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约翰惠勒(John Wheeler)曾经说过:任何现象在被观察之前,都不是实在的现象。通俗点说,就是只有看得到的才是存在的,“世界”上的东西是在我们的大脑之中被带入“存在”的。如当我们入睡时,树木和雪皆已不在,而我们在盥洗室时,厨房就消失了。你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当你的感官不再感觉到洗碗机的声音,钟表的滴答声以及厨房烤箱的味道,那么厨房和所有的这些看似为一个个的物件,就都消融入空无之中——或者说,已变成几率波。
这种观点正在得到量子力学的支持。在著名的波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当一个粒子穿越一道屏障上的两条缝隙时,如果科学家们做了观察,以确定粒子是从哪一条缝隙穿过,粒子的行为就会像一颗子弹,从这一条或者另一条缝隙穿过。但是如果不观察,粒子检测器会显示,它在同一时刻同时穿过两条缝隙。一个粒子会在哪里出现和以什么形式出现,他的行为完全取决于观察者。
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猫生死”叠加实验更好的说明了这一问题。实验是这样的: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之后,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同时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
根据经典物理学,在盒子里必将发生这两个结果之一,而外部观测者只有打开盒子才能知道里面的结果。但在量子的世界里,当盒子处于关闭状态,整个系统则一直保持不确定性的波态,即猫生死叠加。猫到底是死是活必须在盒子打开后,外部观测者观测时,物质以粒子形式表现后才能确定。
量子力学理论认为:微观物质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即粒子和波。通常,微观物质以波的叠加混沌态存在;一旦人的意识参与到观测行为中,它们立刻选择成为粒子。薛定谔曾自我嘲讽说:箱中之猫处于“死-活叠加态”——既死了又活着!要等到打开箱子看猫一眼才决定其生死。请注意!不是发现而是决定,仅仅看一眼就足以致命!
物理学家休·埃弗莱特用“多世界”来诠释这一个问题。他指出两只猫都是真实的。有一只活猫,有一只死猫,它们位于不同的世界中。问题并不在于盒子中的放射性原子是否衰变,而在于它既衰变又不衰变。当我们向盒子里看时,整个世界分裂成它自己的两个版本。这两个版本在其余的各个方面都是全同的。唯一的区别在于其中一个版本中,原子衰变了,猫死了;而在另一个版本中,原子没有衰变,猫还活着。”也就是说,上面说的“原子衰变了,猫死了;原子没有衰变,猫还活着”这两个世界将完全相互独立地演变下去,就像两个平行的世界一样。
这听起来就像科幻小说,然而它是基于无懈可击的数学方程,基于量子力学朴实的、自洽的、符合逻辑的结果,也许存在真的是一种幻觉,是那个密封于颅穹窿之中,紧锁于头骨之内的器官创造出来的。
北师大版[2013版]物理九年10.1《机械能》word学案
北师大版[2013版]物理九年11.4《电压》word学案
北师大版[2013版]物理九年10.5《火箭》word学案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第十一章《简单电路》word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10.1《机械能》WORD教案4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11.7《变阻器》WORD教案1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11.2《组装电路》WORD教案2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14.8《电磁感应 发电机》WORD教案4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11.3《电流》WORD教案1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10.2《内能》WORD教案1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14.7《直流电动机》WORD教案4
北师大版[2013版]物理九年11.2《组装电路》word学案
北师大版[2013版]物理九年10.6《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word学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11.2《组装电路》WORD教案1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第十二章《欧姆定律》word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第十章《能及其转化》单元教案1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机械能》word学案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电功率》word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10.1《机械能》WORD教案2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10.2《内能》WORD教案2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14.8《电磁感应 发电机》WORD教案2
北师大版[2013版]物理九年10.3《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一样吗》word学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10.3《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一样吗》WORD教案1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11.5《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WORD教案2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11.5《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WORD教案1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11.3《电流》WORD教案2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10.6《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WORD教案2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10.1《机械能》WORD教案1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14.7《直流电动机》WORD教案3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word学案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