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实践活动。实质上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知识,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1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环节,为教师设计教学策略提供了参考框架,也为教师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帮助。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涉及全部,也可涉及部分,要根据实际适当安排突出不同环节的探究活动。
1.1创设情景,激发动机
所谓创设问题情景,就是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一定的环境条件,使学生面临
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概念的冲突,感到原有知识的不足,造成认知的不协调,从而激起学生疑惑、惊奇、诧异的情感,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索的愿望,引起兴趣,促进积极思维。例如,在学习“浮力”时,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漂浮在海面上的万吨举轮,节日里放飞的气球,在死海里悠闲读书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
1.2结合经验,大胆猜想
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对研究的课题作出大胆的有根据的猜想和假设,而不必去追究推测的理由,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有时假设即使是错误的,教师也不要轻易否定,要他们自己通过实验去认识。例如,在《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一课中,学生提出的猜想有:与“物体自身的重力“”物体的体积,密度”“浸没的深度“”液体的密度”五个因素有关。我首先对于他们敢于猜想做了肯定,并鼓励他们用实验检验。猜想本不言对错可贵的是怎样在实践中检验,在实验中体验过程、感知方法。
1.3合作交流,设计实验
作出猜想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实验方案和设计,在这里,一定要处理好教师的指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的关系,不能说的太多,甚至完全包办代替,也不能放任不管,让学生随心所欲。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自主性还不强,因此还需要给予正确的、及时的指导。在探究学习中完全放手、束缚太多都不现实,不仅不能实现教学目标,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也有负面影响。因此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既需要学生作出猜想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实验方案和设计,在这里,一定要处理好教师的指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的关系,不能说的太多,甚至完全包办代替,也不能放任不管,让学生随心所欲。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自主性还不强,因此还需要给予正确的、及时的指导。在探究学习中完全放手、束缚太多都不现实,不仅不能实现教学目标,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也有负面影响。因此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既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也需要教师的必要指导,在互动中实现教学目标。
1.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这是探究过程的关键,一般学生通过集体讨论,交流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把实验设计思路渗透给学生,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方法,设计实验步骤。在实验过程中,应使学生明确:a.端正态度——正确操作、读数,这是保证探究结果的前提。b.科学性——采用科学方法,如控制变量等方法。c.求实精神——尊重实验结果。组内的角色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可以各抒己见、质疑,从而营造了学生自主表达、共同学习的活动氛围。
1.5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数据处理时,根据取得的原始数据启发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思考:数据之间有什么关系?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能得出什么结论?要和学生一起总结实验的结论,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勇于改正自己错误。
1.6评估交流,总结反思
反思的过程是检查和思考探究计划的严密性,证据收集的周密性,以及解释的科学性,并对探究结论的可靠性作出开放性的评价,是人们在完成某项工作或在工作到达某一个阶段时,检查思路和具体措施、发现错误和疏漏的反思。只有适时的反思、去伪存真,才能保证科学。所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回顾、反思,哪些问题弄懂了,哪些问题还不清楚,分析实验误差的原因,操作中有没有失误,设计合不合理,测量结果是否可靠……。让学生有意识地“自我评估”,学会自我发现,及时总结,及时调整。
2.探究式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2.1要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学习兴趣努力创设“教师———学生”及“学生———学生”间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消除探索学习过程中的恐惧心理,有一个心理安全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探索与创造之中。在学生做实验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室里四处走动,与各小组进行交流,倾听学生的问题和想法,不时评价学生的探究进程并确定适合学生学习的下一步计划。
2.2探究活动的设计应该符合教学和学生的情况
探究的课题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所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通过努力探索且必须努力探索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太难会导致“启而不发”,使探究过程无法进行,太易则会使学生感到简单、乏味,从而影响学生探究的兴趣。要适当控制变量的数量,无关变量要尽可能少出现,以免学生对问题情境产生太多的迷惑,增加了探究的难度。
2.3把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师的合理指导结合起来
我在《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一节课中,最初是想完全开放,自主探究。即提出问题后,由学生讨论、猜想液体压强规律,然后自行设计方案、小组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最终得出液体压强规律。但是,教学过程中,明显感到学生探究能力的不足,只好临时调整教法,效果不佳。通过反思,认识到只有好的愿望、好的理念,不考虑学生的现状,自然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上《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增加了教师的引导,针对同学们的猜想,有选择的进行分组实验,在正确的引导下,在活泼的气氛里,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2.4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宜用探究式教学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针对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有其长处,也存在不足,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各种教学模式相互补充、相互借鉴,发挥各自的长处。
剖析滑动摩擦力的知识点
体会新课程,巧解竞赛题 ──一道典型竞赛题新方法的讨论
如何训练航天员
微波炉与电磁炉的工作原理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的格式实例
能看到“热传递”的演示实验
力的效应探究
黑洞形成过程
小小出气孔有大用处
安装显微镜模型实验
常温常压下测定水的沸点的实验研究
肥皂水吹泡泡的原理
跳高为什么采用背越式
冲天小火箭模型制作方法
三则初中趣味物理小实验
阿基米德原理是怎么被发现的?
中国空间站将成为宇宙研究重要平台
太阳爆发超级耀斑 能容纳下35个地球
旅行者一号已经飞到太阳系边缘
插针法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实验
水力发电对环境的影响
研究液体的体膨胀实验
对光学测微计进行标度
比热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摩擦起电会使人触电吗
物理学家菲涅尔的科学研究
用液体温度计演示蒸发吸热
“天文蛋”与彗星的关系
初中物理教法与学法的论述
行星形成原理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