位置上,将光屏放置在B点时,发现光屏上恰好成了一个清晰倒立、等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此时固定蜡烛,换用一个焦距略小一些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则光屏需向 (填“靠近”或“原理”)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在此成清晰的像.
14.某课外科技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测量电源U和待测电阻Rx的值,已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其实验步骤如下:
(1)这个小组的同学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滑到最右端b点,闭合开关S1,断开开关S2,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发现电压表示数但始终保持不变.电路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2)排除故障后,将滑动变阻器的划片P滑到最右端的b点,闭合开关S1和S2.电压表的示数为3V;再断开开关S2,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4V,则电源电压U= V,待测电阻Rx= Ω
(3)保持S1闭合,S2断开,当滑片P恰好滑到滑动变阻器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应为 V,待测电阻Rx的电功率为 W.
四、计算题(本题共2个小题,15题8分,16题11分,共19分,要求写出必要的解答过程和步骤)
15.电子秤因精准和便于携带已普遍取代杆秤.某科技兴趣小组根据理想电压表的内部电阻无穷大、并联在电路两端时通过它的电流几乎为零和表盘刻度均匀的特点,用电压为3V的电源U、阻值为10Ω的电阻R、理想电压表及其它元件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简易电子秤.其中轻质托盘和弹簧的质量不计,当托盘中所称质量变化时,与电阻R相连的滑片P平行地上下无摩擦滑动,电压表示数与被测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当电子秤处于待称状态时滑片P停在最上端a点,电压表示数为0,当被测物体最大称量m=30kg时,滑片P刚好处于最下端b点.问:
(1)当电子秤处于待称状态时,电路中的电流强度为多少?此状态下通电1min在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2)当电压表示数为U′=1.2V时,被称量物体的质量m′为多少?
16.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半数以上是超速、超载引起的.我市加大了道路交通安全监控管理力度,将“区间测速”座位判断是否超速的依据之一.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18km,全程限速40km/h,由“电子眼”抓拍到装有沙子的某型号货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30km/h和456km/h,通过A、B两个监测点的时间为20min.问:
(1)按“区间测速”标准判断该货车在AB段行驶是否超速?
(2)按照规定,载货车车轮对地面的压强超过7×105Pa即被判为超载.该型号货车部分参数如表所示.其中表中参数计算,该货车在不超载的情况下,在水平路面上运动时最多能装沙子的体积为多少?(ρ沙=2.0×103km/m3,取g=10N/kg)
(3)该货车在某路段平直公路上运动60s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这段时间内发动机完全燃烧柴油0.2kg,已知发动机的效率η=40%,柴油的热值q=4.5×107J/kg,则货车在这段时间内运动受到的阻力为多大?
货车自重 5×104N
轮胎触地总面积 0.3m2
车厢容积 10m3
2016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2016年3月19日,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在泸州国际会展中心开幕,通往会展中心的酒谷大道绿化带中的花草呈现五颜六色.开幕式结束后,在飘逸着阵阵酒香的会展中心举行了盛大的文艺表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会展中心闻到的阵阵酒香是因为酒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缘故
B.绿化带中的部分鲜花呈黄色是因为这部分鲜花吸收了白光中的黄色光
C.酒谷大道绿化带中花草上的水珠蒸发时要放出热量
D.文艺表演中听众能根据响度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
【考点】分子的运动;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音色;物体的颜色.
【分析】(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反射什么色光就是什么颜色;单色物体只反射与本身相同的色光,其它色光不反射.
(3)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时要吸收热量.
(4)区别声音就是靠音色.辨别熟人的声音、辨别乐器的声音靠的都是音色.
【解答】解:A、因为酒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故A正确;
B、太阳光就是白色光,黄色鲜花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黄光.而不是吸收白光中的黄色光,故B错误;
C、花草上的水珠蒸发时要吸收热量,故C错误;
D、文艺表演中听众能根据音色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故D错误.
故选A.
2.下列实验均涉及到多次测量,其中多次测量数据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的是( )
A.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要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测量
B.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
C.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时,进行多次测量
D.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多次改变物体的质量
【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分析】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有两个:将测量数据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总结规律,避免结论的片面性.
