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受教育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生活,这是学生的内在,不是任由外界制定的。假设只为学习物理而进行物理学习,那么就是在割裂物理学习与实际生活两者间的联系,失去生活联系的学习是低效的学习,是死读书、读死书式的学习,完全不符合生活教育理论里活读书、读活书的理念。从这点出发,物理教学就是要将物理学习放在生活中,留心生活实际里的物理现象;善于动脑思考这些物理现象的原因,并试着去探索这些物理现象的本质。这样就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习到的物理知识,积极发现并处理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明白致用才是学习的目的。
先举生活中几个物理现象:(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4)冰冻的猪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这些现象都表明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5)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靠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6)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纸片上各处受空气作用力不均匀,且随 纸片运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纸片不断翻滚,曲折下落。人靠什么走路 在平坦的马路上,谁都可以迈开大步向前走。一个健康的人,走路并不是什么难事,因而也没有想过人是靠什么走路的。听了这个问题,有的人会觉得好笑。人只要有气力,抬腿,迈步,不就可以往前走了吗?而事实上,问题并不那么简单。请你试一个动作:挺直身体,背贴着墙站在地上。把一只脚抬起来,向前迈步,只要身体不离开墙壁,这只脚是跨不出去的。如果抬起来的脚 向前迈出去一步,那末,回头一望,身体已经离开墙壁。这说明,身体向前移动了。人身体向前移动的时候,一定依靠了一种外力。或者说,是这种力推着人前进的。为了进一步验证物理现象在生活中的广泛性,笔者再做进一步分析。
一、身边的光现象
1.朝霞和晚霞。霞是由于日出和日落前后,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或折射)的结果。当空中的尘埃、水汽等杂质愈多时,其色彩愈显着。如果有云层,云块也会染上橙红艳丽的颜色。
日出前后出现鲜红的朝霞,说明大气中的水汽已经很多,而且云层已经从西方开始侵入本地区,预示天气将要转雨的征兆。出现大红色金黄色的晚霞,表示在我们西边的上游地区天气已经转晴或云层已经裂开,阳光才能透过来造成晚霞,预示笼罩在本地上空的雨云即将东移,天气就要转晴。
2.物体的颜色。为什么窗纱白天看到是红色,漆黑的夜晚看起来是黑色?窗纱是透明物体。透明物体的颜色取决于透过它的色光:它允许与自己颜色相同的色光透过,吸收与自己不同的色光。太阳光由七种色光组成,红色的窗纱只允许红色光透过,其它的六种色光都被吸收,故只能看见红色;而漆黑的夜晚没有光线照在窗纱上,也就没有光线透进室内,也就没有光线射进你的眼睛,故而你看到房内漆黑一片。
也许聪明好学的你又会问: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又由什么决定呢?比如,红花绿叶,为什么你看到的花是红的,叶是绿的?能否像剧场的演员一样,实现大变色呢?
你不难知道: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取决于它反射的色光,它只反射与自己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自己不同的色光。当阳光照到红花绿叶时,红花只反射红光,而吸收其它的色光;绿叶只反射绿光,而吸收其它的六种色光。故而你看到的是红花绿叶。
当然,想进行红花绿叶的大变色,你不妨去试一试:将红花绿叶放在漆黑的环境中,用其他的色光(白光除外)去照射。你不难实现你的猜想和期望。
二、有关声音和电磁波的现象
细心的你可能会问到:为什么打开或不打开窗户,就能听到声音,而太空的宇航员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无线电话呢?
那是由于地球被空气所包围,被液体和固体所充斥,而太空是真空。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故而声音通过空气或窗户就能传播到你的耳中,没了介质的太空就只能依靠电磁波来进行无线电对话了。
三、有关力和运动的现象
晨风吹动着的秀发,枯叶打着转越飘越远,枯枝又为何东摇西晃,雪花为何会在跳舞呢?原来,这些物体都受到了力的作用。而力的作用效果有二: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运动状态的改变又包括两种: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或两者同时改变。秀发、枯叶、枯枝和雪花都属于第二种,故或吹动或飘远或摇晃或跳舞,用这展现大自然的奇异和秀美。
四、花香、露珠、雪花又蕴含怎样的奥秘呢?这是有关分子运动和物态变化的现象
花香:花朵分泌的香分子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从而被你灵敏的嗅觉所发现。
露珠:在0°C以上,空气因冷却而达到水汽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温度”。在温暖季节里,夜间地面物体强烈辐射冷却的时候,与物体表面相接触的空气温度下降,在它降到“露点”以后就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因为这时温度在0°C以上,这些多余的水蒸汽就液化成水滴附着在地面物体上,这就是露。露大都出现于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同时,容易有露形成的物体,也往往是表面积相对地大的、表面粗糙的、导热性不良的物体。露一般在夜间形成,日出以后,温度升高,露就蒸发(或汽化)以气态的水蒸气形式而和你开玩笑,在你眼前消失殆尽。
雪:同露一样,是空气或云中的水蒸气,遇到0°C以下的冷空气,水蒸气凝华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或由气态先变为液态再变为固态,即发生先液化后凝固成冰颗粒,落到地面上,就形成了雪。
所有这些,都不无在平淡的生活当中,展现着物理知识的奥妙与神奇。当你在吃饭、学习、生活、休息,甚至于在你举手投足、回眸一笑之间,无一不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发生在你身上或身边的物理现象。
阿基米德能撬起地球吗?
《摩擦力》说课稿
《杠杆的应用》教学设计
比萨斜塔为什么不会倒下?
摩擦利弊 图说增减
对物理9年级几个实验的改进建议
《杠杆》学习指导
《摩擦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认识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自制摩擦力演示仪
物体形状中的物理
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透析
中国古代对简单机械的认识和应用
“运动的描述”教学案例
《重力》教学设计
“摩擦力”教学设计
自行车上的力与机械
我国古代的农用机械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重力”教学设计
《杠杆》课堂实录
宇宙飞船里的超失重现象
《杠杆》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其他简单机械》教学设计
《摩擦力》学习指导
自行车与摩擦力
走出摩擦力认识的误区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学实录
抓住重点和关键 理解重力概念
《牛顿第一定律》课件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