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探究式教学正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被人们所关注的一个课题。探究式教学不是为了培养研究者、科学家,而是培养一种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勇于面对困难甚至挫折的精神和能力。《物理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人通过在普通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探讨,力图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师范树立一种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的新理念。
一、探究教学的理论问题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1、探究的涵义
英文inquiry一词,按照《牛津英语词典》中的定义,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其相应的中文翻译有“质询”、“质疑”、“调查”及“探究”等多种译法。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探究一般是指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而非科学家的探究。
2、科学探究的定义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科学探究表现为:“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以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它包括七个要素: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居、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3、探究教学的含义
探究教学,就是以探索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索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考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计划,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释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我发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景、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应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见,探究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探究课堂。
(二)探究教学的理论基础
l、主体教育理论认为人的主体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最本质的特征。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就是要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的教育要求、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受教育者培养为自主地、能动性、创造性的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建构主义主张学习是以学生己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强调教学要增进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使学生看到与自身不同观点的基础;重视教学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主张采用“合作学习”、“交互式学习”和“情境性教学”方法。为此,教师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使教师以“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的导航者”,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要勇于探索。
3、终身教育理论
终身教育就是贯穿于一个人生命进程的全部教育。它认为教育是一个统一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并不随着学生学习的结束,而应该贯穿于个体生命的全新过程。终身教育强调个体的发展和教育方法的改革,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强调教育与生活相联系。提出了自我教育、小组学习、创造性和非指导性等教育方法。因此,作为培养基础教育的师范生来说,在校期间就应加强各种学科教育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学习,掌握学科教学的方法。
二、探究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1、运用科学“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实施知识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类科学探究能力。
新课教学中大多数是新知识的教学,这些知识主要是科学研究中的一些新概念、新规律、新 模型。在这些新知识教学中,我们应该运用科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来实施知识创新教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所学普通物理新知识的特点,综合运用探究式教学理论、科学研究方法论和现代教学手段,以知识创新教学模式的认知流程为主线,以教师的启发指导、提供信息(知识背景、方法背景)为导航,以学生自我探索为主体,以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创设情绪性教学为方法,通过师生双方互动或交流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索研究,获取新知识,培养科学探索创新能力。
教学案例1:运用“探究式”教学进行《刚体动力学》的创新教学。
2、运用“问题式”教学,设计实施知识创新教学,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弘场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过程,变传统教学的“传授—接受”过程为问题纽带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引导发现过程。一方面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以材料为依托,以背景为衬托,增强问题的探索性、启示性、扩展性、现实性,以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自学、合作、讨论、辩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强烈的问题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喜悦感,解决问题的挑战性,问题解决的成就感互相融合,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由此可见,“问题式”教学充分地发挥了激发、导向、调控、强化作用。
教学案例2: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进行《万有引力定律》的创新意识。
《万有引力定律》教材的主要内容是从人们对天体运动认识的发展过程,到牛顿绘制人造卫星原理图及卡文迪许纽秆实验。为了打破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旧传统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教学方法,我们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了如下问题供学生自我探究。
(l)牛顿从平抛的速度越大落点越远的规律出发,绘制出人造卫星图,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2)苹果受到地球的重力和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否是同一性质的力?若是同一性质的,则它的大小与哪些因果有关?关系如何?
(3)试谈月球引力与海洋潮夕的关系?
(4)通过查找资料,请说明人造卫星的种类及应用,并谈谈我国在航天技术的发展趋势。
(5)请介绍什么叫行星、恒星、星系,宇宙和黑洞?现代宇宙学中一种较为成熟的理论一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的过去、现在、将来是怎样的?
(6)开普勒发现的行星运动定律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他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不?
(7)如何理解三种宇宙速度的含义?并能进行三种宇宙速度大小的推导?
