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学合理性提问,将激发学生投身于物理活动之中。
这是由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不可能照搬课本上的文字作为答案,这种提问方式能引起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进行教学合理性提问呢?建议如下:
1、激疑性提问
孔子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设疑、释疑是人生追求。由于中学生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教师若能在其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及时提出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浮力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弄清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遵从什么规律,可以用学生熟悉的例子问学生:为什么木块浮在水面上而铁块沉入水底?用钢铁制成的万吨巨轮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类似这样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中出现了疑问,从而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2、探究性提问
这种提问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例如,对于物理概念,不直接让学生回答,而是让学生应用概念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围绕重要的物理过程、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深究细追。向学生发问、追究的问题要经过周密、科学的设计。通过这样的提问,就会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并有利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发散性提问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教师若能在授课时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正面和反面多途径去思考,纵横联想所学知识,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大有好处。这种提问难度较大,必须考虑学生知识的熟练程度。
例如,在讲完一个例题后,启发学生一题多解地提问,或题目引伸性提问,或逆着题意进行分析。这样的提问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积极思考,讨论,探究等生机盎然的学习境界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能力无疑是有益的。
4、铺垫性提问
这是一种常用的提问方式,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教师要提问与本课有联系的旧知识,为传授新知识铺平道路。教师应从教材内有规律出发,针对学生的实际,在知识联系的“挂钩点”设计好问题,使学生思维有明确的目的性,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智慧,战胜一个个困难,取得有创见的成果,以达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5、激趣性提问
富有趣味性的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愉悦的心情去积极思维,直至问题得到圆满的解答。例如,在讲热传导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在装水的试管底部放一条小鱼,用酒精灯对试管上部的水加热,当上部的水已沸腾了,下面的小鱼为什么却安然无恙?象这类“煮金鱼”以及“纸锅烧开水”等生动有趣的提问,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在主动,轻松的心态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境界。
6、巩固性提问
教师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所学到的新知识,应在讲授完新课,学生消化了该课内容后,对本课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重点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09年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3
初中物理总复习6(压力和压强)
初三物理功和功率教案1
09年中考物理电路和电流复习教案3
中考物理力和运动复习教案
初三物理太阳能教案2
初三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2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复习教案1
中考物理电功和电热复习教案
09年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2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复习教案2
初三物理物体的内能教案
初中物理总复习10(热量)
中考物理物质的属性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浮力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案2
中考物理生活用电复习提纲
初中物理总复习9(机械能内能)
中考物理分子动理论复习教案
200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十三–十七章)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声现象教案
初中物理总复习12(欧姆定律1)
中考物理内能 热量 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2008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压强和浮力教案
中考物理电路复习提纲
2008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从粒子到宇宙教案
中考物理内能的利用、热机复习提纲
初中物理总复习7(从粒子到宇宙)
200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九–十二章)
中考物理电路初探复习教案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