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备考的好经验分享给同学们,要想做好题的前提是审对题,对于高考物理这一规则同样适用。做物理题,难在理解,而不是计算。做物理题,关键在于“断句”,把题目分阶段解读,就能一一列出对应公式,然后联立,代入条件,即可求解。总的而言,物理最难的一块是力学,力学我们要根据所断句子分清楚状态、过程、单体、整体,就能把式子列出。我这里举个简单的例子:
两人要将质量为1000千克的小车沿一小型铁轨推上长5米,高1米的斜坡顶端,已知车在任何情况下所受的摩擦力恒为车重的0.12倍,两人能发挥的最大推力各为800牛,在不允许使用别的工具的情况下,能否推到顶部,用什么方法。
先“断句”。长5米,高1米,画出三角形。摩擦为车重的0.12倍,可以列摩擦力表达式。然后计算推到顶部,至少要多少力。最后根据两个最大推力各800牛来判断。至此解题完毕。物理解题非常依赖题目,而不是空想,在基础不是特别纯熟的情况下,不要一步登天,而是要跟着题目来,合理断句即可。再看一个例子
像这类题,很多人不会做,其实非常容易解决,首先题目已经告诉我们m、v、μ。那么我们可以肯定所用的公式一定与这些参数有关,可以大胆先列出。然后来“断”,这时候要断的是过程
首先,子弹打入砂箱前,动能,是总动能。然后我们可以判断,砂箱挤压弹簧后,推动物体A,然后小车跟着动,因此最大势能就是打入瞬间,马上可以列式。由于砂箱是光滑的,而物体和车有摩擦,并且不能落下,最终速度要保持一致,明显要用到动能定理,总质量是子弹、箱子、小车、物体A,总动能是子弹初始动能,列式,求出最终速度。然后再“断”前面子弹打入瞬间物体A的速度(动量守恒)。最后一“断”:有了物体A初始、最终的速度和摩擦系数,就能算距离。至此解题完毕。这就是整个解题的过程。其实只要懂得什么时候“断”,然后根据单体、整体、状态、过程,就能把平时不会做的题解答完毕。
这道题,子弹是单体,然后子弹和砂箱结合成整体,物体A先是单体,在整个运动不滑下的过程中,和子弹小车箱子合并为整体,然后计算距离时,又回到单体。我们在解题时,只要把握住整个运动的规律,就能合理“断句”并列式,从而解题。
论初中物理课堂中实验教学的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做好实验前准备 体会实验中乐趣
重视中学物理概念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如何让你的物理课有幽默感
物理学家约瑟夫·约翰·汤姆逊的故事:电子的发现
快乐物理——物理问题的解题技巧
快乐物理——如何提高物理成绩
养成良好习惯 才能学好高中物理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入新课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小实验”的作用
刍议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引入多媒体
伏安法测电阻原理及电路图
2015-2016高考物理复习恒定电流公式
高一物理:学生对于力和重力的观念
把脉课堂教学 建言学校发展
高考物理电学实验复习技巧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物理2016高考第一轮复习电场公式归纳总结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技巧应用
初中物理教学“难点”成因的调查研究
例析新课程中探究式教学的功能
物理2016高考一轮复习串联电路知识点归纳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探讨
五个2016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要把握的方面
2015-2016高考复习物理提分的三个重要环节
2016年五个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创新方法
分析物理题的设计应尊重的案例
2016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计划及要点精选
高考物理辅导:不能盲目迷信某种模型解题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