(8)“月一地”、“天一地”检验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请独立查找有关数据,设计一个验证性实验。
3、运用实验“探究式”教学,设计、实施实验方法的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索性实验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围绕某个问题独自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以获得知识,培养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性”教学的特点是:以“探究性”教学理论为指导,设计验证性实验和实验技术创新为教学主线,以通过师生双方互动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索研究,激发学生探索动机,启发学生思维,渗透实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构建新的认识结构为教学目的,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主要探索者,积极的认知者,是建构设计方法的主体)。
教学案例3—运用“探究式”教学进行《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的创新教学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是普通物理实验中的一个传统性实验。它在建立物理模型、分析动物物体的运动学特性、动力学特性和能量转化特性,利用误差原则,设计物理实验的最佳方案等方面都具有“探究式”价值取向。我们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教学中,开发学生对单摆理想化模型的认识和抽象的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单摆振动的特性,让学生亲自观察、测量单摆振动的周期和摆长引发疑点,进而对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大胆地猜测,并设计验证性实验方案,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时我们首先提出以下5点建议:(l)建立物理模型(研究实验方法);(2)根据“测量误差最小”原则,选择测重方法和实验条件;(3)根据“误差等量分配”原则,选择实验参数和实验仪器;(4)拟定实验步骤,制定实验方案;(5)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通过师生的交互式、合作式探究,共同探讨摆线的长短、粗细和伸缩性,摆球直径的大小、轻重和均匀性,摆球摆动的振幅(或摆角),摆线悬挂点的位置、打结方法,摆球的摆动方式、试验场地的空气静态程度,选择什么位置来计振动次数,如何测量单摆的摆长等都是影响测量重力加速度的物理因素。让学生得出了该实验成败的关键是让振动小球做简谐振动,准确测出摆长和周期。设计出了单线摆、双线摆实验方案来测量重力加速度;设计了圆锥摆、沙摆实验方案来研究单摆的周期变化;明白了生活中带摆的计时器和单摆碰球的物理原理一摆动等时性、摆球的机械能守恒和动量守恒;得到了在摆动的最低点作为计算振动次数的位置和利用二次测量法测量单摆的摆长为最佳实验测量法。
三、探究式教学的评价
探究式教学的评估应以形成性和描述性评估为主,应将传统的教学评价程序改为教学评估程序。探究式教学的评估旨在通过评估促进学生探究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从评估方法来看,学生的探索、素质往往难于通过纸笔测验来加以评估,宜采用档案袋的方法,遵循探究教学评估的原则(目的
性原则、科学性与客观性相结合的原则、评估学习成绩与学习动机相结合的原则、评估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日常观察与系统评估相结合的原则、教学评估与学生自我评估相结合的原则);从评估的内容来看,重点应放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对探索本质的把握,不能把是否探究出结论或结论是否正确作为唯一或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
综上所述,实施探究教学,让广大青年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索和发现的快乐,用创新性学习取代维持性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础教育改革培养一大批的合格师资。“探究式”教学模式还需要广大物理教师不断研究、完善和提高,把普通物理教学课堂上升为科学探究主渠道。
[参考文献]
[l]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J黄国龙,戴满国,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探讨[J].物理教学,2003,(3).
[4]范云峰,论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田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6)
粤教版必修一2.1《探究自由落体运动》PPT课件02
粤教版必修一1.4《物体运动的速度》PPT课件02
粤教版必修一2.4《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PPT课件07
粤教版必修一2.4《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PPT课件03
粤教版必修一1.4《物体运动的速度》PPT课件06
粤教版必修一2.4《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PPT课件01
粤教版必修一2.1《探究自由落体运动》PPT课件08
粤教版必修一1.4《物体运动的速度》PPT课件04
粤教版必修一1.1《认识运动》PPT课件02
粤教版必修一1.2《时间 位移》PPT课件06
粤教版必修一1.2《时间 位移》PPT课件02
粤教版必修一2.1《探究自由落体运动》PPT课件09
粤教版必修一1.1《认识运动》PPT课件04
粤教版必修一2.3《从自由落体到匀变速直线运》PPT课件02
粤教版必修一1.4《物体运动的速度》PPT课件05
粤教版必修一1.2《时间 位移》PPT课件05
粤教版必修一2.1《探究自由落体运动》PPT课件06
粤教版必修一2.4《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PPT课件08
粤教版必修一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PPT课件01
粤教版必修一1.3《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PPT课件01
粤教版必修一2.1《探究自由落体运动》PPT课件03
粤教版必修一1.4《物体运动的速度》PPT课件03
粤教版必修一3.1《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PPT课件01
粤教版必修一1.4《物体运动的速度》PPT课件08
粤教版必修一1.1《认识运动》PPT课件01
粤教版必修一2.1《探究自由落体运动》PPT课件04
粤教版必修一2.3《从自由落体到匀变速直线运》PPT课件03
粤教版必修一2.4《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PPT课件05
粤教版必修一1.5《速度变化的快慢 加速度》PPT课件03
粤教版必修一1.1《认识运动》PPT课件03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