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电现象进行观察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两个相同的物体与其他某一物体摩擦后,这两个相同物体之间不是相吸而是相斥。比如两根玻璃棒用丝绸摩擦后,玻璃棒之间是相互排斥的。同时还观察到,同一个带电体如果与用毛皮摩擦过的火漆棒相吸,它就一定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斥。
1733年法国人杜菲用实验发现,带电的玻璃和带电的琥珀是相互吸引的,但是两块带电的琥珀或者两块带电的玻璃则是相互排斥的。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他猜想很可能是由于相互排斥的带电体带的是相同种类的电荷,而相互吸引的两个带电体带的是异种电荷。也就是说,自然界存在着不同种类的电荷。那么存在几种电荷呢?如何进行电荷的分类呢?
杜菲根据大量的实验事实,经过比较分析,大胆地断定:电有两种:一种是与琥珀带的电性质相同,叫做“琥珀电”;一种是与玻璃带的电性质相同,叫做“玻璃电”。
由于“琥珀电”和“玻璃电”对其他带电体的作用恰恰相反──被“琥珀电”吸引的带电体一定被“玻璃电”排斥,所以人们就分别称它们为阳电(也叫正电)和阴电(也叫负电)。就好比我们人有男、女之分一样。当时只是用阳和阴或正和负来说明两种性质不同的电,至于称谁为正电或负电,完全是任意的。
为了统一起见,到了1747年,美国的富兰克林便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称为“正电”,用“+”号表示;把毛皮摩擦过的火漆棒(或琥珀)带的电称为“负电”,用“-”号表示。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案24
测量物质的密度学案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案29
2016届中考物理考点研究复习学案5
杠杆学案2
2016届中考物理考点研究复习学案10
2016届中考物理考点研究复习学案15
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温度学案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案3
2016届中考物理考点研究复习学案3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案7
2016届中考物理考点研究复习学案12
机械运动复习学案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案22
质量学案
透镜学案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案28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案8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案33
汽化和液化课件6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案9
2016届中考物理考点研究复习学案8
机械能及其转化学案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案30
2016届中考物理考点研究复习学案9
滑轮组学案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案5
2016届中考物理考点研究复习学案11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案6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