【解答】解:
A、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要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测量,其目的是总结规律,防止结论的偶然性.不符合题意;
B、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其目的是总结规律,防止结论的偶然性.不符合题意;
C、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时,进行多次测量,其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测量误差.符合题意;
D、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多次改变物体的质量,其目的是总结规律,防止结论的偶然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作图能简洁明了地帮助我们理解物理规律,下列作图符合规律且正确的是( )
A.
表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倒立等大的虚像
B.
表示在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力F1的力臂为L1
C.
表示在凸透镜成像中,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
表示猴子在竖直向上爬竹竿的过程中,所受重力G和摩擦力f的示意图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力的示意图;力臂的画法;透镜的光路图.
【分析】(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A、B端点AB的像点A′、B′,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画图时虚像和辅助线要用虚线,要保留作图痕迹.
(2)力臂的概念: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3)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结合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分析作答;
(4)当摩擦力做为动力时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而做为阻力时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解答】解:A、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而图中是倒立等大的虚像.故A错误;
B、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图中L1不是从支点到F1的作用线的距离.故B错误;
C、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过物体端点A分别作平行与主光轴、过光心的入射光线,然后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出其折射光线,其交点即为物体端点A的像A′,再过点A′作垂直于主光轴的线段,即为物体AN的像.故C正确;
D、猴子在竖直向上爬竹竿的过程中,使猴子向上运动的力是摩擦力,因此其方向是竖直向上的,而图中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的,故D错误.
故选C.
4.如图所示,将一小钢球从a点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经过b点到达最高点c时速度为零,图中hab=hbc,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钢球在ac段重力势能的增加量与动能的减小量相等
B.小钢球运动到最高点c时所受的合力为零
C.小钢球在ab段克服重力做功小于在bc段克服重力做功
D.就a、b、c三点而言,小钢球在a点具有的机械能最大
【考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否做功的判断.
【分析】(1)影响动能的影响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高度,其中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在分析各个能量的变化时,根据各自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不计空气阻力,整个系统中机械能守恒.据此对AD选项分析判断;
(2)对小球在最高点时进行受力分析即可对B选项做出判断;
(3)根据W=Gh分析即可对C选项做出判断.
【解答】解:A、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不断变小,动能不断变小,高度不断增大,重力势能不断变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所以,小钢球在ac段重力势能的增加量与动能的减小量相等,小钢球在a、b、c三点机械能相等.故A正确,D错误;
B、不计空气阻力,小钢球运动到最高点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所受的合力不为零.故B错误;
C、小钢球在ab段和bc段重力不变,hab=hbc,根据W=Gh可知克服重力做功相等.故C错误.
故选A.
5.龟和兔在路程为S0的一段平直赛道上进行赛跑竞技比赛,它们赛跑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龟和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龟比兔先到达比赛的终点
C.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总是比龟跑得快
D.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比龟的平均速度大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由位移图象直接兔子和乌龟出发的时刻与位置.根据位移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分析兔子和乌龟的运动情况.当两个动物的位移相等时,说明到达同一位置.根据v= 比较速度大小.
【解答】解:A、由图读出,兔乌龟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兔子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在t2﹣t3时间内静止不动,t3时刻以后又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兔子跑完全程用的时间是t4,t4乌龟跑完全程用时间t5,兔子先到达终点.故B错误.
C、兔子在t2﹣t3时间内静止不动,乌龟比兔子跑的快.故C错误.
D、根据v= 可判断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比龟的平均速度大,故D正确.
故选D.
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当开关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b端向a端滑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示数变小,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乘积变小
B.电压表示数变大,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
C.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大
D.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乘积不变
【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欧姆定律的应用.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R1两端的电压变化,然后判断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乘积变化,根据欧姆定律结合R1的阻值判断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化.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当开关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b端向a端滑动的过程中,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
由I=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故C错误;
由U=IR可知,R1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A错误;
则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乘积变大,故D错误;
由R= 可知,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等于R1的阻值,
则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故B正确.
故选B.
