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题规范
(1)处理好通解通法与技巧的关系:分步解答,及时收获。
(2)做对会做的题,写清做对的题,是考高分的制胜法宝。选择题——重快捷、准确;实验题——重原理设计、数据处理、误差分析;
计算题——重情境分析、抽象建模、画情景图、方程书写、运算速度。理科综合训练的目的:固化做题顺序,学会答题取舍,提高综合分数。
(3)计算题答题规范化“十二字方法论”,即“对象、状态、过程、条件、规律、联系”,这“十二字方法论”体现了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六个基本要领:
①巧取研究“对象”;
②认清物理“状态”;
③探明物理“过程”;
④挖掘隐含“条件”;
⑤选准物理“规律”;
⑥健全各种“联系”。
运用“12字方法论”解题,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甚至还可以锻炼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解答过程中还重视五个“统一”,即量纲统一、矢量方向统一、研究对象统一、研究过程统一、参考系统一。
2.如何备考
(1)回归教材。
高考命题是“模型源于教材,情境高于教材”,回归课本的目的就是要寻“源”探“根”。高考考题的设计经常以教材内容为基点。一方面,要分析课本的知识结构,明确每一个章节的目标,深入分析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另一方面,看课本重点内容的同时,也要看课本中的插图分析、附后的阅读材料和“做一做”。
(2)优化学习策略,实现高效复习。
学习中不留死角,主干内容多次循环,能力训练分步到位,双基知识反复夯实。
①做好典型问题的针对性训练,明确要点和核心;学会从纷繁的问题中迅速理出思路;做好典型问题发散的举一反三。
②强化审题能力的培养,强化过程分析的训练:
③把题目的文字表述转化为物理情境;
④把情境转化为具体的物理条件;
⑤把物理条件转化为数学条件
(3)加强图像的专项训练。
①会看:弄清坐标系纵轴和横轴所代表的物理量,结合图像,认识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
②会用:能够运用已知的物理图像得出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对照与题目有关的物理定理、定律,阐述相关的物理问题。
③会换:将同一物理过程的变化规律用不同的物理图像表达出来。
④会画:根据题目的条件正确画出物理图像,能够将物理过程的变化规律用不同的图像反映出来。
(4)最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①查漏补缺:
②从知识与方法层面进行整理。对本轮复习过程中做过的练习和试卷中的错误、疏漏进行仔细分析和订正,对一些典型的物理过程、物理模型、物理思想方法一定要注意理解、积累和归类,并总结此类题的解题规律;
③从应试心理层面整理。考试易出现过分紧张或总担心做错的同学,要调整心态,及时补救自己的薄弱环节和能力缺陷。
④结合实际,关注生活,注重建模。通过联系实际问题的情境设计,学会分析问题的本质,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并能灵活运用物理规律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针对一些难度级别不变,但考查角度更注重实际应用的知识点,如“静电现象的应用”等,在最后备考阶段要加强对联系生活、科技的实际问题的理解。
关注四大类问题:
①以牛顿运动定律为核心的综合问题(包括定量和定性两类问题);
②以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为核心的综合问题;
③以电磁感应和电路为核心的综合问题(电磁感应+电路计算+安培力计算+做功与能量转化);
④以能量为核心的综合问题(包括定量和定性两类问题),包括纯力学模型的能量转移和转化、 涉及带电粒子间相互作用的能量转化、电磁感应中导体间相互作用的能量转移和转化。
(5)区分知识点的本质与细节。
本质和细节能够反映考生对某个物理概念的理解程度和某个过程的掌握程度。高考要求考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关键词,熟练地把握临界条件和流畅地分析解题过程等。在试卷中, 细节能够考查考生知识结构的完善程度,细节也就成为考查中的“能力点”。
例如,在滑块与滑板模型中没有往返的情况下,一对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其相对位移的乘积(有往返时,等于摩擦力与其相对路程的乘积)。这个结论对所有成对的内力(库仑力、双杆模型中安培力)均成立。但是转化的内能总是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若W外=0,内力只有摩擦力,则动能转化为内能的原因是这对摩擦力在传递能量的过程中没有将一个物体减少的动能全部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就是细节;安培力是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不一定阻碍磁通量的变化,这就是细节;安培力做功不一定等于焦耳热,这就是本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偏转与磁场中偏转都是合力与速度方向不共线的结果,这就是本质;但电偏转是匀变速曲线运动(类平抛运动),运用“化曲为直”的思想解决,而磁偏转是匀速圆周运动,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规律解决,这就是细节。
细节体现在内容的差异上,如物理量的正负要区分矢量与标量,矢量的正负表示其方向与正方向的关系;尽管都是标量,但正负含义也可不同,比如功的正负表示力是动力还是阻力,对受力物体而言就是从外界获取能量还是对外输出能量;△E的正负表示在一个过程中能量的增减;Ep的正负表示势能的多少;电势差U的正负表示两点电势的高低等等。细节体现在内涵的丰富上,如两个物体相互联系,可以是弹簧、细绳、轨道、轻杆,甚至是无形的力(如场力)。
高三物理一模试题南京
高三物理下册试题
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三上册物理期中考试总结发言稿
高三物理下试题2014
2014年物理高三下册试卷
2014福州高三物理第一次质检试题(含答案)
高三物理上册期末测试试题
2014学年物理试题高三下
2014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试题(附答案)
2014学年高三物理一模试题
2014物理高三期中试题下册
高三物理期中考试反思总结
2012届无锡市高三物理上册期末测试试题
高三物理下试卷2014年
2014朝阳区高三物理一模试题
2014高三物理试题下
2012年东城区高三上册物理期末试卷
石景山区高三物理一模试题2014
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高三物理一模试题揭阳市
2014年高三物理一模试题(带答案)
物理高三期中试卷下学期
14年度物理高三期中试题第二学期
物理高三期中试卷第二学期14学年
高三物理期中检测质量分析反思
高三下册物理试卷2014
2014年高三物理下册试卷
物理高三期中试卷下册2014
高三物理考试题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