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3分共36分)
1.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平面镜,那么这束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分别为( )
A.40°、40° B.40°、5O° C.50°、4O° D.50°、50°
3.在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
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
D.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只发生折射现象
5.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
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C.图(c)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D.图(d)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6. 卫生室内两墙相距只有3米,现在左墙上挂有视力表,而按要求人必须相距该表5米的距离,下列能满足该要求的是( )
A.应在右墙挂一面镜子,左墙也挂一面镜子,人面向左镜1米
B.应在右墙挂一面镜子,人面向右镜,离镜1米
C.应在右墙挂一面镜子,人面向右镜,离镜2.5米
D.应在右墙挂一面镜子,人面向右镜,离镜2米
7.如图所示,关于国庆60周年大阅兵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迎风招展的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红旗折射红色光
B.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沿直线传播来判断的
C.士兵帽子上的军徽熠熠发光,是因为军徽是光源
D.士兵响亮的口号,是通过电磁波传入周围观众耳内的
8.一束光由水斜射向空气,当入射线不断向法线靠拢时( )
A.折射线和反射线都向法线靠拢
B.折射线和反射线都远离法线
C.折射线靠拢法线,而反射线远离法线
D.反射线靠拢法线,而折射线远离法线
9.在湖边,小丽看到了平静的湖水中金鱼游弋于蓝天白云之间,她看到的金鱼和白云( )
A.都是经水折射而成的像
B.分别经水面反射和水折射而成的像
C.都是经水面反射而成的像
D.分别经水折射和水面反射而成的像
10.如果用一块红色玻璃对着蓝字看,看到的字是( )
A.红色 B. 蓝色 C. 白色 D.黑色
1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12.下列现象中,对关于紫外线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人民币的防伪利用了紫外线的荧光作用
B.适当照射太阳光可以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
C.经常在太阳光下晒晒衣物,可以起到杀菌消毒作用
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紫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二、填空与作图题(填空题每空1分,作图题每题2分,共24分)
13.一束激光在空气中传播2秒钟,通过的路程约为___________m;当这束激光以30度的入射角射到平面镜上时,反射角是____________度。
14.张伟同学课外利用底部有一个小孔的易拉颧做小孔成像的实验,如图所示,则他在半透明的纸上看到的像是蜡烛的__________(圆形的光斑、蜡烛的正立像、蜡烛的倒立像)
15.位于我市市中心的镜湖以环种杨柳而景胜一方,湖畔垂柳成萌,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光的___________所形成的岸边柳树的_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16.如图是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的分界面上发生折射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光线是从____________射入__________中。
17.有时,教室黑板反光能“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其原因是同学们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字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镜面反射、漫反射)
18.物理课上,同学们正以“科技创新让上海世博更精彩”为主题开展活动。下面是小红同学介绍世博会中的物理知识,中国馆主要部分呈现红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19.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下的警示语或成语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是:
①图书馆挂的警示语“请勿喧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成语“一叶障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猴子捞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下列要求完成光路图。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图(1)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如图(2)所示,S是点光源,S′是S通过一个平面镜所成的像,请作出平面镜的位置及一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反射光线(注意箭头和虚、实线)。
(3)如图(3)所示,一束光沿AO方向从水中射向空气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4)作出图(4)中物体AB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
(5)如图(5)所示,小明通过一平面镜看到了桌子下面的小球。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插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平面镜。
三、实验探究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21.小明在进行光的反射规律实验的探究过程中:
(1)小明同学用上图所示的装置做实验,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这个光屏在实验中除了能呈现光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屏是放在平面镜上而不是放在透明玻璃板,小明选平面镜做实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光屏上标有角度数是为了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在下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5)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下图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一条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60°,反射角是_________。若反射角增大15°,反射光线和入射线的夹角是__________。入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是__________。若反射光线与镜面垂直,则入射角是__________,反射角是__________。
22.如图是小红“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小红的实验装置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关系。
(4)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5)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___________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
(6)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填“虚”或“实”)。
(7)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四、创新与应用(23题3分,24题4分,25题3分,共10分)
2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约需2.6s,则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24.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θ,则:①入射角为多少度?②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多少度?
25.小明身高为160cm,他站于平面镜前10m处,则他在平面镜中成的像高为_____cm,当他向前走5m时,此时他的像高为_____cm,他与像的距离为_____m。
原子同步练习
物体的浮与沉同步练习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同步练习(有答案)
物体的浮沉条件同步练习(附答案)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同步练习(含答案)
眼睛和眼镜习题(有答案)
第三节 生活中的透镜习题精选
物质的物理属性同步练习
磁生电同步测控优化训练检测试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 探究欧姆定律》补充习题及答案
压强同步练习
电磁铁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附答案)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检测试题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同步练习(附答案)
电荷检测试题
液体的压强同步练习
磁场同步检测试题(有答案)
声的利用检测试题(含答案)
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检测试题及答案
眼睛和眼镜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液体内部的压强同步练习
八年级物理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八年级物理电功率试题
透镜同步测控优化训练(有答案)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同步测控优化训练(含答案)
汽化和液化过关训练试题及答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题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检测试题
温度计同步测控优化训练试题(含答案和思路解析)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同步测控优化训练试题及答案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