7.泸州沱江二桥复线桥施工时,要向江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构件,如图甲所示,一密度为3×103kg/m3的密闭正方体构件被钢绳缓慢竖直吊入江水中,在匀速沉入江水的过程中,构件下表面到江面的距离h逐渐增大,正方体构件所受浮力F随h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取g=10N/kg,江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 )
A.当h=1m时,构件恰好浸没在江水中
B.当h=2m时,构件所受的浮力大小为2.4×105N
C.当h=3m时,构件底部受到江水的压强大小为2.0×104Pa
D.当h=4m时,构件受到钢绳的拉力大小为1.6×105N
【考点】浮力大小的计算;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分析】(1)构件下沉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因此构件受到的浮力变大,当构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时,构件受到的浮力也不再改变据此即可判断构件在江水中的位置;
(2)根据构件恰好浸没时得出正方体构件的边长,求出排开水的体积,利用F浮=ρ水gV排求出构件所受的浮力;
(3)利用p=ρ水gh即可求出底部受到江水的压强;
(4)利用G=ρ物gV求出重力,则钢丝绳的拉力等于构件的重力减去浮力.
【解答】解:A、在浸没前,物体下降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所以浮力逐渐变大;当物体浸没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浮力不变;由图可知当h=2m时浮力不变,所以构件此时恰好浸没在江水中;故A错误;
B、当h=2m时,构件恰好浸没在江水中,则正方体构件的边长为2m,
则排开水的体积V排=V=(2m)3=8m3,
构件所受的浮力: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8m3=8×104N,故B错误;
C、当h=3m时,构件底部所处的深度为3m,
则受到江水的压强:p=ρ水gh=1×103kg/m3×10N/kg×3m=3×104Pa,故C错误;
D、当h=4m时,由于构件已经浸没在江水中,构件受到钢绳的拉力:
F拉=G﹣F浮=ρ物gV﹣F浮=3×103kg/m3×10N/kg×8m3﹣8×104N=1.6×105N,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2分)
8.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用大小为F1的拉力将重400N的物体在10s内匀速提升了2m,已知动滑轮重为100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 %,拉力F1做功的功率为 100 W,如利用该装置使该物体沿竖直方向匀速下降时,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F2,则F1 等于 F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考点】机械效率的计算;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功率的计算.
【分析】(1)从图可知,有两段绳子承担物重,根据F= (G+G轮)求出拉力;拉力端移动距离s=2h,知道拉力的大小,可利用公式W总=Fs计算出拉力做的总功;利用W有用=Gh求有用功,再利用公式η= ×100%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知道做功的时间,可利用公式P= 计算出拉力的功率;
(3)物体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下降时,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F= (G+G轮).
【解答】解:
(1)由图示滑轮组可知,滑轮组承重绳子的有效股数n=2,
不计绳重及摩擦,拉力F1= (G+G轮)= =250N,
拉力端移动的距离:s=2h=2×2m=4m,
拉力做功:W总=F1s=250N×4m=1000J,
有用功:W有用=Gh=400N×2m=800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100%= ×100%=80%;
(2)拉力做功的功率:
P= = =100W;
(3)物体沿竖直方向匀速下降时,物体也处于平衡状态,F2= (G+G轮),所以F1=F2.
故答案为:80%;100;等于.
9.把重8N,边长为0.1m的正方体物块投入装有足够多水的大容器中,当物块静止时,处于 漂浮 状态(选填“沉底”、“悬浮”或“漂浮”),此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为 8 N,物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大小为 800 Pa.(已知ρ水=1.0×103kg/m3,取g=10N/kg)
【考点】浮力大小的计算;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分析】已知物块的边长,可求物块的体积,已知物块的重力可求物块的质量,根据公式ρ= 可求物块的密度,再与水的密度进行比较,即可知道物体的在水中的浮沉状态;从而求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再根据物体受到的浮力求出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进一步求出浸入的深度,根据公式p=ρgh求出下表面受到的压强.
【解答】解:物块的体积V=(0.1m)3=0.001m3;
物块的质量:m= = =0.8kg;
物块的密度ρ= = =0.8×103kg/m3<1.0×103kg/m3;
即物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根据浮沉条件可知物块在水中将漂浮;
根据漂浮条件可知,物块受到的浮力F浮=G=8N;
物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 = =8×10﹣4m3;
浸入的深度h= = =0.08m;
物块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
p=ρ水gh=1000kg/m3×10N/kg×0.08m=800Pa.
故答案为:漂浮;8;800.
