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分解有“三个基于原则”:第一要基于课标制定教学目标;第二要基于目标和学情设计教学流程;第三是要基于教学进行课堂评价。因此,我们分解课标,是为了保证课标、目标、教学流程以及课堂评价的一致性,使课堂教学更为有效。
一、确立学习目标的依据分析
1.教材分析
电磁振荡这节内容是以电磁感应现象——尤其是自感现象和电容器的知识为基础,同时又是本章电磁场和电磁波及电磁波的接收、发射知识的基础;既是电磁学知识的继续和应用,又是对振动知识的发展。因此,本节知识编排在电磁感应、交变电流知识之后,本章的各节知识之首。同时,《电磁振荡》又与现代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紧密联系,因此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2.分解课标(见表1)
3.学情分析及相应教学建议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电磁感应、交变电流的知识,通过复习电容、电感的作用来学习LC振荡电流,是很必要的。对已学的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由于内容抽象,微观运动又无法演示,学生基础不扎实。LC振荡电路是学生不熟悉的,讲解比较抽象。学生的基础不是很好,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对于LC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物理量的动态变化比较难以理解。
根据大纲,要求学生在观察物理现象,获取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现象的观察,了解振荡电流产生的过程,但由于电容器极板上电荷、自感线圈中振荡电流变化情况,以及与电荷、电流相对应的电场和磁场变化情况无法看到,因此,按照传统的演示实验加板书讲授教学,学生脑海里不易建立起清晰的电荷、电流随时间变化的物理情景,所以,学生很难理解所学知识,学习兴趣难以得到激发。而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用显现相应的物理过程及变化图形,动画模拟无法看到的微观过程,使学生在短时间之内,大脑中建立起振荡电流发生变化时各物理量随时间改变的图景,建构相应的知识点体系,这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物理学中,利用图象来分析物理规律,了解物理过程是常用的方法。电磁振荡的过程和规律同样可以通过图象直观的体现出来,为此,在这一部分运用动画把振荡过程与图象进行动态对应,使学生对振荡图象的理解一目了然。学生在学习电磁振荡的有关知识时,由于思维定势,往往用有关稳恒电流的知识去理解和解释振荡电路的问题,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和认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图象的有关知识,去帮助学生提高应用图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克服学生思维定势的目的。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
根据上面的分析,“电磁振荡”这一内容的学习目标可以概括为表2。
三、教学设计(如表3)
[例1]振荡电路中电容器极板上电量q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由下图可知:( )
例2 LC振荡电路中零时刻的状态如下图,设i逆时针方向为正方向,试作出i-t图线。
设计意图:目标3目标达成率为100%。
例3 要使LC振荡电路的频率变为原来一半,可采用的办法是( )
A.自感系数L和电容C都增大一倍
B.自感系数L和电容C都减小一半
C.自感系数L增大一倍,而电容C减小一半
D.自感系数L减小一半,而电容C增大一倍
设计意图:目标5,目标达成率为100%。^
飞行的孙悟空是怎样拍摄的
无底的酒杯
高三生如何进行高考物理复习
陈能宽
坐标系的由来
我们行动得有多快
物理的学习是模块化的
时间放大镜
云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
河流为什么都是弯曲的
高三物理期末复习计划
蛋壳容易破碎吗
物体落下时候的重力
蚂蚁为什么摔不死
为什么水里听不到岸上人的声音
用手可以抓住飞行的子弹吗
电流通过人体吗?
什么东西是最细最薄
为什么尖锐的物体容易刺进别的物体
如何利用超声波灭鼠
为什么火山会爆发
一吨木头和一吨铁哪个重
筛子是如何盛水的
怎样才能提起自己
艾菲尔铁塔有多高
趣味香烟
高空的气温为什么低
巧用阳光退强敌
早晚的天空为什么是红色的
容易受骗的植物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