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必须进行教材教法的改革。
一、将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 高中物理教材中,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很少,这种先行理论、后行验证的传统做法,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求知兴趣,学生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乃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有浓厚兴趣时,便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基于上述认识,在教学中,应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具体做法是:教师提出研究题目,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探索性实验,最后教师引导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实践说明,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而且使学生掌握了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二、将教材中重要规律的纯理论推导改为“举例”性 导出高中物理教材中,很多重要规律,如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冲量定理等均是直接进行纯理论推导而得出的。照此进行教学,多数学生势必产生推导过程明白,而应用却无从下手,特别是对于普通中学的学生更是如此。所以在这些物理规律的教学中,应将纯理论推导改为“举例”性导出,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形象的思维过渡到抽象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从而达到“活化”的程度。如“动能定理”的教学,教师可只提出研究的题目:合外力所做的功与动能增量的关系。然后举实例由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实例要从简单到复杂,从直线运动到曲线运动。可先提出一定质量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进而提出做斜面运动,最后提出做平抛运动,让学生研究讨论物体在不同形式的运动中,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增量的关系。使学生对这一物理规律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做进一步引导,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规律,从理论上加以推导得出W合=△Ek的结论。
实践表明:先由实例得出个别结论,再由理论导出一般结论的方法,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是普通中学进行规律教学的较为可行而有效的方法。
测量平均速度课件1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梳理复习教案45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案54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梳理复习教案15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课件
测量长度和时间课件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梳理复习教案34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梳理复习教案31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梳理复习教案5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梳理复习教案25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梳理复习教案7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梳理复习教案46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件3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梳理复习教案33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梳理复习教案40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梳理复习教案4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梳理复习教案42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案56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梳理复习教案44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梳理复习教案3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梳理复习教案23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案53
测量平均速度课件2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梳理复习教案19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梳理复习教案18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梳理复习教案21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梳理复习教案20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梳理复习教案30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梳理复习教案22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梳理复习教案36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