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的本质在学术界曾有过深入的探讨,无论是从理论的高度和视角的广度,都体现出内在的深邃思想,充满着让人向往的美好景象。可是,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很多理论上的探讨在实践中并不是那样,更多的是基于现实的一种需要和意图,结合个人的能力在进行着不断的衍生和发展。所以,从另类角度看,我想课堂教学的本质可以说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曾在德国出现的交往教学流派,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而当前,我国的新课程改革也是把教学的理念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那就是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因此,像过去那种“教学是一种认识过程”就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教学不仅仅是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过程,这样就没有了生命活力,学生学的东西都是死的,没有生命价值。而把教学过程看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那就有了活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大家共同研究问题,通过分析和推理,最后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向导,更多的是学生在学习,构建自己的逻辑架构和知识体系。而有些科目(如文科)就需要教师在启发学生的过程,让学生获得灵感,而老师的知识也仅仅是老师个人的理解所表现的产品。如果老师能够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把问题都纳入到研究的氛围中,寻找突破口,遵循基本的思想,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通过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能获得自身的发展。
所以,我在教学的前后,总是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师讲过很多遍的题目,而且总结的很全面、到位,可是学生就是不会,总是出现“反复错误”?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的思维架构和学生是不同的,两者要想获得“同频共振”的效果是需要一定的磨合才会有的,这个磨合的过程就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从解释学生对“理解”的认识来看,理解就是一种“视域融合”。如果教师对教材中的知识理解的很透彻,并且在教学中与学生交流和对话,把这种理解的视域置于课堂上,学生在自身的逻辑架构中进行调整,获得和老师同样的理解,这时两者的视域产生了融合,也就让学生获得了理解。同样,学生在课后学习的过程中,也就是要对学习材料中的思想内涵进行挖掘,如果能够和材料中的视域产生融合,那么,理解也就自然产生了。这也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和对话。
当然,我想说的更多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因此,我的课堂上总是充满着笑声。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灵性,你的想法如果让他们都能体会的话,就不需要你再去教他们了。而学生也需要在课堂中获得思想的撞击,而不是知识的填塞。他们对纯粹的书本知识其实是不敢兴趣的,而对老师说的一些题外语却很有兴趣,这个时候就是老师和学生的交流。
以上是我今天上了三个班的课后突然产生的一个想法,也是一个不成熟的观点,或许以后能够用的上,所以,现在把它先写下来。
9.1杠杆(第一课时)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物理八下6.4《眼睛和眼镜》ppt课件
2017春北师大版物理八下第七章第6节《学生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ppt课件
2017春北师大版物理八下第七章第4节《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ppt课件
9.4《机械和功――功率》2北师大版
9.6《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物理八下7.6《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ppt课件
9.4《机械和功――功率》4北师大版
2017春北师大版物理八下第九章第6节《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ppt课件
2017春北师大版物理八下9.5《学生实验:探究使用机械是否省功》ppt课件
9.2滑轮(1)北师大版
2017春北师大版物理八下第八章第3节《连通器》ppt课件
2017春北师大版物理八下9.6《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学案 教案 课件 课时训练 素材(13份)
2017春北师大版物理八下第八章第7节《飞机为什么能上天》ppt课件
9.3《机械和功――功》2北师大版
2017春北师大版物理八下第八章第2节《液体内部的压强》ppt课件
2017春北师大版物理八下第九章第1节《杠杆》ppt课件
2017春北师大版物理八下第九章第3节《功》ppt课件
9.5《探究--使用机械能省功吗》1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物理八下6.3《生活中的透镜》ppt课件
9.2滑轮(第二课时)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物理八下7.2《力的测量》ppt课件
9.6《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北师大版
9.3《机械和功――功》1北师大版
2017春北师大版物理八下第八章第4节《大气压强》ppt课件
2017春北师大版物理八下9.5《学生实验:探究使用机械是否省功》学案 教案 课件 课时训练 素材(9份)
2017春北师大版物理八下第九章第5节《学生实验:探究使用机械是否省功》ppt课件
2017春北师大版物理八下第八章第5节《学生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ppt课件
北师大版物理八下7.5《二力平衡》ppt课件
2017春北师大版物理八下第七章第5节《二力平衡》ppt课件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