10.如图所示,将一块质地均匀的长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长木板对桌面的压强为p1,用水平力F向右推动长木板,长木板受到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1,当长木板运动到桌面的右边缘时,立即撤去水平推力F,由于长木板具有 惯性 将继续向右运动,直到长木板的三分之一离开桌面时刚好停止,此时长木板对桌面的压强为p2,则p1 小于 p2,在撤去推力到长木板停止运动的过程中,长木板受到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2,则f1 等于 f2.(后两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考点】惯性;摩擦力的大小;压强大小比较.
【分析】(1)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2)根据p= ,通过分析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变化,判断压强的变化;
(3)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解答】解:
(1)当长木板运动到桌面的右边缘时,立即撤去水平推力F,由于长木板具有惯性,仍然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将继续向右运动;
(2)直到长木板的三分之一离开桌面时,长木板的重力不变,所以对桌面的压力不变,但受力面积变小,根据p= 可知,对桌面的压强变大,则p1小于p2,
(3)在撤去推力到长木板停止运动的过程中,长木板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长木板受到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不变.则f1等于f2.
故答案为:惯性;小于;等于.
11.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缓慢提升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钩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弹簧测力计的零刻度线A点上升高度hA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钩码的重力大小为 2 N;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5N时,钩码受到的合力大小是 0 N.从开始提升到hA=30cm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对钩码做功为 0.4 J.
【考点】力的合成与应用;功的计算.
【分析】(1)当缓缓提钩码离开桌面后测力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此时示数即为钩码所受重力大小;
(2)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运动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
(3)当缓缓提钩码离开桌面后,拉力才对钩码做功,根据拉力的大小和钩码移动的距离,利用W=Fs求出拉力做的功.
【解答】解:
(1)钩码离开桌面后测力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此时示数即为钩码所受重力大小;根据图乙可知,钩码所受的重力为2N;
(2)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5N时,钩码处于静止状态,因此物体受到的合力大小为零;
(3)当缓缓提钩码离开桌面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钩码通过的距离为30cm﹣10cm=20cm=0.2m
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对钩码做功:W=Fs=2N×0.2m=0.4J.
故答案为:2;0;0.4.
三、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2.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小红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她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①比较图B和C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 体积 有关;
②比较图C和E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 密度 有关;
③比较图C和 D 可知,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④图E中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为 0.8 N
⑤比较图C和E可知,水对杯底部的压强 大于 酒精对杯底部的压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考点】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分析】①、②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密度和体积有关,研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应找出不变的量和变化的量,研究浮力与变化量的关系;
③研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应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和体积不变,改变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
④根据称重法求浮力的大小;
⑤根据P=ρ液gh比较杯底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
【解答】解:①图B和C中,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不变,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所以,比较图B和C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②图C和E中,排开液体的体积都等于物体的体积,保持不变,排开液体的密度不同,所以,比较图C和E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③研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应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和体积不变,只改变深度的大小,所以,比较图C和图D可知,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④从图A知,图E中,物体的重力G=4.0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2N,物体受到浮力F浮=G﹣F=4.0N﹣3.2N=0.8N;
⑤图C和E中,杯底部液体的深度相同,因ρ水>ρ酒精,根据P=ρ液gh知,水对杯底部的压强大于酒精对杯底部的压强.
故答案为:①体积;
②密度;
③D;
④0.8;
⑤大于.
13.如图所示,学习光学知识后,小聪对有关实验进行了思考和创新.
①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使用透明或玻璃板而不是用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确定像的位置 ;
②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小聪拿出一支没有点燃的和A处一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和像 完全重合 ,说明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小聪用凸透镜替换玻璃板,将其放置在AB中点且垂直AB的位置上,将光屏放置在B点时,发现光屏上恰好成了一个清晰倒立、等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cm.此时固定蜡烛,换用一个焦距略小一些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则光屏需向 靠近 (填“靠近”或“原理”)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在此成清晰的像.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①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②实验时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确定像的位置,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结合现在物距为20厘米时的成像情况可以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
【解答】解:①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并且能够成像,这样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②实验时用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用凸透镜替换玻璃板,将其放置在AB中点且垂直AB的位置上,将光屏放置在B点时,发现光屏上恰好成了一个清晰倒立、等大的实像,这个实验说明B处蜡烛的位置就是A的像的位置;即此时像距也为20cm;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物距等于像距等于2f时,物体成一个等大的实像,因此将光屏放置在B点时,发现光屏上恰好成了一个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的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10厘米.
