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物理题中的条件是解题的前提和根本。如何引导学生处理习题中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呢?就本人在教学中的实践作一些简单的总结。
一、挖掘隐含的已知条件
某些习题的条件不是直接地告诉我们,而是隐含在题目之中,要我们用学过的知识去判断、分析,它可能是某一常数,某一等量关系,某一应熟记的物理量。若在审题中就能看穿,并加以挖掘,则问题就迎刃而解,手到题成。
例如:已知在地球表面一航天员的质量是70kg,当该航天员飞到月球上时,它的重力是多少?
此题中地球表面的重力常数和月球上同一物体的重力应是地球上的1/6这两个条件应是基本的常识,一般题中不直接给出,而是考察学生的基本知识是否具备,平时是否注意收集。如果上面提到的这两个隐含的条件都能知晓,则这样的题的解答就易于反掌了。
二、创设合理的假设条件
有些习题的题给条件明显不足,这给解题就带来了困难,若能假设一个合理而又巧妙的条件,则问题就会变得简单,似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然,要会假设一个条件来帮助解题,是要一些基本功的,就好比做几何题时要画的辅助线一样。
例如:求质量比为2:1的金铜合金的密度是多少?(已知金的密度为19.3×103kg/m3,铜的密度为8.9×103kg/m3)。本题中为了解题,可设金的质量为2m,铜的质量为m,再求出金的体积V金和铜的体积V铜,然后用3m/(V金+V铜)算出合金的密度即可。显然,本题中的假设2m与m是关键,若不设金、铜的质量,本题难以求出。由此可见,假设在解题时的重要性。
三、选择合适已知的条件
有些特殊的习题中的条件很多,是不是所有的条件都要,怎样选择是个大问题。解题时,要先对这些题给条件进行甄别、比较、分析和筛选,找出所需要的条件,然后再进行解题。
例如:在面积为300cm2的水平桌面上正中央放有一正方体实心铝块,已知铝块的质量为2.7kg,试求该铝块对桌面产生的压强。本题中如不注意很容易认为桌面的受压面积是300cm2,而实际上通过计算发现铝块的底面积只有100cm2,显然,桌面的受压面积应为100cm2而非300cm2,对此两个面积,谁才是受压面积,这里有一个选择的问题,而且本题中的100cm2还是隐含的,所以在做这样一类习题时,更要细心。
四、甄别多余的已知条件
为了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规律的掌握情况,许多习题中故意设置了一些对解题无关,反而起着负面影响的多余的条件,对这样的条件我们要认真,及时地排除,否则会影响解题的正确与否,平时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比如:某人用500N的水平力,把重为3000N的箱子沿水平方向推动20m,那么此人做功的大小是多少?本题中3000N的重力对解题没有帮助,且易混淆,应排除,此人推力做的功应是W=Fs=500N×20m=10000J。
总之,在解题中要善于运用题中已给的和隐含的条件,充分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进行解题,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抓住了基本的概念,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原理,就一定能从各种类型的条件中找到最佳切入点,完成解题任务。
电磁场理论教学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一些方法
高中物理能力培养教学探讨
对试验教材把几何光学置于静力学之前的理解
巧加砝码的规则
开展教学专题研究 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物理教学如何突破重难点
基础物理教学内容改革的设想
浅论物理学科的思维特点
怎样克服前概念的不利影响
物理教学减轻学生负担尝试
“三表一架”是实验室管理的好办法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浅议
启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中学物理电磁学部分教法讨论
提高初中物理群体成绩的探讨
物理教学中如何体现品德教育
中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比较
关于编写新高中物理必修教材的思考
试谈初中物理投影教学的功能
物理教学合理性提问的要点与作用
重视力学解题思维能力的训练
如何正确理解“相对运动趋势”
优化物理实验复习教学及提高实验复习效率
表象活动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高中物理新旧大纲的比较
使用天平游码时的读数方法
把握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
关于加强物理课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建议
学好新大纲编好新教材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