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考是关系到学生能不能顺利进入理想高中学习的重要考试,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中考物理压强问题,希望对参加中考的考生朋友有所帮助。
压强在初中物理中很重要,2008年以来,压强的知识内容的分值都在10分左右。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压强问题虽然没有浮力那么难懂,但是《压强》这一节涉及的知识纷繁复杂,公式的运用变化多端,想要拿分也并不容易。
《压强》按照知识内容可以划分为四部分:①《固体压强》;②《液体压强》;③《大气压强》;④《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一、《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中考[微博]考点及解题技巧
中考当中对《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考察主要是利用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解释现象,从难度上讲,这部分知识最为简单,内容少,难度低。在解答《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问题时,需注意解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内容本身并无难度,真正困难的是理解各种现象的本质,指出流速和压强发生变化的具体位置。
【2009年 综合24】 【4分】
如图所示装置为小明的课外小制作,A是去除了瓶底、瓶口无盖的硬塑料瓶,B是两端开口的U形管,它的一端与塑料瓶内部相通,U形管内装入有颜色的水,两侧水面相平。当从左端瓶口向瓶内适度吹风时,U形管左右两侧水面是否仍然相平?若不相平,哪侧水面高?
本题的正确表述是U形管左侧上方流速大压强小,U形管右侧上方流速小压强大。而同学在回答时却表述成A处流速大压强小,B处流速小压强大或是A管内部流速大压强小,U形管上方流速小压强大等含糊和错误的答案。多数同学都知道流体流速大压强小这一特点,但是却没能认清现象的本质,指出具体是哪个位置的流速大,压强小,从而导致了丢分。在回答压强与流速关系问题时,位置是关键。
二、《大气压强》的中考考点及解题技巧
大气压强部分的知识相对来说比较零散,涉及内容很多,而且没有统一的脉络,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点。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历年中考试题就会发现,虽然这一部分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很多,但考点相对很少,主要集中在:①托里拆利实验;②大气压的应用;③高压锅问题。
【2008年 填空22】 【3分】
人的血压分收缩压和舒张压(俗称高压和低压),某人在某一时刻的舒张压为80 mmHg,合____________Pa,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约为此人舒张压的____________倍。
此题是由物理教材课后习题改编而来,尽管如此但本题在当年的得分率却很低。
很多同学看到此题之后首先考虑利用p=gh这一公式直接计算舒张压的数值,虽然利用这一公式计算舒张压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水银=13.6103kg/m3对于多数同学来说是一个未知数值,另外如果精确计算g应取9.8N/kg,还需要对水银柱高度80mm进行换算,可谓困难重重。最后就算以上三个数值全部正确获得,仍需要进行比较复杂的乘法运算来完成本题。即使题目做完也不能保证正确,且会在计算上浪费大量时间。
如果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利用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数值的原理以及液体压强的特点,就可以利用比例关系迅速而简单地解决此题。
解题过程:
■=■=■=■=■
p舒张压=p0■=1.01105■10632pa
这样一来一道复杂的计算题就变成了一道简单计算题,不但节约时间,而且准确率也大为提高。这道题告诉我们对问题的认识程度有时会决定解题方法,而解题方法的不同则会影响考试成绩。深刻认识和理解物理学中的公式、定理、实验应该是物理学习中的重点。
三、《固体压强》的中考考点及解题技巧
中考当中对《固体压强》的考察主要是利用压强公式p=■和固体压强特殊公式p=gh进行计算。多以多选的形式出现,属于中等难度试题。此类习题比较灵活,没有固定的解题模式和方法。如果在解题过程中能够优先选择最合适的公式则可以达到简化计算,提高效率的目的。
【2011年 多选12】 【3分】
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粗细相同的实心圆柱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A:B=1:2,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A:pB=1:3。则
A 它们的高度之比hA:hB = 2:3 B 它们的高度之比hA:hB = 3:4
C 它们的质量之比mA:mB = 2:3 D 它们的质量之比mA:mB = 1:3
解题过程:答案是(AD)
利用公式P=gh,因为A:B=1:2,pA:pB=1:3,可以得出hA:hB = 2:3;利用公式p=■=■=■,根据粗细相同(SA=SB)这一隐含条件,可以得出mA:mB = 1:3。
但是如果同学们不清楚这两个公式p=gh,就有可能质量体积关系=■去推导体积V,然后再推导高度h。这个思路虽然可行,但是计算起来步骤繁琐,容易出错。
《压强》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很强,可以说每道习题的答案的得出,都有它所依据的公式和定理。我们应注重理解公式和定理的适用条件,公式中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在遇到问题时做到不瞎想,而是根据条件选择正确的公式和定理进行计算和判定,这样就能找到方法。
总结:中考物理压强问题就为同学们分享到这里了,小编衷心祝愿决战2014中考的新初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中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6年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指导:电动机
2016中考物理复习必知的10个点
2016年中考物理考点复习指导:电磁铁的应用
2016年中考物理考点总结:两种反射现象
2016年中考物理考试复习考点:机械运动
2016中考物理三轮复习攻略
2016年中考物理考点指导:信息的传递
2016中考物理备考:三种记忆方法
2016备战中考物理:中考物理学习方法指导
2016中考物理辅导:7种题型的答题技巧
2016年中考物理知识点:凝固点的因素
南京2011年中考物理命题趋势
2016中考物理考试知识考点: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2016年中考物理复习辅导易错知识点
2016年中考物理考试复习知识考点
2016中考物理复习:要重视五方面
2016中考物理指导之考场易失分因素总结
2016年中考物理成绩提高的技巧
2016年中考物理复习要遵循规律讲究方法
2016中考物理考试复习知识考点:浮力原理的发现
武汉2011年中考物理考试说明解读
2016年中考物理复习知识考点:牛顿给我们的启示
2016年中考物理复习提高效率的4个建议
2016中考物理知识点辅导: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哈尔滨市2011年中考物理备考策略
2016年中考物理考点总结:机械运动
2016年中考物理考点梳理:速度和平均速度
2016年中考物理高分复习的5个策略
2016年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参考
2012年中考物理选择题的八种解法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