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物理教学改革正稳步向前推进,在当前的物理课程改革的需求下,课堂教学改革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对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程的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与新课程有关的旧知识,并创设物理新情境的过程,这一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一节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学设计应注重新课的导入。笔者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结合具体案例谈一谈新课导入教学的问题。以下是几个教师对同一节课所采取的几种不同的导入方法:
方法一:教师演示:示教板上将L1“220V,200W”与L2“220V,100W”两灯并联,接入照明电路中,观察两盏灯的发光亮暗情况。
现象:“220V,200W”的灯亮一些。
师生共同分析:(1) L1、L2两灯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由于并联电路要分流,两灯规格不一样,这样通过两灯的实际电流可能不同,所以猜想灯泡的亮度可能与通过灯泡实际电流的强弱有关。
(2) L1与L2规格不一样,L1的额定电功率大,看到现象是L1比L2亮,故猜想灯泡的亮度可能与灯泡的额定电功率大小有关,即可能额定电功率越大,灯泡越亮。
紧接着教师继续演示:示教板上将L1“220V,200W”与L2“220V,100W”两灯串联,接入照明电路中,继续观察两盏灯的发光亮暗情况。
现象:“220V,100W”的灯亮一些。
师生共同分析:两灯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电流强度处处相等,由于串联电路要分压,两灯规格不一样,这样加在两灯两端的实际电压可能不同,所以猜想灯泡的亮度可能与灯泡两端实际电压的大小有关。
另外,L1的额定电功率比L2大,两灯并联时L1比L2亮,而两灯串联时L2比L1亮,由此看来,灯泡的亮度与灯泡的额定电功率无关。
综上所述,灯泡亮度的影响因素有可能由U实、I实共同决定,又因为P=UI,即灯泡的亮度有可能与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P实有关。接下来的课堂内容就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动手测量小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并探究灯泡亮度与灯泡实际消耗电功率的关系。
方法二:(直接引入课题)师生共同回答: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学电学物理量有I、U、R、W、P,关于电路中的电流,可用 直接测量;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可用 直接测量;用电器所做的电功(或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可用 直接测量;未知导体的电阻值,目前我们还不会直接测量,但我们可根据 用 、 间接测得;对于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又该用什么方法怎样测量呢?(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依据学生的讨论交流直接得出:利用电压表与电流表,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然后根据电功率最常用计算式P=UI求得。接下来我们就利用公式P=UI来设计实验研究电路(如右图),并实践测量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
方法三:示教板上课前安装好一个电能表与灯座,然后上课时首先出示示教板,并提问学生:如何测出家用白炽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
学生讨论后会发现:利用电能表与秒表,测出白炽灯泡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然后根据电功率定义式P=W/t,即可求得。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对于实验室所用小灯泡,我们能利用电能表与秒表测量它某段时间内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吗?如果不行,是否还有其它测量电功率的方法呢?
通过相互交流,大家都觉得实验室用小灯泡实际消耗的功率太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极少,用电能表很难测出其某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既然根据电功率定义式P=W/t,不能测出小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那我们就必须另辟溪径。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对于计算电功率,除了依据定义式外,是否还有其它的计算式呢?这样学生很自然地想到电功率的最常用计算式P=UI,即利用电压表与电流表,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再根据电功率最常用计算式P=UI,即可求得小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那接下来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公式P=UI来设计并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对于以上三种教学导入,笔者及同行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过多次比较尝试,结果说明:对于利用方法二进行“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教学导入,这样直接切入主题——如何去测量小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它既缩短引入新课所花时间,又十分明确地告诉学生这节课所要研究的课题,学生对于小灯泡电功率的测量方法能很好地掌握,但应试教育的味道比较浓,不能贯彻落实新课程的思想和理念,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探索能力的培养。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工作的全面启动,为在课堂教学这个基本环节上贯彻落实新课程的思想和理念,我们好几位教师都采用方法三进行“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教学导入,承接上一节课的内容,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对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两种方法都能较好地掌握,但没能体现出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新课程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因此,在新课程的导入时,应尽可能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在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事物、现象展示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新课程强调科学探究,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所以在新课的导入时应改变过去以课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尽可能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供有探究价值的现象、实验及问题,使学生能够积极加入到科学探究中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求知的开始,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的最好开端。方法一进行“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教学导入,它由串、并联电路中灯泡亮暗的关系,引导学生猜想灯泡亮度的决定因素可能是U实、I实,即P实,继而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探究。其新课导入新颖,通过科学情景的创设,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作出较为合理的猜想,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进行探究性思维和探究性活动的能力,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八年级物理秋季学期期中试卷
初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达标测试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试题
初二物理上册光的折射测试题
初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检测试题
初二物理上册杠杆检测试题
初二物理上学期第二章测试题
初二物理上册声音的特征测试题
初二物理上册浮力测试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次月考试题
八年级物理第一单元达标检测试题
初二上册物理期中测试题
初二物理上册声波的产生和传播习题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试题
初二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单元测试题
初二物理上册期中统考试卷
八年级物理上册段考试卷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
初二物理上册透镜成像检测试题
初二物理上册机械运动检测题
初二物理上册机械运动(二)训练试题
初二物理上册机械功、机械效率测试题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12月月考试题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试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卷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调研测试卷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测试卷
八年级物理学科阶段性质量调研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