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经常应该运用的一条原则,运用启发式,常常要提问(当然提问不等于启发式)。怎样提问,是当前教学中值是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就物理教学中的提问谈一些情况和看法。
一、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要搞为提问而提问,提问的目的,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
1.检查、巩固已学的知识。学过的东西该记的是否记住了,理解是否正确,是否完整,通过提问,常常可以发现教和学两方面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予以补救。
2.引导学生接受新知识。为了便于学生接受新知识,通过提问唤起旧知识也是很重要的,教学的成败,和师生的思维活动是否协调一致,关系极大。否则尽管都是言之谆谆,学生仍然听之藐藐。每堂课的重点、难点、一般说教师是心中有数的,但在学生来说却不一定。如果在关键处向学生提问,引起学生重视,是很必要的,问的结果,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答得来,这当然好,再一是答不来,也有好处,便于引起学生注意,使他对接受新知识作好思想准备(当然不是每个新知识必须提问,也可设问,或用其它方法唤起注意)。
3.培养学生的物理语言应用能力,表达能力。
总之,提问一个问题之前,教师一定要明确: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估计学生的答案会出现那些情况,每种情况的问题在哪里。否则乱问一通,看起来好像课堂气氛很活跃,但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没什么作用,还有可能问的学生晕头转向,给教学设下障碍。
二、问题要提得确切,不能信口提问。有的问题,提得含糊,学生摸不清意图,不好回答。有的问题,答案范围过大,也不妥当。为便于学生思考,每个问题,都应该象出考试题一样,一字一句都要斟酌好。使所提问题的逻辑要严密,语言要简炼、清楚、确切。切忌出现科学性错误,使学生心理受压,影响正常的思路展开。
三、要启发,不要暗示。教学中我发现有的提问是带暗示性的,暗示的结果,不是培养了真正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盲从。当然“是非问”有时是必要的,遇到一个问题,学生很可能答错时,“是非问”还是可以的。
四、对学生的答案要有着、有落。教学中常见这样的现象,学生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后,教师一下子拿出自己的答案,而对学生的回答却不置可否,实际上把提问当成了一个没意义的过场,特别是对不确定的或错误的答案,尤其不能放过,缺了什么,错了什么,应该落实下来,这本身就是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过程。而且在这教师学生活动中,还可以把方法论问题穿插在其中,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有的教师怕被学生的答案打乱了自己的教学计划,我认为(一)教学计划不是不可以改变的。(二)发现意外答案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当然希望学生全能答对,但不现实)由于问题暴露出来,教学就会更有针对性。有经验的教师常常会有意识地让暴露问题。再说出现了相互矛盾的两种答案,更便于启发学生思维,这种相互矛盾的答案正是教师事先想找而找不出来的。为使学生明确一个物理概念,教学中常用比较法,这种意外答案正是很好的比较材料。(三)有意外答案,教师觉得不对.但又一下子说不来道理,这情况是常有的,武断他说不对,不行,怎么办?要实事求是,可告学生:“这个问题,马上不好解决,咱们下去继续考虑”。这佯做,表面上好像会丧失教师的尊严,实质上,在向学生提倡一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好学风,经过研究再向学生解答,比武断、不置可否强得多。教师满可以坦率地告诉学生,教师并非无所不知(当然教师要尽力将自己所教范围的内容理得清一些,钻研得深一点)。
五、提问对象要注意普遍性,比较简单的应尽量让中、下学生回答,较难的也可让中等学生回答,然后再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补充,解答,这样上、中、下三 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机会。
第十七章 第2节 欧姆定律课件
第十六章 第3节 电阻课件
15.3串联和并联课件
15.2电流和电路课件
16.1电流做功课件
15.1电阻和变阻器2课件
16.2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课件
15.2欧姆定律课件
16.1电压课件
第十七章 第4节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课件
16.3电阻课件
第十五章 第4节 电流的测量课件
14.1热机课件
第十六章 第4节 变阻器课件
第十六章 电压电阻复习课件
第十五章 第1节 两种电荷课件
第十三章 第3节比热容课件
第十六章 热和能复习课件
17.1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课件
17.3电阻的测量课件
第十六章 第2节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课件
16.4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课件
第十八章 第3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课件
13.3比热容课件
九年级物理计算题期末复习课件
第十八章 第1节 电能 电功课件
第十八章 第4节 焦耳定律课件
15.1电阻和变阻器课件
17.4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规律课件
14.1热机(一)课件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