蜡烛固定不动,换用一个焦距略小一些的凸透镜进行实验,物距相对增大,要减小像距,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所以光屏靠近凸透镜.
故答案为:①确定像的位置;②完全重合;10;靠近.
14.某课外科技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测量电源U和待测电阻Rx的值,已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其实验步骤如下:
(1)这个小组的同学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滑到最右端b点,闭合开关S1,断开开关S2,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发现电压表示数但始终保持不变.电路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滑动变阻器同时接了下面两个接线柱 (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2)排除故障后,将滑动变阻器的划片P滑到最右端的b点,闭合开关S1和S2.电压表的示数为3V;再断开开关S2,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4V,则电源电压U= 3 V,待测电阻Rx= 5 Ω
(3)保持S1闭合,S2断开,当滑片P恰好滑到滑动变阻器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应为 4 V,待测电阻Rx的电功率为 0.8 W.
【考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分析】(1)移动滑片P发现电压表示数但始终保持不变,说明滑动变阻器不起作用,可能是滑动变阻器同时接了下面两个接线柱,使其阻值为定值且最大;
(2)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滑到最右端的b点,闭合开关S1和S2,电路为滑动变阻器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由此得到电源电压;
再断开开关S2,滑动变阻器与电阻Rx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计算Rx的值;
(3)保持S1闭合,S2断开,当滑片P恰好滑到滑动变阻器的中点时,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再根据欧姆定律即可求出电压表的示数;
利用P=I2R求出Rx的电功率.
【解答】解:(1)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灯泡保持较暗的亮度不变,说明滑动变阻器同时接了下面两个接线柱;
(2)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滑到最右端的b点,闭合开关S1和S2,电路为滑动变阻器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所以电源电压U=3V;
再断开开关S2,滑动变阻器与电阻Rx串联,则电路中的电流为I= = =0.12A,
根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可得:
Ux=U﹣U滑=3V﹣2.4V=0.6V,
由I= 得:Rx= = =5Ω;
(3)保持S1闭合,S2断开,当滑片P恰好滑到滑动变阻器的中点时,则根据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可得:
R总= Rb+Rx= ×20Ω+5Ω=15Ω,
则电流I′= = =0.4A,
所以,由I= 得:电压表的示数U滑′=I′× Rb=0.4A× ×20Ω=4V;
Rx的电功率Px=I′2Rx=(0.4A)2×5Ω=0.8W.
故答案为:(1)滑动变阻器同时接了下面两个接线柱;(2)3;5;(3)4;0.8.
四、计算题(本题共2个小题,15题8分,16题11分,共19分,要求写出必要的解答过程和步骤)
15.电子秤因精准和便于携带已普遍取代杆秤.某科技兴趣小组根据理想电压表的内部电阻无穷大、并联在电路两端时通过它的电流几乎为零和表盘刻度均匀的特点,用电压为3V的电源U、阻值为10Ω的电阻R、理想电压表及其它元件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简易电子秤.其中轻质托盘和弹簧的质量不计,当托盘中所称质量变化时,与电阻R相连的滑片P平行地上下无摩擦滑动,电压表示数与被测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当电子秤处于待称状态时滑片P停在最上端a点,电压表示数为0,当被测物体最大称量m=30kg时,滑片P刚好处于最下端b点.问:
(1)当电子秤处于待称状态时,电路中的电流强度为多少?此状态下通电1min在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2)当电压表示数为U′=1.2V时,被称量物体的质量m′为多少?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1)根据I= 计算电路中的电流;
根据公式Q=I2Rt计算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
(2)根据电压表示数与被测质量成正比的特点分析出此时的物体质量.
【解答】解:(1)电流I= = =0.3A;
电阻1min产生的热量为:
Q=I2Rt=(0.3A)2×10Ω×60s=54J;
(2)当电压表示数为1.2V时,与电压表并联的电阻阻值为:
R′= = =4Ω
所以被称物体的质量:
m′= ×30kg=12kg.
答:(1)当电子秤处于待称状态时,电路中的电流强度为0.3A;此状态下通电1min在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为54J;
(2)被称量物体的质量m′为12kg.
