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搞好复习成为了每个同学们应当思考的难题,小编认为只要扎扎实实的复习好学过的知识点,相信大家的成绩会有所提高的!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带来了初三物理复习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m / V变形
m为物体质量,主单位kg,常用单位:t g mg
v为物体体积,主单位cm3m3
3、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二、速度(v):
1、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 S / t变形S= t;t = S/
S为物体所走的路程,常用单位为km m;t为物体所用的时间,常用单位为s h
3、单位:国际单位制:m/s常用单位km/h换算:1m/s=3.6km/h。
三、重力(G):
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2、计算公式:G=mg
m为物理的质量;g为重力系数,g=9.8N/kg,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
3、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4、合力F = F1- F2 F= F1+ F2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
四、杠杆原理
1、定义: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 F2=L2/ L1
其中F1为使杠杆转动的力,即动力;l1为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动力臂;
F2为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即阻力;l2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阻力臂
3、滑轮组F = G / n
F =(G动+ G物)/ n
S = nh (F = nG)理想滑轮组忽略轮轴间的摩擦
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
4、斜面公式F L = G h适用于光滑斜面
五、压强(P):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P=F/S
F为压力,常用单位牛顿(N);S为受力面积,常用单位米2(m2)
3、单位是:帕斯卡(Pa)
六、液体压强(P):1、计算公式:p =gh
其中为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3g/cm3g为重力系数,g=9.8N/kg;h为深度,常用单位mcm
2、单位是:帕斯卡(Pa)
七、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计算:F浮= G排=液V排g
G排为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常用单位为牛(N);
液为物体浸润的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3g/cm3
V排为排开液体的体积,常用单位cm3m3g为重力系数,g=9.8N/kg
3、单位:牛(N)
①F浮= F上- F下
马老师
发布日期:2012-01-04 08:16:44
②F浮= G F
③漂浮、悬浮:F浮= G
④F浮= G排液g V排
⑤据浮沉条件判浮力大小计算浮力的步骤:
(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
(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
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①F浮液物)上浮至漂浮
②F浮=G(液物)悬浮
③F浮G(液物)下沉
八、功(W):1、定义: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2、计算公式:W=FS其中F为物体受到的力,常用单位为为牛(N);
S为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常用单位为m
3、单位:焦耳,1J=1Nm
九、机械效率():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2、计算公式:= W有用/ W总
3、有用功W有用= G h(竖直提升)= F S(水平移动)= W总 W额=W总4、额外功W额= W总 W有= G动h(忽略轮轴间摩擦)=f L(斜面)
5、总功W总= W有用+ W额= F S = W有用/ 6、机械效率= W有用/ W总=G /(n F)
= G物/(G物+ G动)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
W有用为对人们有用的功,即有用功;
W总为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即总功。单位都为焦耳(J)
3、单位: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十、功率(P):
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P=W/t
W为所做的功,单位焦耳(J);t为做功的时间,单位s h
3、单位:主单位W;常用单位kW换算:1kW=103W 1mW=106W
基本方法:有意识才会给力!
一、物理定律、原理: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阿基米德原理
3、能量守恒定律
二、物理规律:1、两力平衡的条件和运用
2、力和运动的关系
3、液体压强特点
4、物体浮沉条件
5、杠杆平衡条件
6、分子动理论
7、做功与内能改变的规律
三、应记住的常量:1、水的比热:C水=4.2103J/(kg.℃)
2、速度:1m/s=3.6km/h
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V=340m/s V固V气光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3、密度:水=人=103kg/m3水冰铝
1g/cm3=103kg/m31L=1dm31mL=1cm3
g=9.8N/kg
4、一个标准大气压:P0=1.01105Pa=76cm汞柱10m水柱
四、物理中的不变量: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2、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质的吸收的热量、质量、温度改变无关。
3、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跟燃料的燃烧情况、质量、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
4、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不变,跟路程的多少,时间长短无关。
五、生活中的物理模型:1、连通器:如水壶、水位计、船闸等。
2、杠杆:如撬棒、天平、杆秤、独轮车、铡刀等。
3、轮轴:如板手、螺丝刀、自行车的车把、门锁等。七、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
1、控制变量法:该方法是研究某一物理量(或某一物理性质)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控制其他各项因素都不变,只改变某一因素,从而得到这一因素是怎样影响这一物理量的。这是物理学中最重要,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用这种方法的有: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3)影响滑动摩擦力打小的因素;
(4)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5)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6)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7)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
(8)物体吸收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9)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10)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1)电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2)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13)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14)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15)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16)通电导体的磁场中受力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2、类比法:把某些抽象,不好理解的感念类比为形象容易理解的概念,如:把电流类比为水流,电压类为水压;声波类比为水波;
3、转换法:某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不好直接研究,就通过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来间接研究它叫转换法,如:研究电流的大小转换为研究它所表现出来的热效应的大小;研究分子的运动转换为研究扩散现象;眼看不见的磁场转换为它所产生的力的作用来认识它。
4、等效法:某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不好直接研究,就通过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来间接研究它叫转换法,如:研究电流的大小转换为研究它所表现出来的热效应的大小;研究分子的运动转换为研究扩散现象;眼看不见的磁场转换为它所产生的力的作用来认识它。如用可以总电阻代替各个分电阻(根据对电流的阻碍效果相同)、用合力代替各个分力(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相同)5、建模法:用实际不存在的形象描述客观存在的物质叫假想模型法,如:用光线来描述光的穿传播规律;用假想液片法来推导液体压公式:用磁感线表示磁场的分布特点等。
6、比较法:如对串、并联电路特点的比较、对电动机和发电机进行比较等。
7、理想实验法:在实验的基础上尽心合理的猜想和假设进一步推理的科学方法,如: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而推理出来的定律;人民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贺也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而得出的结论。
如牛顿第一定律。
8、分类法:如物体可分为固、液、气;触电的形式可分为单线触电和双线触电等。
9、图像法:如晶体的熔化、凝固图像;导体的电压和电流图像;运动物体的路程和时间图像。
10、逆向思维法: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场之后,法拉第思考既然能电生磁,那么,反过来能不能:磁声电?这是一种逆向思维法。
八、物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总结:以上就是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提供的初三物理复习知识点,小编真诚地希望我们每一位教师能实实在在教课程,轻轻松松的学习;每一课都能陪伴同学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磁与电课件5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课件2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课件2
曲线运动课件2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课件7
宇宙航行课件3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课件5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课件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课件1
磁与电课件2
电磁波与信息技术课件1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课件3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课件1
自由落体运动课件3
2017届广东省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课件9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课件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课件1
磁与电课件4
圆周运动课件1
自由落体运动课件1
宇宙航行课件1
电磁波与信息技术课件3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课件2
2017届广东省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课件7
电磁波与信息技术课件2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课件1
电磁波与信息技术课件4
自由落体运动课件2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课件6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课件1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