16.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半数以上是超速、超载引起的.我市加大了道路交通安全监控管理力度,将“区间测速”座位判断是否超速的依据之一.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18km,全程限速40km/h,由“电子眼”抓拍到装有沙子的某型号货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30km/h和456km/h,通过A、B两个监测点的时间为20min.问:
(1)按“区间测速”标准判断该货车在AB段行驶是否超速?
(2)按照规定,载货车车轮对地面的压强超过7×105Pa即被判为超载.该型号货车部分参数如表所示.其中表中参数计算,该货车在不超载的情况下,在水平路面上运动时最多能装沙子的体积为多少?(ρ沙=2.0×103km/m3,取g=10N/kg)
(3)该货车在某路段平直公路上运动60s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这段时间内发动机完全燃烧柴油0.2kg,已知发动机的效率η=40%,柴油的热值q=4.5×107J/kg,则货车在这段时间内运动受到的阻力为多大?
货车自重 5×104N
轮胎触地总面积 0.3m2
车厢容积 10m3
【考点】速度的计算;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热机的效率.
【分析】(1)已知监测点A、B相距18km,A、B两个监测点的时间为20min,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得其速度,然后可判断该货车在AB段行驶是否超速;
(2)根据载货车车轮对地面的压强超过7×105Pa即被判为超载,可求得车轮对路面的最大压力,车轮对路面的最大压力减去车的重力即为沙子的重力,已知车厢的容积,利用密度公式变形可求得在水平路面上运动时最多能装沙子的体积.
(3)该货车在某路段平直公路上运动60s的速度﹣时间图象,可知速度;然后利用v= 变形可求得这段时间内的路程;
根据燃油密度和体积求得其质量,利用Q=mq可求得消耗的总能量,再利用η= ×100%可求得W,再利用W=Fs可求得牵引力,因为匀速行驶,则在这段时间内运动受到的阻力等于牵引力.
【解答】解:(1)已知s=18km,t=20min= h,
该货车在AB段行驶速度v= = =54km/h,
因为全程限速40km/h,54km/h>40km/h,所以该货车在AB段行驶超速;
(2)由p= 可得,车轮对路面的最大压力:
F=pS=7×105Pa×0.3m2=2.1×105N,
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F=G,
沙子的重力G沙=G﹣G车=2.1×105N﹣5×104N=1.6×105N,
则沙子的质量m沙= = =1.6×104kg,
由ρ= 可得,沙子的体积V沙= = =8m3,
(3)由“该货车在某路段平直公路上运动60s的速度﹣时间图象”可知,货车在这段时间内作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v′=10m/s,
由v= 可得,这段时间内的路程s′=v′t′=10m/s×60s=600m,
完全燃烧柴油放出的能量Q=m汽油q=0.2kg×4.5×107J/kg=9×106J,
由η= ×100%可得W=ηQ=40%×9×106J=3.6×106J,
由W=Fs可得,F= = =6000N,
因为匀速行驶,则在这段时间内运动受到的阻力f=F=6000N.
答:(1)按“区间测速”标准判断该货车在AB段行驶超速;
(2)在水平路面上运动时最多能装沙子的体积为8m3,
(3)货车在这段时间内运动受到的阻力为6000N.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10.3《气体的压强》WORD教案4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10.2《液体的压强》WORD教案4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6.5《物质的物理属性》WORD教案4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6.3《物质的密度》WORD教案9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10.2《液体的压强》WORD教案2
苏科版物理八下《压强和浮力》word习题课学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6.3《物质的密度》WORD教案4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word全章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下《液体的压强》word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下《密度知识的应用》word习题课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6.4《物质的比热容》WORD教案3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10.2《液体的压强》WORD教案7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10.3《气体的压强》WORD教案5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6.3《物质的密度》WORD教案7
苏科版物理八下《物体的质量》word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下《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word学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6.4《物质的比热容》WORD教案7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10.4《浮力》WORD教案1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6.4《物质的比热容》WORD教案2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10.4《浮力》WORD教案2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10.2《液体的压强》WORD教案5
苏科版物理八下《密度知识的应用》word学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6.4《物质的比热容》WORD教案1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10.3《气体的压强》WORD教案1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6.5《物质的物理属性》WORD教案1
苏科版物理八下《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word教学实践报告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6.5《物质的物理属性》WORD教案5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6.3《物质的密度》WORD教案5
苏科版物理八下《流体压强》word学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6.5《物质的物理属性》WORD教案2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